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534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3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3坳、2隆5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 其中贝尔凹陷是贝尔湖坳陷南部的1个二级构造单元。贝尔凹陷的控陷断层为1个上凸、2个上凹断层转折组合构成的犁式正断层,在深部发育伸展双重构造。在犁式正断层上盘由于上凸断层转折产生的活动轴面与断层面为同旋向剪切,而上凹断层转折产生的活动轴面与断层面为反旋向剪切,在断层上盘形成2个背斜中间夹1个向斜的构造组合。由活动轴面与固定轴面之间滚动面的宽度确定控陷断层F1在早白垩世南屯期晚期的水平伸展量为6 850 m。贝尔坳陷伸展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反映了断层滑移速率、构造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对凹陷内沉积地层变形特征的影响和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和油气地质条件的制约。贝尔凹陷南屯组上段内部角度不整合的形成与变形作用中的剥蚀作用和沉积间断无关,而是由于半地堑从略欠补偿充填向过补偿充填状态转变时,沉积速率相对于构造沉降速率显著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52.
滇西芒棒盆地是在上新世喜山运动后期高黎贡山强烈隆升过程中形成的近SN向的断陷盆地,在盆地内发育芒棒组碳质粉砂岩等半成岩,规划建设中的中缅公路保山-腾冲高速公路段从该套地层中通过。野外调查发现:该套碳质粉砂岩具有成岩差、易崩解、结构性强等特性,容易引发边坡失稳、隧洞围岩冒顶等工程地质问题。室内试验测试表明:该类岩石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度大、低膨胀性和有机质含量高等特点。由于有机质的胶结作用,天然岩体和干燥岩块浸水后的性状显著不同,岩体干燥后具有水稳性增强和膨胀势降低的特性。结合典型工程实例,开展了原位直接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碳质粉砂岩具有抗剪强度较高、峰残降差小等特点,是该类地层中大型不稳定斜坡体和蠕滑型滑坡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3.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及沙海组烃源岩是辽宁西部阜新盆地最重要的两套烃源岩。一般认为,沙海组烃源岩为一套煤系偏腐殖型烃源岩,以生气为主;九佛堂组为湖相偏腐泥型烃源岩,以生油为主。已有文献报道也表明阜新盆地各层位包括沙海组原油与九佛堂组烃源岩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而与沙海组烃源岩关系不大。沙海组内部具备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条件,沙海组烃源岩能否作为油源对沙海组储层形成有效供油,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4.
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含煤岩系的沉积充填序列、层序地层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将扎赉诺尔群划分为6个3级层序及相应的体系域,6个层序分别对应于铜钵庙组、南屯组一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大磨拐河组二段和伊敏组,煤层主要发育在层序Ⅲ、Ⅵ的湖侵体系域;且煤层在层序格架内部,从辫状河冲积平原–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湖泊环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通过对层序Ⅲ、Ⅵ中各主采煤层的底部砂体厚度、煤层厚度及成煤期的古地理环境详细分析,概括出层序Ⅲ的主要成煤环境为湖泊周缘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湖滨带;层序Ⅳ主要聚煤环境为扇前、扇间浅水湖盆和浅水湖泊大面积淤积而成的泥炭沼泽。   相似文献   
155.
带加强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带加强层结构在加强层处的刚度发生剧变,从而引起侧向荷载下结构内力分布及变形的相应变化,地震作用下此类结构容易形成薄弱层,因而抗震性能较差。同时,带加强层的建筑物很多属于超限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无法直接套用规范方法进行抗震设计。根据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及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模态推覆分析理论和能力谱抗震设计方法,本文对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变形性能作了详细的分析,提出此类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抗震设计方法。此法采用受力层间侧移角作为性能指标,并针对加强层和普通楼层采用了不同的性能水准量化值,根据结构特点以底部和加强层上部两层楼作为薄弱层进行验算,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6.
利用加速差分进化算法反演非均匀介质电磁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差分进化算法在地球物理反演中的几种应用.利用双频电磁波电导率成像原理建立成像方程后,根据其严重病态性质,将Tikhonov正则化方法与差分进化算法结合,反演其成像方程.为加速差分进化算法的收敛速度,提出了将种群熵的自适应差分进化(ARDE)算法以及粒子群差分进化混合(PSODE)算法分别与Tikhonov正则化方法结合.在大型反演计算中,这两种方法可以在不影响反演效果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提高收敛速度,降低时间成本.适宜于在正则化参数选取困难情况时的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157.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潟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58.
在中国的造山带中普遍发育优质烃源岩,它们形成于海槽环境,而海槽环境也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环境。水合物有良好的封盖作用,其下的油气受到封盖会向相邻的台地区运移,即油气从古海槽区(现今为造山带)向台地区(现今为盆地区)转移。因此造山带中的烃源岩对盆地区油气资源应有积极贡献。认为现今台西南海域的水合物与相邻油气藏具有同源性,这是水合物的封盖作用与油气藏形成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生动实例。四川盆地有限的烃源岩分布不能提供巨大的天然气储量,周边造山带可能也提供了相当的资源量。建议在四川盆地和秦岭造山带中系统采集气-液包裹体,以对比它们的亲缘关系,借以验证造山带中的烃源岩是否对盆地区的天然气成藏具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9.
冯发焱  陈绍义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2):195-198,223
在矿山地质灾害鉴定中,一般采用工程力学原理计算并确定矿山顶板的安全厚度、开采移动盆地的移动影响范围。而在有些地区出现的矿山地质灾害中,则必须结合矿山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特征方能作出科学的鉴定。通过对部分矿山开采区红粘土地区房屋变形开裂形成机制的剖析,归纳了几种比较典型的矿山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模式,说明矿山地下水位下降是导致房屋开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0.
樊强义 《地理教学》2013,(14):35-36,5
正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安排的精巧,就可以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开始,在启智的顿悟中结束。但若不够重视或没有精心设计,往往会使整堂课质量下降,给人以虎头蛇尾、繁琐累赘之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总结环节。一、总结的必要性课堂总结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对内容进行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