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4篇
  免费   1227篇
  国内免费   1269篇
测绘学   856篇
大气科学   727篇
地球物理   948篇
地质学   3161篇
海洋学   895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576篇
自然地理   77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9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18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海洋植物上的附着硅藻是贝类及鱼虾幼体的饵料,它的繁衍生息关系到经济动物的产量,且影响着经济藻类的产量和质量。金德祥在三十年代研究了厦门、平潭海藻洗液中的硅藻。后来厦门大学生物系硅藻科研组结合生产实际,调查了坛紫菜的敌害硅藻。在国外,Carter(1932—1933),Aleem(1949,1950,1969,1973),Edsbagge(1965,1966,1968),Castenkolz(1962,1966),Sullivan(1977,1979,1980)等人,广泛地探讨了附着硅藻的分布、群落结构及与宿主的相关性,积累了丰富资料。我们从1980年12月起,对九龙江口潮间带海洋植物上的附着硅藻进行了周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72.
吉兰泰盐湖区域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遥感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吉兰泰盐湖地区TM数据进行标准假彩色图像处理,对研究区构造、地貌、水系分布等地质特征进行解译和分析,探讨了吉兰泰盐湖的形成演化过程和盐湖形成的水体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贺兰山隆起带、吉兰泰沉降带、巴音乌拉山隆起带所组成的北北东向右行多字型斜列的基本构造格局,不仅控制着吉兰泰盐湖古湖盆的演化,而且控制着吉兰泰盐湖形成的水体来源。  相似文献   
73.
福建省九龙江口位于24°24′—24°29′N、117°49′—118°5′E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关于油泥硅藻的研究,在国外,Aleem(1949,1950)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在国内,除了生产实习记录以外,尚未见正式报告。本文叙述了油泥硅藻的平面分布、季节分布和潮区分布。  相似文献   
74.
刘升发 《台湾海峡》1997,16(2):229-232
本文报道芽腺属吸虫一新种,即矶鲈芽腺吸虫,新种LecithocladiumparapristipomatissP.nov.,虫体大小1.24~1.74×0.25~0.45mm;虫卵18~22×9~12μm。  相似文献   
75.
作为黄海的代表性冷温性鱼类,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的资源量近年逐渐上升趋势,其中幼鱼所占比重较大,种群丰度及补充都受到黄海冷水团的影响,作为2龄性成熟鱼种,探究其当年生和非当年生幼鱼分布和生长的季节变化及与黄海冷水团的关系对了解大头鳕的资源变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6年10月、2017年5和8月的调查结果,分析了黄海冷水团存在时期的海洋环境特征与大头鳕幼鱼分布及生长特征的关系。研究显示,春季,幼鱼主要分布于青海渔场、石岛渔场和连青石渔场,非当年生幼鱼和当年生幼鱼随栖息地水深分别呈东西两区块分布。夏季,幼鱼主要位于122.00°E以东、底温低于10℃的黄海中部较深海域,有少部分分布于黄海北部,这与黄海冷水团强盛时期南北低温中心的位置有关。秋季,黄海北部大头鳕幼鱼的渔获量明显减少,仅在石岛渔场和连青石渔场大头鳕的种群密度仍较高。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和盐度对大头鳕幼鱼的资源丰度指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有显著影响,当栖息地水域盐度在31.90和32.80附近,底温在8.5℃左右时,大头鳕幼鱼的CPUE较高。体长-体重关系显示,春季,幼鱼呈负异速生长,夏秋季呈正异速生长,黄海冷水团强盛时期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及初级生产力造成的丰富饵料可能是导致大头鳕夏秋季b值较高的原因,因此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对大头鳕的分布和生长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以实测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了风暴潮灾、风暴潮、登陆台风、天文高潮等与月相的关系。统计资料表明,登陆台风和台风风暴潮发生在大(小)潮期的次数相对较多,略大于平均数,但它们与月相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它们相对于月相的分布大致上是随机的,如果台风在天文大潮期间登陆,台风引起的暴潮与天文潮叠加后成灾的概率明显增大,但也不一定成灾;成了灾的,往往是风暴潮峰值适逢当日的天文高潮所致。  相似文献   
77.
从南海小棒短指软珊瑚的酒精提取物的药理实验,发现它具有抗菌、抗肿瘤、降血压、舒张血管、减慢心率、增加脑组织和心肌血流量、抗心律失常、使离体回肠平滑肌舒张及对实验动物具有耐缺氧的一系列生理活性,预示这种软珊瑚有希望开发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药物前景。  相似文献   
78.
梭鱼中-腺垂体及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梭鱼中-腺垂体及其组织化学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梭鱼脑垂体形态组织学 由梭鱼脑垂体纵轴切面可明显的分为脑垂体神经部、腺垂体部两大部分。腺垂体又分为前-腺垂体、中-腺垂体、后-腺垂体。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取自台湾海峡棱鮻 (Lizacarinatus)消化道的弯睾软穴吸虫 (HapalotremaflecterotestisZhukov, 1971)进行重新描述,并对其毛蚴的体外发育进行观察.根据Yamaguti(1971)区分单孔科 (Haploporidae)和叉盘科 (Waretrematidae)的标准,同意李敏敏(1984)将其从单孔科移出并入叉盘科.在与叉盘科已知属比较后,我们发现该吸虫除睾丸形状外,其他主要特征与鲫吸虫属 (CarassotremaPark, 1938)的相似.因此,我们拟将其作为后者的同物异名,并将该吸虫重新命名为弯睾鲫吸虫 [Caras sotremaflecterotestis(Zhukov, 1971)comb. nov. ].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 7~24℃(均值为 15. 3℃)条件下,其虫卵从单个卵细胞到毛蚴孵出共需 12d.  相似文献   
80.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3种鲈形目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及平鲷Rhabdosargus sarba(Forskal)精子发生早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及次级精母细胞的超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3种鱼生精细胞形态结构及代谢活动变化主要体现在核的变化、线粒体数目与结构的变化及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行为变化。3种鱼核的变化基本一致:细胞核由近圆形或椭圆形转变为多角形;核质逐渐浓缩;核仁从明显结构至完全消失。褐菖鲉精原细胞时期线粒体分布较多,并出现拟染色质与线粒体相粘附;而平鲷与黑鲷精原细胞时期的线粒体分布较少,无拟染色质。3种鱼高尔基体与溶酶体的变化也有相似性。黑鲷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还观察到典型的环层状的髓样小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