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6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1273篇
测绘学   540篇
大气科学   567篇
地球物理   757篇
地质学   2354篇
海洋学   571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50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6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西藏嘎拉勒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是该带上新近发现的十分重要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床,其金资源量已达大型以上规模。矿区内出露地层有白垩系朗久组及捷嘎组,并发育大量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矿体主要产于灰白色花岗闪长岩与白云岩或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内。矽卡岩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港湾状及不规则状等产出;矽卡岩矿物主要为橄榄石、蛇纹石、辉石、金云母、透闪石、绿帘石、水镁石等;靠近内接触带可见石榴子石;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辉钼矿等。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矿区内矽卡岩矿物中的橄榄石主要为镁橄榄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云母主要为金云母,由此构成的矽卡岩矿物组合为典型的镁质矽卡岩;与之伴生的钙质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矿区中的矽卡岩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分带性,其表现为从内接触带至外接触带经历了镁橄榄石-透辉石相至金云母-透闪石相的渐变过渡演化,表明矿区矽卡岩具有从高温至低温的矿物组合演化序列;与矽卡岩分带相伴随的矿化分带,表现为深部的铜(钼)矿化过渡到浅部的铜金矿化。矿区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在深部已发现少量斑岩型矿化,显示存在统一的矽卡岩-斑岩成矿系统的可能性,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92.
岩溶塌陷是山东省临沂市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一旦发生,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岩溶塌陷的风险评价十分必要。风险评价包括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主要分3个步骤来完成: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和期望损失评价。利用地下水流模型确定调采方案下的相关评价因子,预测了岩溶塌陷的风险性。通过比较发现,经过地下水调采后,原岩溶塌陷高风险区范围大为缩小。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和风险评价方法结合,可以确定合理的岩溶水规划开采方案,对于指导和防治岩溶塌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华北克拉通南缘潘河~1.5Ga正长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北克拉通是否曾是Columb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并具有一致的裂解过程一直存在争议,而已知的中元古代非造山岩浆组合集中分布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引起有关裂解过程争论的重要原因。作者近来在华北克拉通南缘,河南省卢氏县潘河地区,厘定了一组中元古代走向近东西的正长岩脉群。正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69±8Ma(MSWD=1.4)。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正长岩,局部有少量霞石正长岩。岩体的SiO2变化于51.3%~65.7%之间,碱含量较高,K2O+Na2O总量8.32%~13.0%,铝含量较高(Al2O3=18.7%~20.0%),为碱性过铝质岩类。岩体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显著(La/Yb)N=14.5~34.5,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δEu=0.2~0.3),强烈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Nd、Tb等高场强元素,而Sr、Ti、P、Eu等元素显著亏损。岩石εHf(t)=-14.79~+8.16,Hf模式年龄为2.93~1.74Ga,指示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壳物质的加入。岩体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这表明华北克拉通的南缘也同时记录了华北克拉通曾经在中元古代发生过大规模的伸展作用,其伸展过程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对湘南宝山铅锌多金属矿区花岗闪长斑岩及其暗色包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宝山花岗闪长斑岩成岩年龄为156~158Ma,暗色包体的形成年龄为155.2±1.4Ma,与寄主岩的成岩年龄一致。宝山花岗闪长斑岩为准铝质花岗岩,富集K、Rb、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P等元素,Nb/Ta平均比值为11.3,(87Sr/86Sr)i值为0.7095~0.7115,εNdt)值为-7.3~-5.0,t2DM(Nd)值为1.35~1.54Ga,锆石εHft)值为-14.0~-9.0。暗色包体呈细粒结构,具浑圆的外形,与寄主花岗闪长斑岩接触界线清晰,具暗色的冷凝边,常见针状磷灰石。暗色包体具较低的SiO2含量(55.46%~57.30%),较高的K2O含量(5.86%~6.90%),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元素,Nb/Ta平均比值为15.3,(87Sr/86Sr)i值为0.7062~0.7063,εNdt)值为-2.1~-1.9,锆石εHft)值为-12.1~-4.7。与寄主花岗闪长斑岩相比,暗色包体含有较高的Fe、Mg、V、Cr等相容元素。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表明,宝山花岗闪长斑岩是由来自经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过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且富水富钾的底侵基性岩浆与由其引起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发生混合形成,暗色包体则是来自该底侵基性岩浆与少量长英质岩浆发生混合形成。Sr-Nd同位素模拟表明,宝山花岗闪长质岩浆由大约20%~30%的富集地幔物质和70%~80%的地壳物质组成。892±20Ma继承锆石核的εHft)值为+6.0,tDM(Hf)年龄为1.21Ga,与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岛弧岩浆的Hf同位素特征一致,推断在花岗闪长斑岩的源岩部分熔融过程中有新元古代岛弧岩浆岩物质的加入,新元古代岛弧岩浆带及扬子与华夏陆块弧陆碰撞带从萍乡向南延伸部分可能与郴州-临武断裂相接。在燕山早期(190~150Ma),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南岭地区处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由于地幔玄武质岩浆底侵至古老地壳源区,诱发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伴随着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该区众多花岗质岩石。  相似文献   
995.
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分析孔隙成因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对于寻找相对高孔渗储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大量孔隙铸体薄片鉴定认为,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发育原生与次生两大类孔隙类型,其中原生孔隙包括压实剩余原生粒间孔和胶结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包括粒间杂基及胶结物溶孔、长石和岩屑粒内溶孔及铸模孔、粒间高岭石绿泥石胶结物晶间孔;另外还存在少量构造成因的微裂缝。现今孔隙多为部分原生与部分次生组成的混合孔隙。孔隙成因类型受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双重因素控制,沉积条件决定了砂岩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从而决定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原生粒间孔的发育程度,压实作用决定了压实剩余粒间孔的大小与多少,胶结作用决定了胶结剩余粒间孔的多少,溶蚀作用控制了各种溶蚀孔隙的类型及发育程度,如粒间杂基和碳酸盐胶结物溶孔、长石及岩屑粒缘与粒内溶蚀孔隙的发育程度。原生孔隙在长8、长9、长4+5粒度较粗的层段中较明显,次生孔隙在长6、长7粒度细层段和顶部不整合面附近的长1-3中占的比例较多。系统运用大量薄片和物性资料首次明确指出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孔隙为混合成因,且次生孔隙特征明显,原生孔隙由于压实和胶结作用大量损失。  相似文献   
996.
在山西耿庄金矿区含金隐爆角砾岩体的晶洞内,发现了含FeS2晶须环带重晶石巨晶,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重晶石及其所含FeS2晶须的矿物特征。结果表明,重晶石化学成分单一;晶体结构标准;发育完好;晶须为FeS2 Fe(Ni, Co)S2的类质同象系列。根据地质背景,结合包裹体研究成果,运用晶体生长和地球化学理论,讨论了重晶石巨晶及所含晶须的成因。认为重晶石巨晶是该区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的期后热液演化到后期阶段时,SO2-4与围岩中的钡反应而形成;所含的FeS2晶须是持续进行的火山隐爆作用所产生的大量H2S、SO2等与热液中分解出的Fe2+、Ni2+、Co2+反应而形成的;富碱、H2S溶解度增大,S2-增高有利于晶须的生长;重晶石和晶须生长的地质环境具有宏观上的一致性和具体条件的差异性。当pH值为1~8.5、lgfO2为-31~-38时,优先进入FeS2生长的优势场,形成FeS2晶须矿物。当pH值为5.5~10、lgfO2在-25~-36时形成重晶石;FeS2环带和重晶石的共生现象是两者共结晶交互生长的结果;重晶石的套叠生长和晶须环带特征,是耿庄地区隐爆作用脉动性和周期性作用的结果。耿庄含晶须重晶石巨晶,明确标示出所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地质作用过程,为深入研究隐爆作用和理解该区成矿作用提供了矿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997.
利用习水双偏振雷达对2021年5月2日发生在贵州西北部的一次冰雹、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偏振雷达能够很好区分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并可以分析出冰雹相态演变:高空出现明显的冰雹特征(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分相移率Kdp小于0 dB,相关系数CC为0.9~0.95),随着高度降低Zdr和Kdp从负值向正值转变,CC增加到0.95左右,表明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融化为包裹着水膜的小冰雹并伴随降水,这与地面观测事实一致。观测到CC谷、Zdr弧、Zdr柱、Kdp柱和典型的三体散射双偏振特征,这些特征对雹暴的演变有指示作用。短时强降水回波的Zdr和Kdp随反射率因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CC>0.95,Kdp大值区能更好的指示出短时强降水的位置。  相似文献   
998.
Q矢量的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完全考虑非绝热加热项潜热作用的前提下,从原始方程出发,推导出改进后的湿Q矢量(以下记为Q^M)的表达式以及用其散度作强迫项的ω方程,并结合一次梅雨锋暴雨天气过程将改进前、后的湿Q矢量诊断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改进后的湿Q矢量对同时刻的地面降水的反映能力较原湿Q矢量(Q^*)有显著的提高。(2)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600hPa高度上的改进后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的辐合强度及其辐合中心的位置对同时刻的地面实际降水的强度及雨区位置都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9.
0103号台风"榴莲"强度变化特征及暴雨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姚才 《热带气象学报》2003,19(Z1):180-188
应用天气图、探空资料、台风年鉴,逐小时降水和TBB资料,对0103号台风登陆后强度的变化和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0103号台风暴雨过程是由两次中尺度暴雨过程构成的,分别发生于迅速减弱和持续阶段.通过对200 hPa西风槽的发展,低空急流和热带对流云图以及台风登陆前后台风和暴雨区热力、动力场特征的分析,取得一些初步的结果,这些结果将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预报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00.
安徽闪电与雷达资料的相关分析以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WSR-98D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新型闪电定位仪是监测灾害性天气十分有效的手段,利用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物理量产品和中国科技大学研制的新型闪电定位仪资料,对2001年7月24日、2002年5月27日、2004年4月6日发生在安徽省的冰雹和强降水的3次天气过程的闪电与雷达回波特征做相关性分析和机理初探,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统计规律:(1) 闪电发生的数目和变化与回波顶高(ET)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而与垂直含水量积分(VIL)对应关系不明显;(2) 强对流天气的云地闪中正地闪与负地闪发生频次相当,甚至超过负地闪,但正地闪比较分散,负地闪比较集中,闪电发生的位置与强回波位置不一致,云下一般存在一个次正电荷层;(3) 强降水天气的负地闪占优势,闪电发生的位置比较集中并且与强回波位置一致,云下没有正电荷层;(4)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和回波顶(ET)很小处出现的闪电是由云砧和对流云分裂的碎云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