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3篇
  免费   1149篇
  国内免费   1769篇
测绘学   713篇
大气科学   549篇
地球物理   941篇
地质学   2790篇
海洋学   756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289篇
自然地理   57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1934年   2篇
  1928年   3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91.
目的】 为了建立川东北最佳极端强降水概率预报方程。【方法】 利用ERA时间间隔为1 h的0.25°×0.25°再分析资料,计算1990—2019年5—9月逐日4个时次的物理量,统计分析极端强降水个例物理量异常度,采用4种实验方法对比分析并建立预报方程。【结果】 (1)异常度较明显因子分别为700 hPa比湿、850 hPa比湿、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500 hPa垂直速度、700 hPa垂直速度、850 hPa垂直速度,大部分平均异常度绝对值在1.5以上,K指数和假相当位温相当,08时总体比其他时次异常度明显。(2)预报方程预报结果。样本内检验,该预报概率平均值为0.652,60%的百分位值为0.623,预报概率最大值为0.999。样本外检验,预报指数阈值为0.6时,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0%,平均空报率为9.3%,平均漏报率为0.7%,其中有13站的漏报率为0%;以0.65为阈值检验,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2.4%,平均空报率为6.9%,平均漏报率为0.7%,其中有13站的漏报率为0%,预报效果更佳。【结论】 极端强降水概率预报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92.
复合加载模式作用下地基承载性能数值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确定竖向荷载(V)、水平荷载(H)和力矩(M)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在荷载空间(H,V,M)中的破坏包络面是地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提高Swipe试验方法计算精度,提出了改进方案,进而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复合加载模式作用下均质粘性土地基上条形基础的破坏包络面。计算表明,基于改进Swipe试验方法的数值模拟结果明显好于常规Swipe试验方法。针对海洋工程中实际复合加载模式的特点,探讨了竖向荷载分量V对地基破坏模式和H-M荷载平面上的破坏包络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荷载分量显著地改变了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包络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193.
聚乳酸(PLA)沙障凹曲面及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乌兰布和沙漠平坦沙地布设1 m×1 m 、1.5 m×1.5 m和2 m×2 m规格的聚乳酸(PLA)沙袋格状沙障,在风季后利用插钎法和激光衍射法分别测量障格内部凹曲面形态、测定表面0~3 cm沉积物粒度组成,分析不同规格沙障内部凹曲面形态特征、蚀积效应,计算平均粒径、标准偏差等粒度参数。结果表明:3种规格PLA沙障内部均能发育成稳定凹曲面,凹曲面深度随着规格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蚀积系数则逐渐减小,保持在1/12~1/10之间;障格内不同方位蚀积剖面曲线基本符合二次函数,但蚀积强度差异较大;1 m×1 m和1.5 m×1.5 m规格沙障处于堆积状态,堆积强度分别是侵蚀强度的50.1倍和5.6倍,易发生沙埋;2 m×2 m 规格障内单位体积蚀积量为0.02 g·cm-3,接近蚀积平衡状态,有利于长期发挥沙障防护效益;各规格障内沉积物均以极细沙和细沙为主,除1 m×1 m规格外,PLA沙障的阻滞作用使得极细颗粒含量百分比迅速下降。综合考虑沙障铺设成本和防护效果,得出在平坦沙地或者弱风区域内适合布设2 m×2 m 规格PLA沙障,研究结果可为PLA沙障在防沙工程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4.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 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资源 环境、城乡统筹 6 个方面,构建了包含 24 项指标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 法,对西部 11 个省会城市 2005—2015 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表明:西部省会城 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可分为“高等水平”、“中等水平”、“低等水平”3 个 级别,基础设施建设是造成差异的主要驱动力。各城市不同年间的城镇化单项水平影响因素呈现 多元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有所侧重,同时兼顾城镇化质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5.
为探究世界遗产丝绸之路沿线遗址点遗产诠释与重游意愿的影响关系,研究将遗产诠释分为现场遗产解说与非现场遗产传播两部分,并以旅游体验为中介变量,游客特征为调节变量,构建“遗产诠释-旅游体验-重游意愿”的结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1)非现场遗产传播正向影响现场遗产解说;(2)遗产诠释需要通过深刻的旅游体验才能更好地影响重游意愿;(3)遗产诠释与重游意愿的影响关系部分受游客性别和文化程度的调节,其中非现场遗产传播更能在高文化程度的游客中发挥其对重游意愿的影响作用,同时更能在男性游客中发挥其对旅游体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6.
为了解象山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文章根据2012—2016年象山县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象山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年际变化。应用灰色预测的模型来对象山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主要污染物的预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象山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用预测结果和实际数值通过残差验证,最后模拟出今后几年的监测值,为象山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7.
上海海域海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化区域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海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效能,是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桥头堡作用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近年来上海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资料,重点对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海域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结合流域来水与区域排污情况,阐明上海海域水质变化特征及总体趋势,并从体系建设、基础能力、执法监督、行业管理、生态修复与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8.
基于布放在南海东北部陆坡海域的5套潜标观测到的内孤立波波列数据和孤立波扰动KdV(PKdV)理论,研究内孤立波在趋浅陆架上的传播特征。得出如下结果:1)观测到的内孤立波属于C型内孤立波,即平均重现周期为(23.41±0.31)h。2)内孤立波在西传爬坡过程中,其振幅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与该海域温跃层深度的变化趋势一致;由观测数据和理论计算得到的孤立波振幅增长率(SAGR)数值接近,表明该海域的内孤立波的振幅变化可以采用由孤立波PKdV方程导出的趋浅温跃层理论来描述。3)随着水深变浅,内孤立波传播方向向北偏移,传播速度减小,即在A,B和D站位,传播方向分别为279°,296°和301°,偏转角度达22°;传播速度分别为2.36,2.23和1.47 m/s,减小38%。  相似文献   
199.
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硝酸镁基熔盐逐渐引起关注。通过六水硝酸镁煅烧法制备无水硝酸镁,采用拉曼、DSC与XRD表征脱水产物,系统研究了环境压力、脱水温度与时间对六水硝酸镁脱水和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水硝酸镁在煅烧过程中水解为碱式硝酸镁Mg_3(OH)_4(NO_3)_2,在水溶液中进一步分解为Mg(OH)_2。随着煅烧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脱水产物中的含水量逐渐减少,同时水解产物Mg_3(OH)_4(NO_3)_2含量逐渐增加。真空环境下煅烧,可显著降低硝酸镁的水解反应。六水硝酸镁在真空环境下230℃煅烧1.5 h,所制备的无水硝酸镁中水解产物含量为3.63%。制备的硝酸镁可进一步用于硝酸镁基熔盐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0.
柴达木盆地盐尘暴及其资源生态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盐尘暴是一种常见的极端气象灾害。柴达木盆地频发的沙尘暴实质上就是盐尘暴。柴达木盆地盐尘暴已经对区域大气、土壤、植被、人类健康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柴达木盆地盐尘暴中可溶盐成分来源复杂,尽管目前对其形成过程和机制还缺乏深刻理解,但人类的资源开发活动对盐尘暴显然具有促进作用。有必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柴达木盆地盐尘暴对区域乃至全球的影响,这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正确评估和后期恢复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