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0篇
  免费   1524篇
  国内免费   2270篇
测绘学   1047篇
大气科学   907篇
地球物理   1462篇
地质学   4033篇
海洋学   1291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552篇
自然地理   91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488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570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用6-DMAP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排放的方法诱导缢蛏三倍体的试验.结果表明:6-DMAP在100~500μmol/dm^3处理浓度范围内均可以诱导出三倍体,随着药物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提高,三倍体倍化率和D形幼虫畸形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D形幼虫孵化率会随之下降.综合来看,在30%卵子受精并出现第一极体,6-DMAP浓度为300μmol/dm^3和处理持续时间为20min时的处理组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组合.  相似文献   
62.
利用1994年8-9月期间,由台湾海峡两岸的4艘海洋调查船在南海东北部海域所获之CTD和ADCP资料,并结合1992年3月间在同一海域获取的CTD资料及部分历史水文资料,对该区域的海水特性以及黑潮水入侵南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本海区水团分布与冬末、春初(1992年3月)航次基本相似,即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水结构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温、盐度特性。虽发现有黑潮水穿越巴上海峡进入南海,但其势力甚弱。因此,在夏末秋初,黑潮亦无直接的分支深入南海,即使在巴士海峡北端进入台湾海峡的黑潮水,其影响也是十分微弱的。由等密度面、地转流分析和实测ADCP资料显示,在调查海区的东南海域存在一支较强的N向流动。它沿菲律宾西海岸北上,绕过吕宋岛西北角流向东北,在巴上海峡呈现与黑潮水混合的迹象,其水体在冬季明显呈高温、低盐的特性;夏季则为相对低温、低盐。故在冬季的几幅卫星图像上也有较好的体现,很有可能长年存在。  相似文献   
63.
为定量解释海水中液-固界面的台阶型动力学曲线及其台阶的消长变化规律,在我们已提出的“液膜扩散和递进液膜扩散控制的复合模型”和“海水中液-固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基础上,吸取Crank的若干数学处理方法,进而提出适合于非稳态体系的“液膜扩散-递进扩散-界面分级交换反应联合控制的复合模型”。  相似文献   
64.
分析了软土、湿地、滩涂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对测量控制点的影响;主要探讨了此类地区控制点标志的设计、施工。借助于建筑桩基技术和道桥施工方法,首次成功实现了某三角洲湿地滩涂地区统一布网。几年来,结合滩涂湿地测量、海岸防护和滩涂开发工程对部分控制点进行了初步检测,给出了部分检测数据。应用和检测均表明:桩基标石可较好地解决软土、湿地、滩涂地区控制点布设难题,显著提高软土海岸地区测量控制点标志的稳固性,从而延长控制网的可使用期。  相似文献   
65.
蓝杆藻113菌株为海洋微藻,实验室培养证明其单位体积胞外多糖产量高。用改进的F/2改良培养液培养,添加70g/L时的NaCl盐度是该菌株胞外多糖释放的最适盐度。不添加NaCl时的盐度是菌体细胞生长的最适盐度。NaNO2营养限制抑制该菌株细胞的生长,促进该菌株胞外多糖的释放。NaH2PO4营养限制抑制该菌株细胞的生长,但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不明显。MgSO4营养限制则同时抑制该菌株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释放。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蓝杆藻113菌株胞外多糖的生产及该菌株其它方面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6.
用含氯化镉培养液培养塔胞藻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塔胞藻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dCl2,然后分析了培养在各种处理和对照组的塔胞藻后代.结果发现,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升高,细胞的生长繁殖量和体积在前2轮(9d为一轮)培养中均明显降低,而在第3轮培养时,细胞的繁殖和大小接近常态.随后对处理后多种细胞内含物含量进行了分析,显示出:随着培养液中镉离子浓度增高,细胞内的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下降,而可溶性糖、核酸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7.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华哲水蚤的分布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是我国近海的优势桡足类。它的数量大,分布广。特别在冬、春季,在我国近海浮游动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它的个体也较大,是滤食性种类。因其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相当的作用,所以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课题定为浮游动物的关键种之一。 作者根据以往历史资料(方金钏,1979;朱长寿,1997;朱长寿等,1991、1999;林玉辉等,1988;林元烧等,1984;李少菁,1963;陈清潮,1964;福建省海岸带和海凃综合调查领导小组,1990;福建海洋研究所,1988;Tan,1970)和多年来的研究结果(黄加祺等,1984,1986a、b、c,1989,1991a、b,1997a、b),对中华哲水蚤在不同水域的分布,与温、盐度关系及繁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见解,为本项目子课题提供了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68.
免疫添加物对大黄鱼血液白细胞数量及其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低聚糖益力素、稳定型维生素C、渔用多维等免疫、营养添加物定期投喂大黄鱼,以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等为指标,跟踪检测试验大黄鱼血液中白细胞组成数量和吞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添加物可以提高大黄鱼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大黄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大黄鱼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69.
Comparison of Drags on Fish Cages of Different Shap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Commercial fishfarming in net cages is becoming widespread around the world as an importantsource of food.In PRChina ,mostfishfarmingtakes placeincalmcoastal areas .Fishcages work wellat these sites becausethe environmental forces are usua…  相似文献   
70.
氧同位素分析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纪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保存在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定量地反映原始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够作为区分海陆相的标志,但它可以定性地探讨碳酸盐沉积时的沉积环境。通过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除了沙三上的δ^18O有些突变外,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这反映出,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该区的气候逐渐向干早过渡;沙四上到沙三上一段δ^18O明显比沙一和沙二上伯低,说明在沙四上到沙三上时期,该沉积区的蒸发作用还不是很显著,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由沙三上向沙二上过渡时,该区可能存在一次气候突变,使得沙二上和沙一时期的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δ^18O的值也因此迅速增大。同时,也做了碳酸盐同位素系数Z值的研究,其揭示的沉积环境特征与氧同位素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