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华北陆块南、北缘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对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华北陆块北缘是中国重要铅锌成矿带,对其南缘地区铅锌矿的勘查近年进展明显,对比南、北缘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地质特征,有助于南缘地区铅锌找矿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对比分析表明,华北陆块南、北缘地质特征相似:南、北缘印支期铅锌成矿作用都不太发育,均在燕山期铅锌成矿明显;以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充填和变质热液成矿以及对早先形成的矿床或矿源层的变质改造作用为主,出现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蚀变岩型等矿床类型;南、北缘铅锌矿都有由"层控"向"岩控"变化的趋势,成矿元素组合也由简单变得复杂。但华北陆块南、北缘不同的地质时代成矿的主导作用有所不同:北缘有太古宙VMS型矿床,而南缘发现的都是中元古代以来的矿床;北缘主要是元古宙和燕山期成矿作用,特别是中元古代Sedex型成矿作用更为显著,形成多个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而南缘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古生代和燕山晚期,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栾川断裂以北的裂谷系中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有寻找MVT矿床的前景,宽坪岩群分布区可以作为今后寻找Sedex型铅锌矿床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52.
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于近几年在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一个矿床,目前规模已达中型。文章通过对矿区西北部受岩体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的铜矿体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表明铜矿化石英脉中发育气液两相、富气相、含子矿物三相、纯液相和纯气相5类包裹体;气液两相和含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差异明显,但它们的均一温度比较一致(320~440℃),反映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流体不混溶,对成矿起重要作用;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其次为CH4、N2、H2、H2S及烃类。综合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笔者认为矿区西北部矿化应为与高中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它与区内强烈发育的铜铅锌多金属矽卡岩矿化均为同一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3.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目的层段总体资料了解的基础上,对盆地南部4个露头剖面、18口井岩心的砂岩进行了切片分析,根据长石含量变化和其他岩矿特征、测井曲线与岩石组合特征、连井剖面以及露头沉积相分析,明确了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物在盆地南部的汇水区位置。“汇水区”指搬运南北物源沉积物的流水汇聚区,它大体上是南北物源沉积物分布的分界区、大致呈东西向分布。汇水区南北的长石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了在汇水区局部又存在南北物源沉积“交互区”的认识,“交互区”指南北物源沉积物抵达汇水区并在局部地段发生交互的地区,它是南北物源沉积物的连通区。交互区位于汇水区并分隔汇水区。在盒8段交互区发现了还原条件下形成的早期成岩矿物--菱铁矿结核。盆地南部山西期-盒8沉积期的沉积古地理受南部和北部物源沉积物的双重影响,连井剖面显示汇水区南北沉积相带具有对称分布的特征,其沉积单元和相带包括:(1)汇水区,含3个交互区;(2)汇水区南缘三角洲相带,含来自南部物源的3个三角洲;(3)汇水区北缘三角洲相带,含来自北部物源的4~5个三角洲;(4)与南、北三角洲相带过渡的河流相带。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绘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模式图。  相似文献   
154.
基于底栖生物指数的辽东湾生态质量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文倩  周娟  林岿璇  王瑜  夏阳  刘录三 《海洋科学》2016,40(10):105-112
以2007年7月辽东湾近岸海域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参数数据为基础,首次将W-statistic应用于该海域的生态质量状况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结果全面分析其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大多数离岸海域取样点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轻度干扰为主,而北部河口区(如大辽河口、双台子河口)则以重度干扰为主,且沿河口区向外有明显的空间梯度。这跟入海河流携带大量的营养盐入湾从而导致河口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有关。各指数均能较为敏感地响应富营养化的空间梯度变化,且与富营养化指数显著相关;同时,3个指数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能辨析北岸河口区组与近岸海域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显著性差异,适用于评价辽东湾的生态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55.
初级生产者藻类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底广西龙江重金属Cd~(2+)污染对其下游水体中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彩响,为了解Cd~(2+)对岩溶水体中藻类碳汇效应的影响,针对广西龙江重金属Cd~(2+)污染,文章通过室内封闭培养体系研究了在0、10、20、40μmol/L不同Cd~(2+)浓度胁迫下,小球藻对岩溶水中游离CO_2、HCO_3和Ca~(2+)的利用情况以及体系中pH和生物量的相应变化。结果表明:当Cd~(2+)浓度在0~10μmol/L时,小球藻对岩溶水中Ca~(2+)和HCO_3~-的利用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当Cd~(2+)浓度在10~40μmol/L时,对小球藻利用Ca~(2+)和HCO_3~-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Cd~(2+)浓度高于40μmol/L时,小球藻将不能利用岩溶水中Ca~(2+)和HCO_3~-同时pH漂移实验表明:当Cd~(2+)浓度在0~20μmol/L时,小球藻能同时利用岩溶水中游离CO_2和HCO_3~-进行光合作用;Cd~(2+)浓度为10μmol/L时,体系中藻细胞生物量与空白对照组基本相同;当Cd~(2+)浓度在20~40μmol/L时,小球藻只能利用岩溶水中游离CO_2进行光合作用;当Cd~(2+)浓度为20μmol/L时,藻细胞生物量为空白对照组的一半;当Cd~(2+)浓度为40μmol/L时,小球藻生物量仅为20μmol/L时的一半。  相似文献   
156.
渭北中部筛珠洞泉补给来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珠洞泉位于中低山区与渭北黄土台塬区衔接地带。筛珠洞泉区地势整体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以中低山为主,海拔在1 200-1 600 m之间,多由裸露和隐伏碳酸盐岩组成;西南地势逐渐降低,海拔在800-1 000 m之间,为以唐王陵向斜为主的一系列褶皱构造,由奥陶系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东南部地势呈阶梯状下降,山前地带海拔多在400-500 m之间,为裸露碳酸盐岩区与山前冲洪积扇区的接触地带。筛珠洞泉作为渭北中部最大的岩溶泉,对于其补给来源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较为一致的认识是泾河渗漏是筛珠洞泉最主要补给来源,且筛珠洞泉是渭北中部筛珠洞泉域隐伏岩溶系统的集中排泄点。本文根据氢、氧和锶同位素的研究成果,结合水文地球化学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对筛珠洞泉的补给来源提出了与前人研究不同的认识,即筛珠洞泉的补给以筛珠洞泉域外西南部岩溶地下水为主;在所有的补给来源中,大气降水、河水及岩溶水所占比例分别为11%、37%和52%;在岩溶水补给中,西南部、西北部及坝址区岩溶水所占比例分别为77.9%、19.7%和2.4%。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根据氚同位素资料估算筛珠洞主泉岩溶水的平均滞留时间为62-64年。  相似文献   
157.
梁良  陈建国  周娟 《江苏地质》2014,38(3):457-463
以达来庙1∶5万高精度航磁数据为例,使用三角网法、距离倒数加权法、双向线法、克里格法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不同参数进行设置,试验得到最适合该区域的网格化方法。针对处理中发现的网格化数据出现的沿测线方向的"串珠"现象,对数据网格化方法进行参数调整修改。总结出针对大点线距数据中几种网格化方法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8.
库车盆地铜矿化与盐丘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库车盆地新近系发育一系列盐丘体,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貌调查共发现36个盐丘体,主要分布在南部的秋里塔格构造带和北部的克拉苏构造带,沿近东西向断裂呈带状分布.在盐丘体的发育过程中,盐丘体、围岩及围岩中发育的断裂与破碎带等构成一个盐丘体系统.调查显示铜矿化发育在盐丘体附近,位于盆地南、北两大构造带(背斜带)轴部偏两翼处,共有砂岩型、泥岩型、灰岩型3种类型,主要矿物为氯铜矿,矿化层位于上新统的康村组和中新统的吉迪克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盐丘体中盐岩样品含有自然铜、氯铜矿,表明盐丘体可以为地表铜矿化提供铜源,而卤水中的盐分来自盐丘体中盐、膏的溶解.盐丘系统不但为地表铜矿化提供铜源,而且其卤水对铜的富集、运移起到载体作用.存在于盐丘系统围岩并与后期盐丘体相伴生的断裂、节理、破碎带,为含铜卤水的迁移提供通道,盐丘体后期的构造挤压力,成为含铜卤水的运移动力.因此,盐丘系统发育过程对碎屑岩型铜矿形成起到关键性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9.
周娟  熊生良  杨丰 《台湾海峡》2011,30(4):512-516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虾养殖业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研究从WSSV基因组中克隆到vp41a基因,大小约为900bp,发现该基因编码蛋白VP41A.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ET.His一卅J0表达了重组蛋白VP41A,大小约为43kDa.并通过Ni一琼脂糖珠交联下拉实验,在虾血细胞中找到一个能与VP41A相互作用蛋白,质谱分析发现该蛋白为细胞粘连蛋白,说明在WSS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蛋白VP41A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推动了WSSV与宿主对虾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病毒复制或转录的关键蛋白,为最终的病毒防治及快诛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三种下垫面温度对比观测及结冰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湖北省恩施和金沙两地2009年冬季1、2月土壤、水泥、沥青三种不同下垫面温度和自动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要素观测,研究冬季三种不同下垫面温度与气温等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多元回归拟合公式,并分析路面结冰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水泥和土壤路面温度变化幅度小于沥青路面温度,且二者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气温是影响路面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