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通过对克百地区测井、试油资料的分析,总结了二叠系油气的分布特征,结合构造、沉积发育特征,分析了二叠系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二叠系油气主要分布在佳木河组和上乌尔禾组,平面上油气主要沿地层尖灭线和断层分布,往凹陷中心,油气分布减少。油气藏类型丰富,主要有地层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复合油气藏。二叠系油气的分布主要受不整合、断层及岩相展布的控制,由于各控制因素在各层位油气分布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各层位油气分布也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62.
根据洱海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元素、磁化率记录,近8ka来西南季风区洱海古气候演化可以分为9个阶段,气候变化以暖干-冷湿交替为主,暖干气候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西南地区的频率增加,夏季印度季风路径偏向西亚、中亚和青藏高原西部,包括洱海在内在云南高原气候暖干明显;冷湿气候阶段,副热带高压偏弱向东撤退,印度季风路径移向中国西南地区,降水增加,造成气候冷湿.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洱海流域人类耕作农业历史最早出现在5ka BP左右.  相似文献   
63.
<正>转变资源粗放利用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各级政府、各条战线正在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编制"十二五"规划,我们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以此为契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转变国土资源粗放利用方式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大战略目标,全速推进,集中攻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实现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64.
重庆小南海地震崩滑体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重庆小南海地震崩滑堆积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等相关工作,阐述了该崩滑堆积体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认为其形成过程经历了风化剥蚀震荡抛射崩滑堆积堵江成湖4个阶段,其岩体破坏形式为高度破裂或严重高度破裂状态,其岩体破坏过程以崩塌为主,滑动为辅。研究发现,小南海地震崩滑堆积体的最终形成是受地震构造运动及应力、岩体构造、地形地貌及地震波作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该区NE向黔江逆滑(右行)断裂与NNW向仰头山逆滑(左行)断层形成的X型地震构造组合及轴向呈NWW向的构造压应力使小南海断块内部发生张滑(左行)破裂而导致61/4级地震发生;(2)该区呈X形展布的3组主要构造节理是崩滑体发育的物质基础,大、小垮岩在地震波作用下最终发生了向山体临空面(约145~155方向)的各自崩滑;(3)从崩滑堆积体中发现的灰岩块石证明崩滑体原始地层中曾含二叠系栖霞组和茅口组灰岩,这为恢复崩滑前山体地形提供了直接证据;(4)崩滑体中堆积岩块直径分布区域沿约150方向自WN到ES依次递减,间接证明了地震时崩滑体抛洒方向为约150方向,且大、小垮岩分别形成堆积区,交叉堆积部分较少。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兴措湖50年来Gyraulus sibirica壳体元素及同位素分析,并与器测气象资料的比较,建立了兴措湖记录与对应的降水和气温间的函数关系,探讨了湖泊记录所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地区腹足类生物在夏半年形成壳体,它所记录的是夏半年而不是全年的气候环境信息,Gyraulus Sibria壳体Mg/Ca比及δ^18O指标与夏半年气温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壳体δ^18O指标对气温变化更敏感,δ^18O与夏半年气温滑动平均间的变率为1.64‰/℃,均值比为0.28‰/℃,Sr/Ca比,δ^13C指标与夏半年的降水量关系较密切,尤其是Sr/Ca比随降水量波动呈显著相关变化,Sr/Ca变化与降水间的平均变率(d(Sr/Ca)/dP)为-0.045/mm。  相似文献   
66.
利用2015-2019年中国东部20个省份222个城市的地面O3观测数据和全球再分析风场数据,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O3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在亚洲夏季风背景下污染上风方O3光化学输送对下风方O3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O3质量浓度夏季高、冬季低,O3质量浓度按照东南、华东、东北、华北的顺序依次升高,位...  相似文献   
67.
前言1995年1月17日发生了兵库县南部地震。在气象厅(1995)公布震源以后,气象厅(1995)和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1996)又分别公布了各自修定的震源结果。但仍存在两个单位在震源附近没有或很少有观测点,而且观测点的方位偏向一边,不均匀,同时由于...  相似文献   
68.
引言自 1 993年中国气象局 ( CMA)和日本科技厅 ( STA)签订了中日合作项目——亚洲季风机制研究的协议以来 ,共有 1 1 3位中日两国科学家参与了此项合作研究计划 ,双方各自在科学杂志和专题文集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此合作项目的各子课题取得了以下科研成果。1 青藏高原地 -气相互作用的观测与分析( 1 )从 1 993年开始 ,在拉萨、那曲、日喀则和林芝先后建起 4个观测热量平衡的自动站。拉萨、日喀则和那曲建立了 3个观测积雪和冻土的自动站。日喀则和拉萨的积雪、冻土观测于 1 996年夏季停止。 1 997年在改则和狮泉河又建立了 2个自动…  相似文献   
69.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给农户生计发展带来了重大风险,而生计资本是抵御疫情冲击、阻断返贫危机的关键。论文以重点疫区湖北省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生计资本“结构—存量”多维视角出发,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分析疫区465户农户生计资本对疫情风险的抵御作用。研究发现:① 重点疫区农户生计资本总量不高,疫情可能诱发生计脆弱性但不是唯一要素,基层公共卫生建设也极为重要;② 生计资本对疫情风险有显著抵御效应,人力资本维度作用更为凸显,物质资本占比过高反而会削弱疫情应对能力;③ 农户生计资本结构与存量分布不均,家庭劳动力、健康投入、财富积累、居住环境、社会阅历等是核心要素;④ 疫后生计恢复主要依赖于人力与金融资本的积累,而帮扶关键在于应急和兜底保障,要根据区域农户生计特征拟定差异化的疫情常态防控举措。  相似文献   
70.
介绍了汶川地震灾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研制及应用,重点介绍了应用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于虚拟四又树技术的海量空间数据组织技术,同时给出了一些实际使用效果,指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为抗震救灾各类需要提供服务,能够为山区遥感影像的解译提供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