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93篇
  免费   25462篇
  国内免费   36253篇
测绘学   18958篇
大气科学   15869篇
地球物理   20223篇
地质学   67050篇
海洋学   19277篇
天文学   1856篇
综合类   9239篇
自然地理   15836篇
  2024年   667篇
  2023年   2189篇
  2022年   6030篇
  2021年   7326篇
  2020年   5881篇
  2019年   7240篇
  2018年   6431篇
  2017年   6124篇
  2016年   6192篇
  2015年   7163篇
  2014年   7195篇
  2013年   8670篇
  2012年   9538篇
  2011年   9641篇
  2010年   9599篇
  2009年   8964篇
  2008年   9007篇
  2007年   8454篇
  2006年   8097篇
  2005年   6783篇
  2004年   5142篇
  2003年   3718篇
  2002年   3804篇
  2001年   3557篇
  2000年   3013篇
  1999年   1792篇
  1998年   950篇
  1997年   844篇
  1996年   704篇
  1995年   545篇
  1994年   480篇
  1993年   398篇
  1992年   392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70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99篇
  1984年   96篇
  1983年   77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61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20篇
  1957年   36篇
  1954年   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分析了中国石油生产近20年变化的原因,对一些学者认为80年代中国会成为超级产油大国,后又悲观断定80年代中国可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作了评述。同时对90年代中国石油生产前景作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12.
CygX—1硬态高能光子的时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进禄  李惕碚 《天文学报》2001,42(2):140-147
硬X射线和软射线光子的时延时研究主能辐射的一个重要方面,傅里叶交叉谱常常被用于教育处硬软光子之间的时延,但是交叉说示能在高于30Hz的傅里叶频率上从CygX-1测量到有统计意义的快速光变,由李惕培在时域上发展的交叉相关函方法能有效测量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时延,利用此交叉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观测时期CygX-1硬态高能光子时延 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CygX-1硬态在短的尺度(<0.1秒)上存存在有意义的时间延迟,并将短时间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和各种CygX-1硬态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13.
本文探讨了利用地震矩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初步应用于鲜水河断裂形变带变形分析和运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呈现出走向拉伸、倾向压缩的形变格局,由地震矩反演的断裂带剪切形变速率(10.9mm/a)与用地质学估算方法(17mm/a)和现今地壳形变测量(8mm/a)的结果相当。同时,反演出的应变主方向能解释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分段性特征以及多种滑动方式共存的现状,从而证明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区域运动学问题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4.
1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phenomena in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750 to 543 Ma) is the globa occurrence of thin carbonates that directly overlie glacial deposits in almost every continent (Kennedy 1996; Hoffman et al., 1998; Hoffman and Schrag 2002; Brasier and Shields, 2000; James et al., 2001 Jiang et al., 2003; Nogueira et al., 2003). These “cap carbonates”, commonly several to tens of meters thick, have attracted enormous interests because o their unusually negati…  相似文献   
115.
设计和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大专院校示范教学实验的虚拟仪器。该虚拟仪器以GPS接收模块输出的1PPS(秒脉冲)信号为基准,测量无源石英晶体振荡器频率,同时利用GPS信号实现了仪器的时间同步与测距功能。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描述了该虚拟仪器的构成及设计方法,主要介绍和讨论基于GPS和虚拟仪器技术实现多功能测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6.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品质因子)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值为87~203,震后Q值为67~164,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明显的高Q值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7.
密度和压缩系数的散射层析成像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速度成像的基础上研究了同时对密度和压缩系数成像的散射波层析成像法.对不同散射角度的计算可以得到一系列反演图像,拟合这些图像,从而可以有效地达到对密度和压缩系数(或速度)成像的目的.与单纯的速度成像相比,增加了反演的难度.首先是对资料的方位性要求增加;其次是对资料的利用率下降.即便如此,从对较少量的炮点和检波点资料的数值计算来看,仍取得了满意的成像结果.我们对组成字母“A”的散射体结构进行了成像计算,结果能够同时再现密度和压缩系数,成像清晰,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并能应用于复杂结构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118.
发育于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其剖面下部的地幔橄榄岩部分是造山带地区富集型上地幔的直接标本。其地球化学特点是:主要元素Al_2O_3、TiO_2、CaO、Na_2O、K_2O强烈亏损,而REE,痕量元素和87Sr/86Sr则强烈富集;同时,143Nd/144Nd<0.511836,亦表明它们属于一个富集型的源区。 形成富集型上地幔的主要机制是地幔交代作用,富含不相容元素的低熔岩浆和富Ca-LREE流体与已亏损的地幔橄榄岩发生脉状交代和渗透交代反应,从而造成上地幔中不相容元素的富集。造山带富集型上地幔形成的构造环境是:洋壳从扩张脊向两侧运移并最终拼入造山带这段时间内。富集型上地幔不但存在于大陆区,而且亦存在于造山带地区,它可能是一种全球性的地球内部的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9.
近年我国区域水文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区域水文学的研究是在解放后其正发展起来的。尽管迄今人们对区域水文学仍有不同的认识,例如区域水文学是否可以与水文地理学等同,或是区域水文学是否应隶属于区域地理学等等,但是作为水文学的分支学科是无疑的。区域水文学从整体的观点来研究区域水文情势。区城可以是功能区,如城市、出口加工中心区等,或为自然景观区,如干旱区、喀斯特区等,也可以是行政区。目前,许多水文水利工作者已在致力于区域水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0.
In former works (Zhouet al., 1983, 1985), a quantitative method have been developed to take the selection effect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ission lines of quasars into account. It was proved that these selection effects may be the cause of the unevenness in the redshift distribution of quasars. The present work is a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rmer works. We use results given by the surveys with same limit-apparent magnitude and choose the quasars whose absolute magnitudes are within a specific range as the analysing samples. Using the method given in the former papers we may find out the evolutionary parameter in an evolutionary law with form of (1+z) y from the best fitting between the calculative and observational redshift distribution. The result of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volutionary law of quasars selected by slitless technique isp =p 0(1 + z)6.5 ± 1 up toz=2.8. This result coincides with and generalizes the earlier result given by other auth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