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278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392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DEM回放等高线并与原始等高线进行对比分析是一种客观准确、形象直观的DEM精度评估方法。在分析已有DEM精度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提出用回放等高线水平偏移度和重要地性线回放偏移误差两个指标来评估DEM精度。基于1:5万DEM数据,详细描述了基于回放等高线的DEM精度评估方法的实现过程和步骤,包括原始等高线与回放等高线的几何匹配和各精度评估指标的计算。这一成果为DEM精度评估提供了借鉴方法,对于进一步完善DEM精度评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2.
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首次发现了早泥盆世二长花岗岩,对其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地质背景。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12.1±5.7) Ma(MSWD=0.95),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 岩石为过弱铝质亚碱性花岗岩,富SiO2(含量为71.41%~72.46%)、K2O(含量为5.27%~6.16%),贫Fe2O3(含量为1.86%~2.05%)、P2O5(含量为0.08%~0.12%),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 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可以看出,岩石明显富集Rb、Th、Zr、Hf,强烈亏损Nb、Sr、P、Ti、Ba。夏日哈木地区二长花岗岩属于I型花岗岩,其源岩可能由幔源岩浆底侵加热下地壳岩石致其部分熔融而形成,处于由同碰撞向后碰撞转换的构造环境,说明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在早泥盆世早期已进入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3.
浅埋地下结构和土层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地下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正确分析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提出合理的抗震设计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十分必要。用FLAC v4.0对某地的一个地铁车站进行了动力分析,发现随着埋深变浅,土体的加速度时程曲线表现出以某一确定的频率振动,该振动频率与模型的基频相近;位移在正方向和负方向的振幅都随埋深的增加而变小:在地表处达到最大值。一些认识和结论对于正确的进行抗震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4.
Along the northern piedmont of Mt. Lisha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tions of the active normal Lishan fault in west of Huaqing Pool provide important evidences for determining the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seismic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in the eastern Weihe Basin. After reviewing the results from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seismic profile data, geological drillhole section and trenching in west of the Huaqing Pool,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ike of western normal Lishan Fault changes from EW direction at the eastern part to the direction of N60°W, and the fault consists of two branches, dipping NE with a high dip angle of~75°. The artificial shallow seismic profile data reveals that the attitude of strata near Lishan Fault mainly dips to south, which is presumed to be related to the southward tilt movement of Mt. Lishan since the Cenozoic. The section of geological drillhole reveals that since the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aleo-soil layer S2 is about 10m. And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western Lishan Fault recorded in the paleo-soil layer S1 reaches 7.8m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addition, evidences from trench profile show that the western Lishan Fault was active at least 3 times since Malan loess deposition with 14 C dating age(32 170±530)Cal a BP. The multiple activities of the Lishan Fault result in a total displacement about 3.0m in the Malan loess layer L1. The latest activity of the western Lishan Fault produced a displacement of about 0.9m in the early Holocene loess layer L0((8 630±20)Cal a BP)and caused obvious tensile cracks in the Holocene dark leoss layer S0((4 390±20)Cal a BP). Briefly, we have obtained a vertical movement rate of about 0.11~0.19mm/a since the Holocene((8 630±20)Cal a BP)in the western extension of the Lishan Fault, th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earthquakes on the fault is about(10.7±0.5)ka, and the co-seismic surface rupture in a single event is inferred to be about 0.9m.  相似文献   
115.
应用S变换,对比分析湖州地震台秒采样定点形变观测到新疆皮山县6.5级地震的频谱动态演化特征,VP倾斜仪和JCZ地震计记录的地震波较为相似,不同的震相有不同的周期,有显著的震相特征,但SSQ倾斜仪不同震相的周期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6.
利用2008年中山站、Amundesen-Scott(SouthPole)站和Neumayer站为期一年的温度和臭氧探空数据,对AIRS第六版温度和臭氧垂直廓线产品在南极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AIRS温度与探空温度总体上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其中对流层偏差最小(RMSe2℃),近地面温度由于受到下垫面影响偏差略大(RMSe~2℃),平流层偏差较大(2℃RMSe3℃),AIRS温度平均低于探空观测且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秋冬季偏差整体上高于春夏季.AIRS臭氧反演精度在平流层(RMSe~25%)要优于对流层(RMSe~30%),RMSe最大值出现在UT-LS区域(可达40%)且在"臭氧洞"期间明显增大.AIRS产品精度在南极沿岸和内陆存在差异,由于南极地区探空资料较少且主要位于沿海,故在南极内陆地区进行探空观测对于提高卫星资料精度,改善该区域天气预报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7.
为提高利用重力异常计算重力异常垂直梯度中央区效应的精度,视中央区为矩形域,将重力异常表示成双三次多项式插值形式,引入非奇异变换,推导出了重力异常垂直梯度中央区效应的精密计算公式。以低纬度区域分辨率为2'×2'的重力异常数据为背景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解算计算点所在的1个网格的中央区效应时,传统公式与本文导出公式计算结果差值的最大值达数E。该导出公式可为重力异常垂直梯度中央区效应的精密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8.
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是提高农民积极性、发展合作社的有效途径。在土地流转中切实做到坚持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后的土地农业用途;坚持做到不限定流转时间、不限定流转模式、不强迫农民意愿、不侵害农民利益。在规范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统一的土地流转操作程序,确保土地流转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明确土地流转形式、面积、年限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提升了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把土地自觉地推向农村市场,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增值效益。  相似文献   
119.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代表站1961-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下降,80年代达到最低,90年代有所增加,但也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1世纪初又开始下降.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的减少春季和秋季贡献最大,80年代降水量的减少和90年代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夏季的贡献.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起伏较大,1963年降水量最多,为1038.4 mm,2014年最少,仅为276.2 mm.近54年石家庄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线性趋势为-11.0 mm/(10 a),但下降趋势并不明显.石家庄北部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市区及东部、南部和西部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均不明显.近54年,石家庄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9 mm/(10 a),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线性趋势分别为-11.9,-1.1和-0.3 mm/(10 a),上升或下降趋势均不明显.夏季降水减少是导致石家庄年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石家庄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区域特征.石家庄四季降水量均存在显著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20.
为探讨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精子的超微结构,作者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其精子外部形态与各部位的横切结构。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精子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呈卵圆形,无顶体,头部主要结构是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核内存在少量染色质空隙,无液泡;核后端正中有凹入核内的植入窝,呈棒状,植入窝较深,最深处占细胞核纵长的5/6,最宽处在细胞核末端,约占头部宽度的1/3。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由近端中心粒、中心粒间体和基体组成,近端中心粒的长轴与基体的纵轴垂直,排列方式为"T"型;头部末端为袖套,内含5个或6个均匀分布的线粒体球和少量随机分布的囊泡。尾部细长,自基体向后伸出,尾部无侧鳍结构,其核心结构是轴丝,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复合体结构。揭示其精子的形态结构,以期丰富硬骨鱼类繁殖生理学内容,同时为鱼种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