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介绍广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报批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各子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72.
对中山市5个区域的48条主要河涌水体与2间污水处理厂各工艺流程水体进行样品采集,运用固相微萃取进行前处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样品中佳乐麝香、吐纳麝香和酮麝香这3种合成麝香的含量,并分析其分布特征以及探讨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中合成麝香的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合成麝香已经普遍存在于中山市的河涌水体中。中山市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河涌水体中合成麝香总含量相对其他区域最低,中部地区河涌水体中合成麝香含量亦较低。2)中山市雁企涌和魁魁涌等28条河涌水体中的主要合成麝香为佳乐麝香,一埒涌和乌沙涌等13条河涌水体的主要合成麝香为酮麝香,仅有苏埒涌和石军涌等7条河涌水体的主要合成麝香为佳乐麝香和酮麝香这2种合成麝香。3)氧化沟和A2/O工艺均能对合成麝香产生一定的去除效果。污水处理厂A对佳乐麝香、吐纳麝香和酮麝香的去除率分别为86.94%、72.15%和89.36%;而污水处理厂B对以上3种合成麝香的去除率分别为82.09%、85.73%和87.90%。4)2间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以及污水处理厂A的紫外消毒亦可对合成麝香产生进一步的去除效果;2间污水处理厂均能对酮麝香产生比佳乐麝香和吐纳麝香更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73.
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成岩过程分析与储层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现今埋深超过3 800 m,处于中成岩B期,客观评价恩平组下段的勘探潜力及有利目标是深入勘探的重要前提。通过大量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划分了恩平凹陷恩平组的成岩序列,找出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成岩作用,认为压实作用是孔喉衰减的主导因素,有机酸性流体溶蚀作用是孔隙度局部回升的主要原因。根据恩平凹陷埋藏史、地热史、成岩过程分析建立了恩平组的孔隙度演化模式,在关键时期恩平组下段处于中成岩A期的晚期,该时期的古孔隙度平均值约10%,孔喉已经比较细小,不利于酸性流体的改造和油气的大量充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沉积相、成岩相结合的方法对恩平组下段储层进行了动态评价,处于凹陷南斜坡的PY14 5 1井附近地区压实较弱,物性较好,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其它地区成岩强度较高,只能作为天然气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74.
通过临近时次、临近空间降水回波性质相似假设,以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快速动态分级法(Fast Dynamic Categorical method,FDC)为核心,设计广西区域分钟级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模型。在单部雷达估测降水时,分两层三次使用感知器寻求合理的降水类型分类Z-I关系,首先将FDC看为一种多分类算法,根据单站雷达各级回波的降水估测结果误差将回波区内的站点分为强站点和弱站点两类,然后分别对这两类站点再次使用FDC建立新的强、弱两类Z-I关系。在多部雷达组网联合估测定量降水时,将各雷达估测值等权重看待,将单部雷达估测作为一个分支,通过连结方式构建一个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无站点回波区采用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选择合适的MLP求得的Z-I关系估算降水量。对2019年3—10月试验产品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以区域站组成的训练组小时降水相关系数达0.973 7,以国家级气象台站组成的测试组相关系数达0.825 6。  相似文献   
75.
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通过露头、岩芯、测井、地震数据综合分析,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及四个准层序组,确定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斜坡和盆地相六类沉积类型。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确定,依据陆上暴露和向上变浅两个方面的识别标志。暴露界面表现为泥岩表面干裂,淡水选择性溶蚀、白云化现象,白云岩、石膏,伽玛曲线高值。向上变浅层序有向上变厚、变粗序列,向上变细、变泥、变红序列,向上γ值变低序列。对比发现高水位体系域后期发育台地边缘鲕滩和台地内鲕滩。广泛白云岩化作用的台地边缘鲕滩相,具有很好的孔渗性,成为最有利的储集层。对指导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陈晋  何春阳  卓莉 《遥感学报》2001,5(4):346-352
以光谱直接比较为基础的变化向量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在双窗口变步长阈值搜寻方法确定变化和非变化像元的基础上,提出了参考图像分类并结合变化向量方向余弦最小距离分类的变化类型确定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变化类型的判断精度达到70%以上,显示了新方法的优越性和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锯缘青蟹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宁波市青蟹主要养殖海区5-9月间不同症状的病蟹体分离到6株细菌,S9901,S9902,S9903,S9904,S9905和S9906,经感染试验确定S9902、S9903、S9905和S9906均为病原菌;此4株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具1根极生鞭毛,氧化酶反应阳性,发酵葡萄糖,不产气,不发酵肌醇,对0/129试剂敏感,为弧菌属种类;经赖氨酸、精氨酸、乌氨酸脱羧酶、蔗糖、甘露醇发酵、6%氯化钠胨水生长、水杨素、枸橼酸盐利用等试验,根据第二代GYZ-9V系统,分别将其归为辛辛那提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4株菌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和硫酸庆大霉素等抗菌素表现出强敏感性,对诺氟沙星、磺胺甲异恶唑等中度敏感,而对头咆唑啉钠、呋喃唑酮不敏感;中草药五倍子和五味子煎出液对4株菌均 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78.
眼斑拟石首鱼的生化组成及预测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养殖眼斑拟石首鱼肌肉及鱼体中的蛋白质、脂类、灰分和水分等生化组成。分析了肌肉蛋白质中17种常见氨基酸的含量。建立了以鱼体体重、体长、含水量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灰份、比能值的回归关系的预测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眼斑拟石首鱼的鱼体组分与鱼体重、含水量间呈显著线性相关,而与全长则呈乘幂函数,基本呈立方关系,比能值与体重无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蛋白质>水份>灰分>脂肪>比能值。  相似文献   
79.
由于海洋工程中的钢管桩具有直径大、桩壁薄和超长的特点,桩的自由站立稳定性分析是桩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海洋工程的设计实例,借助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考虑桩身变形的几何非线性特性,研究了桩身倾斜度、支撑情况以及水平荷载等因素对桩身自由站立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将线性分析方法和非线性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0.
邻近性对人口再流动目的地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刘涛  卓云霞  王洁晶 《地理学报》2020,75(12):2716-2729
中国人口流动进入总量稳定下的空间调整新阶段,存量流动人口的再流动成为塑造人口和城镇化格局的主体因素。本文从户籍地和前期流入地两个基点出发,综合考虑地理、制度、信息、社会、认知等维度,构建了双重多维邻近性影响人口再流动目的地选择的理论框架,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嵌套Logit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重多维邻近性对人口再流动的空间选择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影响。人口再流动时,会选择与自身知识水平更匹配、与户籍地和前期流入地都更近、信息联系都更强的城市,但社会联系仍主要依靠老家。流动人口具有回到户籍所在省(区、市)的主观意愿,但省内城市普遍机会不多、环境欠佳,缺乏吸引力。相对而言,女性对同乡网络的依赖高于男性;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很多方面继承了老一代的特点,甚至比后者更依赖老家的信息和社会联系;高学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深度社会融入使其能够利用本地化社会资本,再流动的空间选择也与流入地居民更为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