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417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260篇
地球物理   380篇
地质学   983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2~2005年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监测资料,对该海域水质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海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盐度从春、夏季到秋季缓慢降低,冬季升高;溶解无机氮(DIN)与盐度恰恰相反,夏秋季最高且监测的超标率高.溶解氧季节性非常明显,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总体上春冬季水质好于夏秋季.年际变化显示,1992~2005年pH和盐度均有降低趋势,尤其是2003年以后降幅更加明显;DO和COD年际变化相对平稳但季节变化幅度较大;2000年12月后油类浓度明显降低且年际变化平稳;近几年DIN有明显增加趋势,无机氮已成为该海域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2.
西沙海槽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中新世琼东南盆地快速构造沉降,沉积欠补偿形成了西沙海槽。西沙海槽上部高陡带为悬浮沉积体系,下部低缓带为浊流滑塌沉积体系,槽底平缓带为河流沉积体系。不同于浊流沉积小而散,深海河流沉积为稳定的贯穿整个海槽的大储层。由于深海河流沉积体系稳、远、大的特点,其注定成为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3.
田宵  汪明军  张雄  张伟  周立 《中国地震》2021,37(2):452-462
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可以用来监测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发育情况.因此,震源定位是微震监测中重要的环节.震源定位依赖准确的速度模型,而震源位置和速度模型的耦合易导致线性迭代的同时反演方法陷入局部极小值.邻近算法作为一种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本文将邻近算法应用于单井监测的微震定位和一维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134.
在工厂化条件下,通过控制养殖用水的不同温度、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及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全长(42.66±5.23)mm的幼鱼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1~30℃,高于30℃时会引起大量死亡;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24℃,高于24℃则生长速度减慢。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0~45,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盐度为25~35,超出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5.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EPMA)对黄海南部野生银鲳和鮸鱼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鱼类耳石的Sr/Ca之间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银鲳耳石Sr/Ca比,在耳石核心及相邻处为低值区(5.86±0.92);3段Sr/Ca高值区分别为近核心部(7.88±1.28)、第1龄处(9.44±1.82)及耳石边缘(7.91±1.38);揭示银鲳孵化和早期发育应需要盐度适中的生境,当龄鱼在后期的生长中需洄游经过两段高盐生境(其中之一在第1龄时)。鮸鱼耳石Sr/Ca比波动表现为耳石核心处(7.72±0.97)高于其余部分,反映了鮸鱼孵化及初期发育阶段可能生活在高盐度生境,而当龄鱼随后阶段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则会洄游至盐度有所降低的生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36.
由于缺少观测数据和对黑潮水准确定义,很难识别出从太平洋入侵到南海的黑潮水团。本文基于一个经过观测验证的三维模式MITgcm,利用被动示踪物标记黑潮水,研究了入侵南海的黑潮水的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在冬季,黑潮水入侵的范围最广,几乎占据了18°N-23°N和114°E-121°E的区域;并有一个分支进入台湾海峡;黑潮入侵的范围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在夏季,黑潮水被限制在118°E以东,且没有分支进入台湾海峡;入侵的范围从海面到约205米是增大的,之后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通过分析从2003年到2012年黑潮入侵的年际变化,与厄尔尼诺年和正常年相比,冬季黑潮入侵后向台湾海峡的分支在拉尼娜年是最弱的,这可能与中国大陆东南方向的风应力旋度有关。通过吕宋海峡的黑潮入侵通量(KIT)是西向的,其年平均值约为-3.86×106 m3/s,大于吕宋海峡通量(LST,约-3.15×106 m3/s)。250米以上的KIT约占了全深度通量的60-80%。此外,从2003年到2012年KIT与Niño 3.4指数的相关系数到达0.41,小于LST与Niño 3.4指数的相关系数0.78。  相似文献   
137.
地磁场是地球固有的基本物理场,地磁场模型是海洋环境保障的重要信息。分析了对地磁场建模理论、现今具有代表性的主磁场模型、地壳异常模型及其他磁场模型最新研究成果,对照地磁场模型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现状,认为现今地磁场模型的分辨率和精度等技术指标尚未能满足地磁匹配导航和水下目标探测等保障需求。提出要深化海域磁场模型应用需求论证,加强现有海域磁力测量资料的整编,积极开展海域地磁场观测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方法研究,研发出我国海域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磁场模型。  相似文献   
138.
Carbonate cements are the most abundant authigenic mineral and impact on physical properties greatly in sandstone reservoir. In this paper, Pinghu Formation of Xihu Sag was taken as a target. Characteristics,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of carbonate cements were investigated via optical microscopy, cathodoluminescence(CL), electron probe and in-situ carbon-oxygen isoto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ate cements varied in types and shapes. Calcite/dolomite mainly present as poikilotopic cements, ...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探索深海,不同类型的深海运载装备得以成功开发,并应用于深海科学、资源勘探开发、工程保障及战略安全等不同领域。深海运载装备可以分为载人潜水器(HOV)、遥控深潜器(ROV)、自治式深潜器(AUV)及混合型深潜器,其中以载人潜水器为代表的高技术装备群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力量。文章对美国"阿尔文"号、俄罗斯"和平I"号和"和平II"号、日本"深海6500"号、法国"鹦鹉螺"号、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综合比较其优缺点,提出了建立职业化运行保障队伍、优化作业流程,创新组织结构、探索多型潜水器海上作业模式等运行管理机制构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0.
中尺度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两组理想化数值试验,对比研究了分布于热带气旋不同位置处的海洋中尺度暖涡所引发的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有增强作用,而位于热带气旋外围的暖涡则会抑制热带气旋的发展。本研究将暖涡增强(减弱)热带气旋强度的区域称为内(外)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区暖涡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减弱)幅度逐渐减小(增大),区域范围同步减小(增大)。内区暖涡增强了热带气旋的次级环流和结构对称性、增加了海气界面热通量,同时减弱了外围螺旋雨带,进而导致热带气旋强度增强;若暖涡在外区,其对热带气旋的作用相反,导致热带气旋强度减弱。由于理想化试验中热带气旋静止不动,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只适用于传播速度较慢的热带气旋。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热带气旋和海洋中尺度暖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引入热带气旋外区暖涡的影响助力提高热带气旋强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