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0篇
  免费   840篇
  国内免费   1019篇
测绘学   304篇
大气科学   837篇
地球物理   1213篇
地质学   2108篇
海洋学   504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433篇
自然地理   5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东缘上石炭统KT-Ⅰ油层组主要发育局限海台地-开阔海台地碳酸盐沉积,间夹蒸发岩层。由于区域性白云石化作用,KT-Ⅰ油层组中白云岩广泛分布,为主要油气储集层。研究表明,白云岩中白云石为泥晶、粉晶或细晶,半自形-他形;略富钙,有序度较低(0.336~0.504);δ18OPDB值在-1.06‰~+2.45‰之间,比石炭纪海水(δ18OPDB值介于-1‰~-2‰之间)偏正;δ13CPDB值在+3.36‰~+5.94‰之间,与石炭纪海水(δ13CPDB值介于+3.1‰~+4.7‰之间)接近;锶同位素值接近石炭纪海水(87Sr/86Sr值在0.7082~0.7088之间);微量元素Mn含量平均为92.57 μg/g,Fe含量平均为447.52 μg/g,接近被交代的灰岩含量;Na和K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8.80 μg/g 和5.89 μg/g,显示交代流体为蒸发海水。上述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研究区石炭系KT-Ⅰ油层组白云岩具有渗透-回流机理白云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912.
????????????????????????壬?????RDSS???????λ????桢???????????????????ü?????????????????RDSS??????Χ?????????????????IGSO???????RDSS????????????????????????RDSS????????????????  相似文献   
913.
?о???????????????????????RFID????POS??????????????????????????????RFID?????????????????????????д洢??Ψ???????е??????????????????????????λ????????????????????????????????????????????,?????????????????????????Щ??????????????????????????????????????????????  相似文献   
914.
在我国大陆开展的流动重力重复观测是监测地震前兆异常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对大地震前流动重力场观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 区域性持续的重力场增加和减少与大地震发生有显著关系。 目前, 区域重力场变化监测已经成为一种常规前兆观测技术手段。 本文首先从三维倾斜台阶模型入手, 计算了理论重力异常, 并对异常进行变换, 找到了一种可以更好刻画其场源边界的方法, 并进一步应用空间相关系数法进行异常特征分析, 得到了从概率意义上估计危险区的方法。 最后, 本文尝试运用此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1998—2005年的四期流动重力测网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 应用本文提出的异常处理技术, 可有效地圈定异常梯级带位置, 确定质源体边界形态, 并可以联合背景重力异常场等其他资料, 给出危险区发震概率的空间估计, 分析结果在年度震情会商中可以有效地对地震危险区的划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15.
对南极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层进行210Pb测年,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内标定量法测定了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和企鹅蛋卵中有机氯污染物含量,粪土混合地层中有机氯污染物最高浓度:表层PCBs为0.92ng/g,HCHs为0.42ng/g,DDTs在0.70ng/g,与非栖息地相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鸟类活动的粪土混合地层(营巢和粪便)输入PCBs和OCPs含量比无鸟类生命途径的土壤相对要高。企鹅蛋卵样∑PCB在0.4-10.2ng/g,∑DDT2.4-10.3ng/g,HCB0.1-9.4ng/g,∑HCH0.1-0.5ng/g,总积蓄水平依次为:∑PCB>∑DDT>HCB>∑HCH。  相似文献   
916.
传统的沉积相分析方法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对于相同的沉积构造、曲线形态及地震反射特征,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而岩性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并且能通过精密的仪器准确获得,因此,利用岩性数据进行沉积相判别,可以避免沉积相分析过程中人为认识相标志不同造成的差异。作者以珠江口盆地三角洲沉积的岩性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能够反映沉积速率、沉积物供给量及沉积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岩性地层的厚度和层数的统计,选取单层厚度、地层厚度比、出现频率及层数比等统计参数,以交汇图、岩性百分含量三角图及箱线图为依托,最终建立各沉积亚相的定量判别标准。通过检验,其准确率在75%左右,可见该方法基本可行,为沉积相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17.
地下水污染源反演的Hooke Jeeves吸引扩散粒子群混合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污染物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地下水污染源反演是一类典型的地下水逆问题,该问题可转化为决策变量为污染源位置和强度的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基于Hooke-Jeeves粒子群混合算法,引入吸引扩散粒子群(ARPSO)算法的粒子群发散算子,保证混合算法的种群多样性,并提出HJ-ARPSO混合算法,再结合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MT3DMS反演地下水污染源的位置和强度信息。在已知污染源位置和未知污染源位置两种情形下,分别利用HJ-ARPSO算法、HJ-PSO算法和GA算法进行地下水污染源反演。在两种情形下,HJ-ARPSO算法均具有较高的寻优成功率(分别对应为100%和90%);与之相比,未引入粒子群发散算子的HJ-PSO算法在未知污染源位置情形下其寻优成功率迅速降为60%;GA算法寻优效率则最低。算例结果表明,HJ-ARPSO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源反演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918.
早中新世东沙隆起带上发育了大规模的流花碳酸盐台地,上覆巨厚未固结-弱固结泥岩。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利用相干体及可视化等方法,在台地上发现了由溶蚀垮塌作用形成的数量众多的椭圆形的灰岩坑。灰岩坑直径一般为200~700 m,最大超过900 m,深度10~90 m;灰岩坑在地震反射上表现为碳酸盐岩顶部垮塌,并导致上覆泥岩地层塌陷;灰岩坑一般沿NWW向断层分布,这些NWW向断层切割中新世碳酸盐岩和上覆海相泥岩地层,绝大多数终止于T10的不整合面。综合分析东沙海区构造和沉积过程认为:发生在晚中新世末期的东沙运动形成了NWW向张扭性断层,为酸性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物质交换场所;东沙运动伴生的基底岩浆活动可能产生了酸性热液流体;东沙运动末期发生强烈的构造抬升和大规模海底暴露,造成地表水沿断层注入,加快了碳酸盐岩的溶蚀速率。在台地底部珠海组砂岩层的高压流体、地表水和岩浆活动可能产生的酸性热液流体的共同溶蚀作用下,碳酸盐岩地层内部产生溶洞,并且越来越大,最终顶部无法承载上覆巨厚泥岩而发生垮塌,形成灰岩坑。流花碳酸盐台地灰岩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暴露溶蚀,而是构造活动影响下深埋藏溶蚀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19.
高温后花岗岩巴西劈裂抗拉实验及超声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和液压伺服试验系统装置,研究不同温度(25 ℃~1 000 ℃)作用后花岗岩的超声特性,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花岗岩的劈裂抗拉强度。结果表明,(1)高温后花岗岩的纵波波速、超声波形以及劈裂抗拉强度都与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2)随着温度的增高,花岗岩试样的纵波波速和劈裂抗拉强度逐渐减小,经历1 000 ℃高温后,纵波波速下降90%,劈裂抗拉强度下降65%,并且,纵波波速和抗拉强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超声波波形随温度升高由整齐变混乱,由密集变稀疏,尤其在800 ℃波形变化最明显;(4)花岗岩试样的热损伤不断增加,经历1 000 ℃热损伤后,试样的脆性增加,变得轻脆易碎。  相似文献   
920.
桂林岩溶区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处于岩溶区的桂林市降水进行了连续采样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桂林市区降水的pH平均值为4.83,降水的电导率平均值为65μS/cm,SO42-、NO3-和Ca2+、NH4+分别是最主要的阴阳离子。(2)桂林市降水各主要离子含量、降雨量和电导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Ca2+、Mg2+含量在夏、冬季较高,春、秋季较低。(3)降雨量和TDS呈现出良好的负相关关系, SO42-和NO3-以及Ca2+和Mg2+之间则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4)2009—2010年与1994—1995年相比,降水中的离子含量增加了1.16倍,降水的pH值有所增高,但仍在酸雨范围之内。在桂林酸雨形成中,降水的NO3-贡献明显增强。(5)通过2012年3月1—6日连续6天的降水监测,发现pH、降雨量和电导率三者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