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顶、底及其内部不整合广泛发育,其中中侏罗统下部西山窑组和上部头屯河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尤为清楚。它表现为区域性不整合,沉积间断时限达4~10 Ma,剥蚀厚度达100~340 m。该不整合“面”的结构由不整合面之上的砂岩、不整合面之下的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岩石组成,以砂岩-泥岩-砂岩的组合为主,平均厚度达70~90 m。依靠风化粘土层,不整合面之上头屯河组的砂岩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不整合面之下西山窑组的砂岩形成了地层削截不整合遮挡圈闭。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该不整合面上、下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该不整合面的后期掀斜演变对油气聚集和调整再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2.
As one of the biggest marginal sea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marg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experienced continental rifting and seafloor spreading during the Cenozoic.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CS is classified as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However, its depositional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especially in the deep slope area. The lack of data hinde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tinental shelf and oceanic basin, and preven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 of the whole margin. The slope basins in the mid-northern margin of SCS developed in the Cenozoic; the sediments and basin infill recorded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 SCS spreading. Using multi-channel seismic dataset acquired in three survey cruises during 1987 to 2004,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ODP Leg 184 core and industrial wells, we carried out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Cenozoic in the middle-northern margin of SCS with seismic profiles and sedimentary facies. We interpreted the seismic reflection properties including continuity, amplitude, frequency, reflection terminals, and 15 sequence boundaries of the Cenozoic in the study area, and correlated the well data in geological age.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hanged from river and lake, shallow bay to open-deep sea, in correspondence to tectonic events of syn-rifting, early drifting, and late drifting stages of basin evolution.  相似文献   
73.
为对大洋钻探计划(ODP)1148A井岩性收获率低的层位和涂片分析之外的井段进行岩性预测,得到更全面的岩性信息,设计出了一个以"morlet"小波为隐含层传递函数的三层小波神经网络.将总样本中的一部分作为学习样本,用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训练,另一部分作为测试样本,用于检验小波神经网络预测岩性正确与否以及预测结果的误差评价.经过对该小波神经网络反复测试和调整,最终得到了一个误差最小的神经网络,其测试结果显示岩性预测符合率60%以上的占总体的60%以上.在没有岩心资料或取芯收获率低的层段,可将其用于粗略的岩性参考.将经测试后较满意的小波神经网络应用于整口井的岩性预测,得到该井的详细岩性信息.该岩性预测结果弥补了岩心涂片分析数椐较少,以及该井岩心收获率低的层位的岩性空白.本文将小波神经网络应用于测井岩性预测方法的探讨可为人工智能与地球物理测井相结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4.
张辉  吕正航  唐勇 《矿床地质》2019,38(4):792-814
文章对阿尔泰造山带中的主要伟晶岩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形成物源以及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形成条件(包括温度、压力、侵位深度)、可能控制因素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出了阿尔泰伟晶岩成因模式、稀有金属矿化机制、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找矿模型及其找矿方向。阿尔泰稀有金属伟晶岩显示2个期次(同造山和后造山)和4个阶段(泥盆纪—早石炭世、二叠纪、三叠纪、早侏罗世)的成岩成矿特征。其中,以后造山阶段的三叠纪伟晶岩成岩及其Be、Li成矿作用最为显著。不同期次和阶段的伟晶岩显示规律的时空分布特征,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岩成矿明显受"构造-变质-物源-岩浆"的控制,而伟晶岩与周边花岗岩存在时代或物源上的解耦,表明阿尔泰伟晶岩不是由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晚期的残余岩浆固结形成,由此提出阿尔泰不同时代伟晶岩的成因模式,即造山过程中加厚的不成熟地壳物质在伸展减压背景下发生小比例部分熔融(深熔)形成独立伟晶岩。通过对形成伟晶岩初始岩浆中磷含量、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的评价以及基于围岩蚀变过程中全岩及蚀变矿物电气石中稀有金属Li、Rb、Cs含量特征,建立了阿尔泰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找矿模型、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指标体系,并提出不同尺度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5.
根据地表露头、地震、钻井、测年资料,应用地层回剥方法,对准噶尔盆地深层结构进行了解剖。现今的构造区划是石炭系顶面隆坳格局的反映,深、浅层地层沉积隆坳格局和构造变形特征存在差异。石炭纪末的构造事件导致盆地褶皱变形、隆升剥蚀,形成了北西向为主的背向斜构造。早二叠世-中二叠世,沉积在南部,存在多沉积中心、多构造应力环境,形成了二叠纪早中期重要的烃源岩层系。晚二叠世-侏罗纪存在两期大型湖进坳陷盆地沉积,将下伏盆地埋藏,为盆地重要的区域盖层。早侏罗世-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含煤岩系是盆地内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前,盆地内形成西南高、北东低的大型车莫古隆起,并遭受了强烈剥蚀。白垩系沉积前,盆地受深层断裂活动控制,在侏罗系形成雁列组合正断层构造。白垩纪-新生代,盆地发生翘倾构造作用,北天山山前强烈沉降,褶皱变形,北部隆升。盆地深层存在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叠合连片发育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泥岩、煤系、膏泥岩等构成了盆地内多套源盖组合,成为盆地油气富集的基础。盆地深层油气围绕构造变动后的富烃中心区赋存。  相似文献   
76.
牟中海  赵克斌  唐勇  杨军 《新疆地质》2002,20(Z1):83-87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经历了从海相到陆相的发展历程,沉积了多类岩石,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丰富的地震相类型.分析研究古生界地震相划分及其特征,将有助于解决非井及覆盖区古生代沉积相特征及展布,为塔西南地区石油地质条件的评价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7.
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地区(主断裂及其上下盘)的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结果表明,断裂在构造活动期是油气流体运移的良好通道,断裂上下盘中聚集的油气经由主断裂运移进入,且上盘优先接受充注,油气在断裂带中的运聚主要包括两个期次,每一期次又包括了多个幕,并可能具有幕式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78.
过铝质岩浆体系以存在稀土"四重效应"和等价不相容元素对显著分异(Y-Ho、Nb-Ta、Zr-Hf)为特征[1-2].对于其形成机理,目前普遍认为是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产物,是熔体与含氟流体作用的结果,即REE在流体-熔体相之间分异所致[3-6].  相似文献   
79.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佳木河组砂砾岩发育广泛的沸石胶结作用。沸石矿物的胶结特征以及胶结成岩机制分析对储层成因机理探索至关重要。以岩心观察为基础,微观镜下分析为辅助,结合电子探针等微区地化测试方法,对中拐凸起佳木河组沸石胶结型砂砾岩岩石物性、沸石胶结、溶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成岩作用分析,建立起成岩环境以及沸石胶结成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佳木河组砂砾岩沸石类胶结作用类型主要有方沸石、浊沸石和片沸石,不同类型沸石胶结不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常形成多期、多类型沸石共同胶结,这与不同阶段成岩环境关系密不可分,是早期短暂开放性碱性成岩环境为基础、中期酸碱成岩环境交替为辅助、后期长期封闭型碱性成岩环境为主导的综合响应结果。  相似文献   
80.
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技术,对卡鲁安-阿祖拜伟晶岩田中4条伟晶岩脉以及哈龙岩体中锆石U-Pb定年、铪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卡鲁安矿区805、806、807号脉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16.0±2.6)Ma、(223.7±1.8)Ma和(221±15)Ma,属三叠纪岩浆活动的产物。对于库卡拉盖650号脉,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它由形成时代为(227.9±2.6)Ma的早期钠长石伟晶岩与形成时代为(211.3±2.4)Ma的晚期锂辉石-钠长石-锂云母伟晶岩2期伟晶岩构成。哈龙岩体形成时代为400.9~403.3 Ma,由于伟晶岩与哈龙岩体之间存在形成时代上的差异(170 Ma以上),预示着它们之间不具成因上的联系。卡鲁安矿区伟晶岩脉中锆石显示较小的正εHf(t)值(+0.65~+2.50)和较大的模式年龄TDM2(1090~1213 Ma),相似于可可托海3号脉、柯鲁木特112号脉中锆石的铪同位素组成,指示伟晶岩由陆-陆碰撞体制伸展背景下的加厚地壳物质减压熔融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