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0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1255篇
测绘学   629篇
大气科学   432篇
地球物理   603篇
地质学   2120篇
海洋学   811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293篇
自然地理   55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The spatial calculating analysis model is based on GIS overlay. It will compartmentalize the land in research district into three spatial types: unchanged parts, converted parts and increased parts. By this method we can evaluate the numerical model and dynamic degree model for calculating land-use change rates. Furthermore, the paper raises the possibility of revising the calculating analysis model of spatia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predicate more precisely the dynamic changing level of all types of land uses. In the most concrete terms, the model is used mainly to understand changed area and changed rates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of different land types from microcosmic angle and establish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patio-temporal principles of the changing urban lands. And we will try to find out why the situation can take place by combin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calculating analysis model of spatial information can derive more accurate procedure of spatial transference and increase of all kinds of land from microcosmic angle. By this model and technology we can conduct the research of land-us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evolution more systematically and more deeply, and can obtain a satisfactory result. The result will benefit the ration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land use of developed coastal areas in Chin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2.
孟津县2004~2005年冬季持续低温和春季寒流,使小麦遭受冬、春季双重冻害.通过调查小麦冻害苗情,结合气象要素资料分析,找出了小麦冻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出消除或减缓冻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3.
长江口沉积物210Pb分布及沉积环境解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长江河口潮滩、分流河道和水下三角洲共获得18个柱样,进行沉积学分析和210Pb测定,并对其中6根柱样进行137Cs测定。经研究发现,长江口外在水深25~30m,122°30′N,31°00′E附近存在一个泥质沉积中心,沉积速率达2.0~6.3cm/yr。另外,在潮滩和涨潮槽也获得较高沉积速率,其中南汇和横沙岛潮滩沉积速率(1.03~1.94cm/yr)高于崇明东滩(0.51~0.76cm/yr),涨潮槽沉积速率也达0.86cm/yr。此外,在石洞口、南汇、九段沙潮滩和三角洲前缘有部分柱样未获沉积速率,推测为沉积环境不稳定或沉积速率过快所致。  相似文献   
124.
在长江河口潮滩、分流河道和水下三角洲共获得18个柱样,进行沉积学分析和210Pb测定,并对其中6根柱样进行137Cs测定。经研究发现,长江口外在水深25~30m,122°30′N,31°00′E附近存在一个泥质沉积中心,沉积速率达2.0~6.3cm/yr。另外,在潮滩和涨潮槽也获得较高沉积速率,其中南汇和横沙岛潮滩沉积速率(1.03~1.94cm/yr)高于崇明东滩(0.51~0.76cm/yr),涨潮槽沉积速率也达0.86cm/yr。此外,在石洞口、南汇、九段沙潮滩和三角洲前缘有部分柱样未获沉积速率,推测为沉积环境不稳定或沉积速率过快所致。  相似文献   
125.
本文根据理论上灰岩中36Cl的5个来源,论述了36Cl在灰岩深度剖面上的4个分布特征,描述了36Cl的采样方法和AMS的分析技术。计算出北京石花洞地区奥陶纪(O2)灰岩的表面侵蚀速度(ε=17.40μm/a)。  相似文献   
126.
运用MALVERN公司2000型粒度仪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江村ZK2钻孔作粒度分析,江村钻孔按粒度的偏态值可划分为两个河相与海相或湖泊沼泽相的沉积交替过程,同时与粒度参数、年代数据以及前人所做的孢粉等证据相结合,大致看出研究区气候变化的4个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第一阶段为较长时间的冷干期,该段时间约为20-10.7kaB.P.;第二阶段为回暖期,时间大致在10.7-7.5kaB.P.,总体比较湿润;第三阶段为升温期,该时期约在7.5-5kaB.P.之间,在此期间各有一次干湿交替;第四阶段为降温期,时间大约出现在5kaB.P.至今,这是一个波动性较大的时期,也各有一次干湿交替。  相似文献   
127.
体绘制技术在地学3D GIS 可视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绘制技术是目前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地质体内部属性分布的可视化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地学研究中几何建模和属性建模同样重要的特点,基于一种矢栅一体化的混合数据模型,对地质体表面采用三角面片描述几何形状,对地质体内部采用基于八叉树的自适应网格剖分技术描述内部属性特征。对网格剖分后的体数据,采用体元投射的体绘制技术进行地质体内部属性可视化,显示出很好的效果,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其间广泛发育着以地衣植物为主的生物结皮,是除种子植物以外的固定沙面的重要生物因子。研究表明,选择适当的时段,应用遥感技术并结合地面调查来研究沙漠生物结皮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可行的,遥感制图与地面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沙漠南部是生物结皮最为丰富的区域,各种类型的生物结皮均有充分发育,呈连续分布,但其分布模式向北、向西和向东变得破碎。通过统计生物结皮像元的面积,得到生物结皮覆盖率超过33%的像元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7%。生物结皮的分布对地貌部位有较强的选择性,生物结皮的不同发育阶段种类组成亦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9.
江苏王港盐沼的现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江苏海岸湿地总面积超过5000km^2,但围垦活动的加剧使盐沼湿地面积迅速减少;为了达到海岸防护、保滩促淤的目的,先后引种了大米草和互花米草。通过采集江苏王港潮滩盐沼湿地9处柱状样和挖取探槽剖面,以及对沉积剖面样品进行^210Pb和^137Cs测年分析,探讨了^210Pb的本底及影响^210Pb富集的因素,估算了王港盐沼湿地的现代沉积速率。王港潮滩盐沼沉积物对^210Pb的吸附作用较弱;受风暴潮、生物扰动、物源变化及实验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在^210Pbex剖面上出现了数据异常点,将这些数据点剔除后计算得到的沉积速率为33cm yr^-1,^137Cs测年显示,该地区1963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3.1cm yr^-1,与^210Pb法及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根据一个典型剖面的^137Cs测年数据分析,王港潮滩盐沼的沉积过程根据地貌特征的不同可分3个阶段,大米草覆盖阶段滩面高程迅速增加,互花米草的生长提高了滩面淤积速率。  相似文献   
130.
浅水地震勘探对于了解近海底地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油气开发、近岸工程等领域。表面多次波的存在干扰了有效波信息,影响了资料品质,造成解释假象,如何有效地压制多次波,已成为浅水地震勘探中的关键问题。表面多次波衰减方法(SRME)是一种去除海面相关多次波效果较好的技术方法,但是,一般认为SRME技术并不适合于浅水区域。分析了SRME去除多次波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海洋高分辨率浅水区域多次波的去除。实际处理效果表明,使用SRME技术处理后的叠加剖面多次波去除效果明显,剖面基底清楚,断面清晰。通过对SRME技术应用于浅水区域的探讨,证实了SRME技术在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浅水区域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