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393篇
地质学   704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41.
近20年来气候模式的发展与模式比较计划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不断完善、国际大型外场观测试验的成功实施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为气候模式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近20年来气候模式的复杂程度和模拟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目前已成为研究全球和区域气候的形成及变异、气候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球变化等的有力工具。对气候模式(包括大气环流模式、陆面过程模式、海洋环流模式以及区域气候模式)的主要发展进行综合评述,并简要介绍了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模式比较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942.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生态环境的可能变化趋势即情景。对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的脆弱性问题也作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战略的思想。  相似文献   
943.
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龚道溢  王绍武 《地学前缘》2002,9(2):371-376
讨论了有关全球变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 ,主要包括 3个方面 ,即资料方面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机制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预测方面的不确定性。城市热岛效应是资料中最大的误差来源 ,特别是一些最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城市 ,其热岛效应的误差没有很好地得到检查和排除。资料覆盖面也很不完善。地面观测温度在 1979— 1999年的趋势是 0 19℃ / 10a ,但覆盖全球的卫星观测资料(反映对流层低层到中层 )趋势只有 0 0 6℃ / 10a。北极地区的温度变化也没有设想的那样强烈。使用海表温度比使用海表气温得到的变暖估计值偏高。 1979年以来 ,用气温代替海温 ,趋势只有0 13℃ / 10a。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利用代用资料来估计全球温度的变化 ,带来的不确定性较大 ,特别是树木年轮 ,因为CO2 浓度的增加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 ,其年轮宽度并不一定主要反映与温度的关系。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到 2 10 0年全球平均气温达+1 4℃~ +5 8℃的估计很可能偏高。  相似文献   
944.
提出掺氧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钡的新方法。使用磺基水杨酸作保护剂消除铝对钡的挥发原子化干扰,KCl作消电离剂消除钡的电离干扰。方法的检出限(K=3)为0.04mg/L。方法已应用于测定地质标准样品中的微量钡,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GBW07103试样测定6次,RSD为5.4%。  相似文献   
945.
点苍山新生代推覆构造的确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绍礼 《云南地质》2002,21(3):250-255
点苍山地处三江构造带东缘,其东侧扬子陆块上的古生代地层,越过洱海断裂推覆到苍山西坡的中、新生代地之上:下泥盆统青山组推覆至下白垩统景星组之上;上二叠叠统乌龙坝组及红岩子组推覆在始新统宝相寺组之上。三江构造带中的上三维统歪古村组及三合洞组推覆在上侏罗统坝注路组之上。推覆时期为始新世-上新世,推覆构造机制是陆内汇聚挤压所至。  相似文献   
946.
资源与环境是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而地质学是贯穿于这两大主题的基础。西北地区地处大陆腹地,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质环境和长期的地质作用历史,形成了以中亚成矿特色为主的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人类历史以来深居内陆的环境特点,并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日益造成了干旱一半干旱的缺水环境。开发大西北,矿产资源的有效发现和合理利用,以及对人类活动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科学认识与防治,是新时期地质工作更加关注和拓宽的历史任务。实施地质大调查以来,西北地质调查工作全方位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展示了愈来愈广阔的应用天地。本文在回顾已有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对策提出初步思考,提出经济-地质关联概念,意在西北地区经济活动背景下,探讨地质调查工作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7.
范湘涛  卢华复  阎福礼  郭华东  邵芸 《地质科学》2002,37(3):257-263,287,T001,T002
通过新疆库车县北航天飞机TM和SIR-C/X-SAR图像的处理,利用多参数雷达图像对浅覆盖物下隐伏构造的探测能力,从雷达图像上提取研究区低序次的构造信息,以此分析左行走滑活动相关变形产生的正、负花状构造的地面特征。采用分数维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冲积物图像表面的粗糙度特征,确定了库车冲断带前缘在库车县北向西端延伸的位置。显示出多波段多极化成像雷达对新构造的识别能力,从而确定库车冲断带前缘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948.
贝壳珍珠层的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珍珠层中文石晶体的择优取向是珍珠层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三角帆蚌贝壳珠层的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珍珠层除存在公认的(002)面网平行珍珠层面的强烈定向文石晶体外,还有强烈的(012)面网平行珍珠层面的亲新定向文石晶体,且在同一贝壳的不同位置,该两种取向的择优取向度变化较大,充分说明了珍珠层结构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49.
红辉沸石的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红辉沸石是辉沸石族中的一个矿物种 ,属斜方晶系。其化学组成主要为 Si O2 和 Al2 O3,其次为 Ca O。 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的红辉沸石相变和晶体结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红辉沸石的热稳定性较差 ,其热稳定温度低于 30 0℃ ,结构完全破坏温度为 5 0 0℃。  相似文献   
950.
中国耕地与未来30年食物需求、保障及对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未来的 30年中 ,中国的人口将继续增长 ,至 2 0 30年达到峰值 1 6亿 ,净增 3亿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均食物需求的量与质越来越高。届时中国食物的保障能力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到 2 0 30年 ,满足上述食物需求量 ,食物主要来自耕地的生产潜力和非耕地的食物替代生产两方面。在政策非常强有力、一切从保护耕地出发、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维持动态平衡的条件下 ,到 2 0 30年 ,中国耕地面积可保持 1 31× 1 0 6 hm2。而中国到 2 0 1 0年、 2 0 30年年人均需求粮食分别为 42 0 kg和460 kg,这两个基期年分别需求粮食总量为 5 796× 1 0 8kg和 7360× 1 0 8kg。研究认为 2 0 1 0年、 2 0 30年中国耕地动态变化后食物保障能力分别在 93%和 87%。非耕地资源食物替代是补充食物生产和缓解耕地压力的重要途径。 2 0 30年其食物替代能力可达到 90 0 0 0×1 0 3t,其中草业 3380 0× 1 0 3t,木本粮油 1 70 0 0× 1 0 3t,水域 2 5 82 0× 1 0 3t,野生生物 1 340 0× 1 0 3t,非耕地的事物替代能力达到约 1 0 %。中国食物生产与发展的四个保证 ,一是有效的保护耕地政策 ,二是科学技术进步与科技投入 ,三是构建食物生产体系与保障体系 ,四是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