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2篇
  免费   611篇
  国内免费   770篇
测绘学   348篇
大气科学   423篇
地球物理   646篇
地质学   1609篇
海洋学   376篇
天文学   120篇
综合类   278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赣东北元古代蛇绿岩Sm—Nd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南古陆东南缘赣东北弋阳—德兴—婺源一线有一条蛇绿岩带,普遍认为它是二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形成于元古代。推断蛇绿混杂岩是元古代古洋壳俯冲时被挤上来的碎片;也有人认为它是中生代二大古陆之间的缝合线。Sm-Nd矿物等时线给出1034±16Ma(MSWD=1.0)的同位素年龄,它符合元古代缝合带的观点,而不利于中生代缝合带。  相似文献   
182.
查册桥矿区位于江南过渡带,包括牛头高家金矿床、程檀金矿床、路源金矿点和东边金矿化点、杨梅尖金矿点.其中牛头高家金矿是安徽省首次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红土型金矿.研究区主体位于东至断裂与高坦断裂带交汇处及其两侧,三岗尖-杨美桥背斜核部及北翼.区内存在多个重要的赋矿层位,主要包括南华系休宁组、南沱组,震旦系蓝田组,寒武系黄柏岭组、杨柳岗组,奥陶系仑山组、东至组.高坦断裂带、兰程畈断裂带、奥陶系/志留系间的推覆-滑覆断层界面均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区内岩浆岩主要受其控制,物化探异常也主要沿其分布.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找矿潜力进行分析,认为区内具有寻找低温热液型-叠改型、层控夕卡岩型、岩浆热液脉型金、铜、钨、钼、银、铅锌等矿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3.
庐山-彭山地区伸展构造演化及其对矿产形成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庆坤  项新葵 《地质科学》1995,30(2):117-129
庐山-彭山地区原是一个经受印支早期伸展机制下所形成的变质核。它在后期又经受了挤压和伸展的多期构造叠加,致成今日面貌。印支早期所形成的伸展拉覆断层为庐、彭及其相关地区的燕山期矿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导矿和储矿空间,对矿产的形成与分布起着重要制约。  相似文献   
184.
185.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邢凤鸣  徐祥 《岩石学报》1995,11(4):409-422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岩浆带中段,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类型复杂,特点突出。它具有夹心饼干式分带现象。中间为富碱的高钾钙碱性岩系和橄榄安粗岩系;两侧为钙碱性岩系。中间的岩浆岩具有高钾富碱、高Sr,低Mg、Cr、Ni,εNd变化大但Isr变化小且较低以及岩浆演化的多样性为特点。  相似文献   
186.
新生代黄骅坳陷构造伸展、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孟庆任  王战  王翔  解建民 《地质论评》1993,39(6):535-547
黄骅坳陷是一典型的张性盆地,其构造主要受西缘向东倾的拆离断层的控制。构造沉降分析显示盆地西部以裂谷沉降为主,而向东热沉降逐渐增大,反映了上地壳的强烈裂谷区与岩石圈深部强烈减薄区发生了错位。沉积作用在裂谷期和热沉降期具明显不同的特点,指示了早期基底快速不均匀的下沉和晚期基底广泛缓慢下沉的过程。玄武岩的形成和演化也与盆地构造发展过程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是在下伏岩石圈上部发生简单剪切和下部发生纯剪切的构造伸展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7.
滇西北伸展构造区的构造特点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滇西北伸展构造区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和新构造环境的特点。该区构造与地震的活动强度为南、北部强,中间弱;第四纪最大沉降中心、湖积台地及第四纪褶皱分布呈对角对称。滇西北地区的伸展构造是在近南北向挤压力和南西—北东向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合力方向为北北东,与用水压致裂法和物理模拟获得的结果相符。该区在形成机制上属于一种特殊的拉分构造。  相似文献   
188.
云南某工区F1断裂断层物质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层物质是断层活动的产物,采用多种测试技术从断层物质中必定能提取出与断层活动有关的信息。通过对F_1断裂断层泥中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热释光测年、石英碎砾SEM观测、断层泥显微构造分析等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F_1断裂最后一次活动时期在中更新世晚期,活动方式是以粘滑为主,且断层泥形成时温度小于200℃。  相似文献   
189.
贺兰山构造带及邻区形成演化经历有多期叠加改造和多个伸展—聚敛旋回构造运动,形成了区域内多套构造—地层层序,因此,开展贺兰山构造带构造—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研究对深入理解其地质结构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综合利用野外调查、地震数据和1:50 000区域地质资料,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区域不整合面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详尽分析研究,根据区域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建立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划分构造—地层层序,进而对盆地演化阶段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自下至上发育Pt2Ch-Jx/Pt1、∈1/An∈、C2/O、T/P、J1-2/An J、K1/An K1、E3q—N/AnE,据此将研究区垂向上划为7个构造—地层层序:基底构造层、中元古界构造层、震旦系—奥陶系构造层、石炭系—三叠系构造层、侏罗系构造层、下白垩统构造层、新生界构造层。贺兰山构造带构造演化经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陆缘盆地坳陷—裂谷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三叠世陆相盆地坳陷沉积阶段;晚三叠世局部伸展;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大规模逆冲推覆阶段,普遍发育多条大型北东向逆冲断裂;始新世开始进入盆—岭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90.
Bayes判别分析法与地震短临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青  石绍先  丁香 《地震》1999,19(1):33-40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Bayes判别分析方法,并提出了明确的衡量综合预测结果所冒风险大小的风险代价比Kdn该方法可用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综合预测。选取云南地区1994~1996年的水氡观测资料,采用X2统计检验法识别前兆异常,利用Bayes判别分析方法对云南地区的强震活动性进行了内符检验和外推预测。在风险代价比Kdn取4的情况下,内符检验的R值可达0.54,外推时空占有率0.07,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