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矿用牙轮钻头所采用材料、热处理工艺的特点,欲提高牙轮钻头的寿命,除了从材料和热处理工艺方面入手外,还需考虑加工,装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2.
王国司  赵黔荣  邬炳剑  孔德秋 《贵州地质》2000,17(3):166-169,175
本文主要对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岩裂隙的发育特征和储气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为煤层气勘探选区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3.
平缓红砂岩滑坡特征及警示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袁从华  王荣彪  周健  施伟忠 《岩土力学》2006,27(11):2050-2055
通过调查研究朝阳坡平缓泥质粉砂岩滑坡,对其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软弱夹层与斜坡和冲沟的关系、软弱夹层的强度指标、裂缝的发展等进行了分析。根据对红砂岩滑坡规律的认识,及时在滑坡发展阶段撤离该地区居民,避免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平缓红砂岩滑坡的内在因素是软弱夹层及其临空,外在因素是强降雨使其抗剪强度降低。通过实例加深了对滑坡机制的认识,为从事类似滑坡调查和相关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监理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4.
西藏江孜-浪卡子一带的侏罗-白垩纪界线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是显生宙所有系级界线中存在问题最多的一个。西藏南部出露有良好的侏罗-白垩纪地层,本次工作在喜马拉雅地层区的康马隆子地层分区开展了海相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研究。江孜地区的界线地层被划分为维美组和甲不拉组;浪卡子地区的甲不拉组之下发育一套含大量火山岩层的火山-沉积地层,被称为桑秀组。该地层分区的地层系统由下至上为:维美组浅灰色厚层状粗-细粒石英砂岩;桑秀组黑色页岩、安山岩和玄武岩;以及甲不拉组黑色页岩、硅质泥页岩夹砂岩和砂质灰岩。维美组中含化石稀少,仅在江孜地区发现零星菊石Haplophylloceras、Himalayites等。桑秀组下部页岩和粉砂岩中找到少量菊石化石,属于Spiticeras、Berriasella、Haplophylloceras的一些种,和富集成层的双壳类Inoceramus everesti等。江孜甲不拉组下部化石丰富,划分为Spiticeras-Berriasella下组合和Himalayaites-Haplophylloceras上组合。本研究区的生物地层可与聂拉木地区的菊石化石组合对比。通过生物地层学对比,江孜-浪卡子地区的维美组时代为晚侏罗世Tithonian期,江孜地区甲不拉组下部和浪卡子地区的桑秀组均属于下白垩统。桑秀组下部的页岩段与江孜甲不拉组的最下部地层相当,上部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33 Ma。据此,桑秀组的时代为Berriasian至Hauterivian期,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位于该组之底,以Virgatosphinctes、Aulocosphinctes的消失和Spiticeras的出现为标志。侏罗纪末期西藏特提斯海区普遍形成大规模海退,表现为维美组和门卡墩组顶部砂岩的同期沉积。  相似文献   
135.
2021年9月16日预报夜间贵州西部将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实况以小到中雨、分散暴雨为主,本文利用常规及加密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ECMWF、CMA-GD、CMA-SH9等模式预报产品,对这次暴雨空报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如下:(1)本次暴雨-大暴雨空报的主要原因:副高夜间略北推增强,有利下沉气流增强,阻止切变线南下且消弱低层切变的强度;整体动力条件较差,低层辐合厚度、强度不够,且迅速转为辐散,涡度平流由正转负、上升运动较弱。(2)模式出现较明显误差:ECMWF错误预报副高夜间位置,切变线位置预报也有偏差,CMA-GD模式错误预报切变线位置;5家数值模式预报量级均偏大,其中CMA-GD、CMA-SH9及贵州WRF偏大明显,ECMWF的量级及落区预报和实况更为接近。(3)预报员过度相信ECMWF对切变线的位置预报、过度相信CMA-GD对极端降水的把握,忽视副高略北推增强、动力条件差导致的触发难度迅速加大,主观预报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36.
黔西北筲箕湾铅锌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筲箕湾铅锌矿床是近年在川一滇一黔铅锌成矿域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垭都一蟒硐成矿带发现的中型矿床,有关其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前人极少涉及,严重制约了成矿机制和成矿预测研究。本次工作对该矿床原生矿体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进行了硫同位素组成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中硫的来源。结果表明,矿床 δ34s值集中在10%。~12%e之间,不同于δ34S值在O‰附近的幔源硫,与区域各时代碳酸盐岩地层中石膏、重晶石等硫酸盐矿物的δ34s值(约15%o)相近,认为成矿流体中的硫为区域各时代碳酸盐岩地层中膏盐层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7.
东莞市城市热环境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莞市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基于19902005年Landsat TM/ETM+反演地表温度,对地表温度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东莞市热环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引入建筑密度和交通干道对区域热环境格局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东莞市在近15年间城市热环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热岛由起初的分散点状...  相似文献   
138.
单元路网长度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去饱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被广泛应用到人类活动强度及城市化进程的研究中,但由于OLS传感器的限制导致,在夜间灯光强度过高的城市中心区,NTL数据存在较为明显的饱和现象。这种饱和现象直接掩盖了城市中心区内部的灯光差异、细节,限制了DMSP/OLS数据在城市中心区的应用。目前缓解灯光数据饱和的方法主要分为:辐射定标法和非辐射定标法。其中辐射定标法虽精度较高,但定标算法复杂,干扰因素多,目前只有部分定标产品;非辐射定标法利用辅助数据(包括自然因素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构建函数模型,对饱和区稳定灯光数据进行去饱和处理,具有较好修正效果。本文在总结VANUI(基于NDVI所构建)、EANTLI(基于EVI所构建)等去饱和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对NDVI、EVI和UNL(单元路网长度)进行因子探测,量化对稳定灯光数据的解释力,提出了UNLI指数。为了验证UNLI、EANTLI及NTL数据之间的差异,通过"饱和区灯光强度细节刻画程度"、"UNLI、EANTLI与辐射定标数据RCNTL相关性分析"、"耗电量及GDP等经济指标回归拟合优度"3个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可以看出:(1)UNLI、EANTLI在修正过饱和灯光数据上均有较好的效果,但UNLI对饱和区灯光强度差异的刻画更加准确;(2)UNLI较之VANUI、EANTLI,可以突破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增加灯光强度细节差异;(3)在灯光强度最高的饱和区,UNLI在与RCNTL的相关性最高,但随着灯光强度的减弱,UNLI、EANTLI与RCNTL的线性回归判断系数R~2逐渐接近,UNLI与RCNTL相关性优势正逐渐丧失;(4)在对耗电量、GDP的拟合分析中,引入UNLI指数的"EANTLIUNLI"的分段式修正模型,充分发挥EVI、UNL各自的优势,具有最优的拟合效果(R~2)_(Adj)=0.873)。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引入的修正夜间灯光饱和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中心区的灯光数据饱和问题,并在细节刻画和空间分辨率上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可以更精确的从灯光强度的角度反映城市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9.
魏良帅  孔德彦  罗雲丰  贾逸  舒勤峰 《探矿工程》2018,45(8):145-150,115
在对宜宾市屏山县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屏山地区地层分布、构造及含水特征等地下水赋存环境进行了研究,将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层间水和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通过分析研究区122组水质样品的水化学特征,结合Piper三线图,建立了地下水类型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离子比例系数分析,解释了地下水的控制性影响因素,揭示了屏山地区地下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规律。结果表明:屏山地下水类型主要以HCO3--Ca2+、HCO3-·SO42--Ca2+、HCO3--Ca2+·Mg2+和HCO3-·SO42--Ca2+·Mg2+型为主,主要受到地层岩性的溶滤作用和大气降雨的影响,对指导川南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0.
安徽马头钼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在空间上划分出了3个不同的蚀变分带,即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本文对该矿床不同蚀变带内的常量元素迁移规律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探讨:①常量元素的迁移规律明显,从钾长石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到青磐岩化带,均为带入的主要成分有K2O、CaO、Fe2O3、SiO2、H2O+,说明引起蚀变的流体中富含K2O、CaO等;而Na2O、FeO、MnO等成分的明显带出,说明矿化蚀变作用导致Na2O、FeO等成分向矿体迁移方向流失,其中Na2O的贫化最明显,与成矿元素Mo、Cu呈显著的负相关.②马头钼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图表现为左高右低的较平滑曲线,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元素的质量迁移计算结果同样证明了稀土元素在矿化蚀变过程中发生了分馏,且从钾长石化带到青磐岩化带,稀土元素带出量呈递增趋势.③该矿床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表明,较新鲜花岗闪长斑岩与蚀变围岩的曲线基本相同,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闪长岩熔体,并且可能有海水的混入.由δEu、δCe值及Fe2O3与FeO带出带入的关系可知,斑岩流体晚期氧逸度逐渐升高,表明成矿环境可能由相对还原过渡到氧化环境.④除Al2O3、TiO2保持惰性外,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在矿化蚀变过程中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带入带出,富集贫化特征和迁移规律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