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5篇
  免费   1756篇
  国内免费   2298篇
测绘学   932篇
大气科学   1312篇
地球物理   1963篇
地质学   4690篇
海洋学   1244篇
天文学   343篇
综合类   872篇
自然地理   104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544篇
  2021年   604篇
  2020年   477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599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556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靳平  潘常洲 《地震学报》2002,24(6):617-626
介绍一种新的适合于地方遥测台网数据处理的方法,估算远震信号到达台站的方位角和慢度.该方法是根据信号在各台站上的到时与台站位置矢量在信号传播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相关性的原理.实际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地方台网的记录进行处理时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信号的方位角和慢度,并能准确快捷地对地方台网记录的远震信号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2.
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韦方强  胡凯衡  崔鹏  杨坤 《山地学报》2002,20(1):97-102
泥石流预报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泥石流形成的复杂性使泥石流预报准确度低,误报和漏报率较高。泥石流误报和漏报都会造成损失,但二者造成的损失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减少泥石流误报或漏报造成的损失,应当考虑两种错报造成损失的不同。根据使总平均损失达到最小的原则,建立了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云南东川蒋家沟。  相似文献   
133.
以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以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为基本手段,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下,以其1984、1991和1998年3个年度的土地利用图为基础。从区域和斑块类型两个尺度上,对其景观格局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三个典型年度。天然草地为伊金霍洛旗的景观基质,景观格局指数的所有变化均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和演变的。从整个景观尺度的格局指数变化情况显示,伊金霍洛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增加;同时景观的异质性程度在下降,景观愈来愈有少数景观斑块类型所控制。而在斑块类型这一尺度上的格局指数变化说明,不同类型斑块的复杂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加幅度有限;同时还说明,不同类型斑块内部其大小差异的幅度在不断缩小。但从不同年度的变化情况来看,无论是区域还是不同的斑块类型,其格局指数的变化并不与总体的变化趋势同步。  相似文献   
134.
天山1号冰川厚度和冰下地形探测与冰储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的雷达回波探测 ,清晰地揭示出冰川底部冰 /岩界面的位置及其起伏变化特征 ,显示出雷达波对山地冰川良好的穿透能力和对冰下地形的高分辨能力 ,冰川雷达测厚的误差小于 1 .2 %。研究结果显示 ,1号冰川东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5 8.77m ,西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44.84m ,冰体厚度最大值发育于冰川中部趋于主流线位置。冰川冰储量计算表明 ,东支冰储量为 0 .0 5 1 868km3,西支冰储量为 0 .0 2 0 2 1 0km3。表面和底部地形有明显差异 ,主要因冰川动力过程对基岩强烈的地貌作用所致 ,意味着冰床的起伏地形对冰川浅层冰体的运动过程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5.
136.
Evapotranspiration (E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ET comput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the ET computation metho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quickness, precision, raster mapping and regional scale. SEBAL, an ET computation model using remote sens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which is a function of net radiance flux, soil heat flux,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flux. The former three fluxes can be computed through the parameters retrieved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 then the latent heat flux can be obtained to provide energy for ET. Finally we can obtain the daily ET. In this study SEBAL was applied to compute E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of China where water resource faces a rigorous situation. Three Landsat TM images and meteorology data of 1999 were used for ET computation,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patterns of E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re analysed.  相似文献   
137.
我国部分市郊农田的重金属污染与防治途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分析了我国部分主要城市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以了解土壤中与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趋势及造成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大城市的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北方地区的土壤及农作物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普遍高于南方。重金属在农作物与土壤中的含量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已污染的土壤,可采用农业工程措施、生物修复法和施用改良剂等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38.
铅锌矿山开发导致的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积累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以连续提取法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土法冶炼锌、铅锌和矿山开采导致的重金属在废渣及环境介质土壤、溪流沉积物中的积累,并分析了其环境危害性。结果显示,贵州赫章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Pb、Zn、Cd在环境介质中的积累相当高。水城杉树林铅锌矿山开采引起的重金属积累则相对较低,但也明显高于背景值;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铁矿物对重金属有强烈的固定作用。除残渣态外,Pb、Zn在土壤、炼锌废渣中主要呈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沉积物中则为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Pb、Zn含量变异较大,但在炼锌废渣、土壤中含量明显高于河流沉积物,暗示铅锌矿开发对土壤环境的潜在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39.
彭晓蕾  刘立  计桂霞 《世界地质》2003,22(4):326-330,403
砂宝斯矿区的成矿围岩为长石石英砂岩,砂岩被多期次的石英脉、方解石脉和高岭石脉所穿切,这些多矿物脉是热液流体运移的结果。矿物脉形成过程中对围岩进行了热改造,使砂岩发生了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了蚀变砂岩。由于流体酸碱性和温压的变化,孔隙水介质的性质由酸性向碱性转变,在酸性成岩环境下形成的蚀变高岭石、伊利石将转变成绿泥石、绢云母等。绢云母的大量出现,石英次生加大和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均是热液流体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0.
Converting farming slope land into artificial forestland or grassland is a major measure of soil/water conservation. Five conversion practices, namely, 1) a control plot still tilled with a crop (maize), 2) a folder grass-growing plot seeded with Lolium perenne , 3) a young alder tree-growing plot, 4) a pear orchard plot and 5)a bamboo plot intercropped with folder grass, were monitored to compare the soil conservation efficiency of those changes in Ya'an, Sichuan for 3 years between September 1998 and August 2001.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5 designed converting models functioned differently in erosion control. The most effective model was bamboo groves intercropped with folder grass (Lolium perenne). The folder grass (Lolium perenne) growing model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pure pear orchard model. The least effective model was the young alder tree-growing slope, which was even less effective than the control (a slope without converted cultivation). Meanwhile, changes in the soil's physical properties 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