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2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689篇
测绘学   353篇
大气科学   531篇
地球物理   522篇
地质学   1747篇
海洋学   480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促进身体活动是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依托南京市居民身体活动调查数据,选择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且有益健康的步行活动作为研究主题,探究建成环境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探索。研究表明:① 老年人日常步行空间范围可作为步行所涉及建成环境边界,不同类型的主要活动场所则可识别建成环境要素需求差异。② 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公共开放空间、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密集性,以及主观建成环境感知对老年人交通性/休闲性步行活动具有显著影响。③ 基于老年人日常步行活动习惯及建成环境对步行活动的影响,可从有效供给日常步行生活空间、积极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方面提出相应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2.
莱州湾南部近岸水域含沙量的分布及淤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连成 《海岸工程》1992,11(1):49-54
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对莱州湾顶部近岸水域水体含沙量的来源、分布特征及淤积规律作了分析,推出了利用风力计算含沙量的经验计算式,并用其分别计算了不同水深处的年平均含沙量。  相似文献   
193.
0606号台风"派比安"风暴潮特征分析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第6号台风"派比安"在广东境内的阳西到电白之间沿海登陆,此次台风引起的大风、巨浪以及强降雨给粤、桂、琼三省的沿海地区构成极大的威胁.本文以闸坡站和硇洲站的实测资料为依据,运用水文统计学和气象学等相关知识,对粤西沿海的潮位和风暴增水等特性进行初步分析,得出台风的登陆位置、台风风力、大风持续时间以及浪高等对风暴潮的产生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并且还探讨了台风路径和特殊的地形特征等因素致使最大增水出现时间与台风登陆时间存在时间上的前后偏差.本文通过分析此次台风的风暴增水特征,可以帮助总结预报经验,为今后提高风暴潮预报的准确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4.
斑尾复鰕虎鱼群体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丹东、大连、东营、青岛、赣榆、舟山、厦门7个斑尾复鰕虎鱼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营和赣榆群体为一组,而其它群体为另一组.2组差异极为显著.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41.30%,8.92%,8.08%和7.31%,累计贡献率为65.60%.第一主成分主要受尾柄长/尾柄高、体高/体长、头长/体长和吻至背鳍起点/体长的影响.判别分析也可将两组群体分开,东营和赣榆组与另一组没有误判,对于样本所属海域的判别,其中东营为100%,最低为青岛群体66.7%,综合判别率为85.5%;选取贡献较大的14个特征值建立判别公式,利用判别公式计算各群体的差别准确率为62.1%~100%.对形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计算差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两组群体已达到亚种水平,而两组群体内的形态差异为种内不同群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5.
2011 年春夏季黄、东海浮游植物粒级结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2011年4月和8月利用"科学三号"考察船在黄、东海海域开展的春、夏季综合调查,研究了黄、东海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变动规律,探讨重要环境因子的变动对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表层水体中小型、微型和微微型粒级叶绿素a浓度的范围分别为0—4.36、0.02—2.27、0—2.66mg/m3,平均叶绿素a的浓度分别为0.56、0.31和0.14mg/m3,对叶绿素a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5.4%、30.8%和13.8%。夏季表层由大至小3个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0—6.78、0—2.59、0—0.86mg/m3,平均叶绿素a含量依次为0.50、0.24和0.07mg/m3,对叶绿素a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1.8%、30.1%和8.1%。春季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的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浓度随深度增加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夏季叶绿素a浓度出现明显分层现象,10m层以上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浓度较高,10m层之下浓度迅速降低。微微型浮游植物浓度在不同水层都保持较低水平。受黄、东海不同季节水团影响而引起的温、盐以及营养盐分布格局的变化是影响黄、东海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6.
为了解西太平洋菲律宾海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特征,于2012年11月26日至2012年12月12日对菲律宾海上层海洋(0—200m)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站位分别位于受赤道逆流(NECC)、棉兰老流(MC)、北赤道流(NEC)和黑潮(KC)影响的海域。通过比较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别用干重,灰分,无灰干重和含能量等指标表示),探讨不同海流中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桡足类、毛颚类和水母类是菲律宾海浮游动物的三大主要类群。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为11—116ind./m3,NECC区平均丰度最高((96±28)ind./m3),然后依次是MC区和KC区,NEC区最小((26±9)ind./m3)。在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方面,同样NECC区最高((3.25±1.11)mg/m3),其次为MC区,但是平均丰度最小的NEC区生物量超过KC区。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KC区的浮游动物具有更高的含水量以及较小个体所占比例较高。不同水团之间浮游动物灰分、无灰干重和含能量的分布特征与干重相一致。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显示,上升流、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海流和温度等因素对浮游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7.
2013年春季崂山湾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环境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 年春季(3、4、5 月)对崂山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理化环境进行了3 个航次的调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40 属75 种, 硅藻是调查区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 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为1.27×106个/m3,3 月份的平均丰度显著高于4、5 月份(P<0.01); 优势种主要为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opsis glacialis)、加拉星平藻(Asteroplanus karianus)、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 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明显, 由3 月份硅藻控制逐步过渡到4、5 月份硅/甲藻共同控制; 相对较低的硝酸盐水平是导致4、5 月份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3 月份的主要原因; 物种–环境数据的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 温度、硝酸盐含量是控制崂山湾春季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8.
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作为动物凝集素家族的一员,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因子,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都参与了重要的免疫防御反应。为明确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半乳糖凝集素基因的结构特征、组织分布及其对病原菌刺激的免疫反应规律,本研究从构建的魁蚶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得到半乳糖凝集素基因部分序列,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b Gal)。序列和结构分析表明,该c DNA全长3120bp,编码554个氨基酸,是一个含有4个糖识别结构域(CRD)的且在双壳贝类中较为独特的半乳糖凝集素;预测蛋白的分子量(Mw)为63.3158 k Da,理论等电点(p I)为4.99。同源性及系统分析表明,Sb Gal基因与美洲牡蛎、合浦珠母贝、海湾扇贝galectin的同源性分别为70%、65%、46%,Sb Gal基因四个CRD彼此的相似性为36%—41%。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结果表明:Sb Gal m RNA在魁蚶血细胞、斧足、闭壳肌、外套膜、鳃和肝胰腺中均有表达,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低;注射鳗弧菌后,相对于对照组,Sb Gal基因在所检测的每个组织中m RNA水平上的表达量都显著上调(P0.01),而且表达量具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和瞬时表达趋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9.
简要介绍了利用二次抛物线拟合法、自报值循环逼近法和参数法进行缺测潮位数据补齐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对实测潮位资料的不连续进行数据补齐。选取4个不同潮汐类型的验潮站(小麦岛、龙口、涠洲、海口),对缺测数据,采用二次抛物线拟合法和自报值循环逼近法进行补齐。选取文登、乳山口、千里岩3个验潮站,对缺测数据采用参数法进行补齐。结果表明,3种方法对于缺测潮位的补齐均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二次抛物线拟合法和参数法补齐精度较高,自报值循环逼近法和参数法可补齐较长时段的缺测潮位,二次抛物线拟合法和自报值循环逼近法无需临近验潮站同步实测数据。在工程应用中,需根据缺测时段及时长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0.
利用我国第6~9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大气探空资料,分析了北极季节冰区边界层逆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发现:(1)边界层逆温具有较强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变化,高纬度密集冰区观测到更多的强逆温现象,逆温厚度与逆温层温差呈显著的对数关系;(2)不同年份边界层逆温的主要成因有所差别:海冰分布的差异导致不同年份的边界层逆温特征不同;表面融化、辐射冷却、多层云的结构和暖平流对不同冰情年份边界层逆温的贡献程度不同;(3)开阔水域和冰区边界层逆温的成因不同。表面融化和空气平流对冰区边界层逆温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辐射冷却是开阔水域边界层逆温的主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