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石鲽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石鲽鱼的生物学特性,对亲鱼的选择培育、人工催产、挤卵、受精孵化和仔稚鱼的培育技术,进行试验探索,在室内人工控制水温、光照、饵料投喂的条件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石鲽鱼的发育和变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探索了人育苗的关键技术,突破了过去单纯领带采捕自然苗进行人工养殖的方式,为实现室内全人工育苗及养成产业化生产,解决苗种来源途径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392.
林权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出台前舟山市无居民海岛上发放数量最多的权证类型,均为集体所有,这和"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的法律规定相矛盾,需要进行政策处理。文章在调查统计舟山市无居民海岛林权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3种针对集体所有林权证的政策处理方案;出于对保证政策可行性的考虑,提出在项目开发需要时再通过征收补偿将集体所有权变更为国家所有权的方案推荐;针对该方案重点研究在林权证处理方面具体的政策措施、处理流程和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393.
由等离子体层嘶声波引起的电子散射效应是地球内磁层电子损失的重要机制,也是地球内外辐射带间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量化嘶声波对高能电子散射效应的研究过程中,冷等离子体近似下的嘶声波色散关系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磁层等离子体环境中,热等离子体成分的存在会修正嘶声波的色散特性,进而也会影响嘶声波对高能电子的散射效应.本文主要介绍了热等离子体影响嘶声波色散特性及其对电子散射效应的相关研究.基于卫星波动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证实了热等离子体效应对嘶声波色散特性的修正作用;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以及基于准线性理论的数值计算,分析了嘶声波散射高能电子对地磁活动条件和热等离子体参数(电子温度各向异性、热电子温度以及热电子占比)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假设会高估100 keV以下能量电子以及较大投掷角范围内100 keV以上能量电子的散射系数,而低估较低投掷角范围内100 keV以上能量电子的散射系数.此外,冷等离子体假设下共振区间会扩展到更低能量的电子,而基于观测的色散曲线结果则使100 keV以上电子与嘶声波的共振范围扩展到更小的投掷角区间.随着热等离子体参数的增大,冷等离子体近似与热等离子体环境下的...  相似文献   
394.
<正>1研究背景近年来,温泉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王云等,2014),内容涉及水物理、水化学、同位素分析等与地震的关系(晏锐等,2015)。红河地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已多年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该区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断裂分布广泛,河谷深切,地震活动频繁,大量温泉形成并出露。据统计,目前出露的天然温泉达80余处,其中水温23℃—40℃的低温泉48处,40℃—60℃的中温泉13处,60℃—103℃的高温泉11处(云南省志,温泉志),为地震流体观测提供了极佳场所。  相似文献   
395.
<正>1研究背景安徽地处华北断块区、秦岭—大别断块区和下扬子断块区3个不同性质构造单元的交界地带,NE走向的郯庐断裂带斜贯安徽全省,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背景。自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安徽地区(29°—35°N,114°—120°E)共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64次,其中6级及以上地震10次,最大为1668年郯城8?地震。近年来相继发生安庆MS 4.8、瑞昌阳新MS 4.6、高邮宝应MS 4.9、霍山MS 4.3和阜阳MS 4.3等中等地震,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因此,研究安徽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性及紧迫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6.
北极阿拉斯加春季积雪中汞的时空分布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北极雪冰中汞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的探究,不仅可以丰富冰冻圈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而且对评估北极环境中汞的潜在暴露风险具有现实意义.在2017年4月至5月对美国阿拉斯加的积雪进行大范围样品采集,探讨了该区域积雪中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汞的沉降后过程以及潜在来源分析.研究表明:积雪中汞的空间分布受大气汞亏损事件(A...  相似文献   
397.
赤道东北太平洋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溶解有机碳(DOC)是沉积物有机质矿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1],沉积物中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水解和(厌氧)发酵等方式溶解成各类具有不同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总称为溶解有机碳,并释放到沉积物间隙水中.而溶解有机碳又进一步被细菌等微生物所利用,最终被氧化为溶解无机碳,完成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因此,沉积物间隙水中DOC的浓度是消耗和生成之间平衡的结果[1].已有的研究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DOC的含量显著高于底层水体中DOC的含量,导致其向底层水体的扩散;近期的研究也表明,来自海底沉积物的DOC通量是底层水体中DOC的重要来源,是海洋有机碳储库中的重要组成之一[2~4].  相似文献   
398.
陕北浅埋煤层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严重的地面塌陷,造成大面积土地损毁、水土流失和植被死亡,导致表生环境出现退化。为掌握浅埋煤层开采地面塌陷裂缝发育规律,明晰其机理,提出适宜的治理恢复措施,实现“煤?水?生态”的协调发展,以陕北张家峁井田和柠条塔井田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调查、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浅埋煤层开采地面塌陷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浅埋煤层开采地表裂缝呈“O”型展布,静态发育特征与采高和地形地貌呈正相关关系、与采深呈负相关关系,且同一工作面切眼附近地表裂缝发育程度最高、巷道次之、面内最低;地表裂缝具有“先开后(半)合”和“只开不合”2种活动特征,整体活动时间为4~9 d,活动期间裂缝初始开裂宽度与最大发育宽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稳定宽度呈线性和指数2种正相关关系;黄土沟壑区下坡段开采地表裂缝活动与表土块体的稳定性系数有关,而稳定系数与坡角呈负相关的一次幂函数,与主裂缝间距呈正相关的一次幂函数。上坡段开采坡体裂缝“先开后(半)合”活动受岩块倒转和坡体滑移双重控制,面内沟底裂缝“先开后合”的活动特征受关键岩层运移控制。研究提出了黄土沟壑区沟底贯通型裂缝“裂缝填充+沟道恢复”、坡体裂缝 “裂缝充填+微地形改造”的治理方法和风沙滩地塌陷区的“三圈”修复模式。研究成果在陕北安山煤矿和柠条塔煤矿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99.
于书媛  方良好  宴金旭  倪红玉  陈靓  丁娟 《地震工程学报》2022,44(6):1469-1477,1488
运用升、降轨Sentinel-1A 卫星的差分干涉影像,获取2019-06-17四川宜宾长宁 MS6.0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在此基础上,以升降轨同震形变数据为约束条件,基于 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得到发震断层符合走滑和逆冲特征,断层破裂尺度约为15km×20km,断层滑动角为 44.37°,断层倾角为56.42°,震源深度约为10.2km,矩震级为 M W5.8.最后,采用SBAS-InSAR 技术获取该地区2019-04-05至2019-08-03各时间段的累计形变,结果认为该区域在震前近场形变波动较小,震后一段时间累积形变增长,分析原因可能是余震分布使得地表变化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与已有研究文献的比较和对该区域断层构造的分析,推测此次长宁地震发震断层由反演出的断层滑动引起,滑动面上缘接近地表,主震引起的次级断层活动触发短期内强余震频发.  相似文献   
400.
基于ArcGIS环境下,通过选取河南省嵩县区域高程、地貌、工程岩组、植被覆盖度、距构造距离、距水系距离、坡度、坡向等8个因子建立危险性评价模型,易损性选取建筑物、人员和交通等3个承灾因子,分别采用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嵩县区域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嵩县区域划分为低风险区面积为965.34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32%;中风险区面积为1 114.65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37%;高风险区面积为826.23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27%;极高风险区面积为102.68 km2,占嵩县区域面积的3%。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嵩县防灾减灾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