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304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是由鲤疱疹病毒2型(CyHV-2)引起的危害我国养殖鲫鱼(Carassius auratus)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为制备有效预防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灭活疫苗,以CyHV-2代表流行株CNDF-TB2015为疫苗株,以CSC细胞系进行病毒增殖,并采用不同浓度的病毒对不同规格鲫鱼进行攻毒,建立攻毒模型。结果表明,培养的病毒滴度达1010 TCID50/mL,以4×107TCID50/尾的剂量腹腔注射感染体重300 g的鲫鱼可造成100%的死亡率。对病毒灭活剂甲醛、β-丙内酯和BEI灭活条件进行筛选优化,对疫苗免疫佐剂763A、IMS1312、铝胶和M402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浓度为108.3 TCID50/mL的病毒液最佳灭活条件为终浓度10 mmol/L的BEI 37 ℃灭活72 h,疫苗制备最佳佐剂为水佐剂IMS1312。对灭活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最佳免疫剂量和有效免疫产生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要获得70%以上保护率的最小免疫剂量为8×106 TCID50/尾,最佳免疫剂量为4×107 TCID50/尾,在免疫4周后保护率可达80%, 5周后保护率达到100%。制备的灭活疫苗为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免疫预防提供了有力手段,也为其他水产动物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82.
利用海南东方近岸海域2014年至2015年间一整年的海浪观测资料, 分析了海浪的时间变化特征。观测时间段内, 有效波高最大值为4.03m, 平均值0.79m; 平均周期最大值为6.32s, 平均值为3.58s。该海域冬季波高较大, 秋季最小, 常浪向为SSW方向, 强浪向为WSW向。基于该长期观测数据, 文章亦研究了平均周期、有效波高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确立了该海域波高与平均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观测时间段内波浪能流密度的变化特征, 发现一年中能流密度大于2kW·m-1的频率为26%, 且从全年的计算结果来看, 观测位置处12月的波浪能较适宜开发, 但总体波浪能资源不够丰富。文章对于认识海南东方近岸海域波浪特征以及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3.
渤海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基于依赖波浪成长状态波令的表面风应力,提出了一个波浪和风暴潮潮汐运动相互作用的联合数值模式,实现了第三代波浪模式和三维风暴潮潮汐模式联合作用的数值研究,并结合渤海典型天气个例的研究,给出了渤海波浪和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机制和大小量级的定量估计。研究表明,对不同天气过程,波浪和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性质和大小不同;对强寒潮过程,对波浪影响主要由风暴潮所支配波高调制可达1m,在黄河口区一般达0.5m;对弱天气过程,对波浪影响主要由潮所控制,波高调制约在0.2m,联合作用模式给出的结果与实测更吻合。  相似文献   
884.
辽东湾氮、磷和COD环境容量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浩  尹宝树 《海洋通报》2006,25(2):46-54
一个原始方程海洋环流模式(POM)被用来模拟辽东湾环境动力场,同时用有限容积方法对描述氮、磷、COD等污染物输运过程的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效率。通过对仙人岛海域四个采样点的实测浓度和相应点上的计算浓度的比较分析,并结合试验数据确立了适合辽东湾污染物浓度研究的降解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种污染物进行为期一年投放的数值实验,初步估算了各种污染物在辽东湾的保有容量、经过开边界的交换率以及非保守过程(磷、COD)的削减率。  相似文献   
885.
天津近岸台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的改进,采用Flather-Heaps干湿网格法和两重网格嵌套的数值计算格式,针对天津近岸海域的地形和易受风暴潮漫滩灾害侵袭的特点,建立了天津近岸海域三维动边界风暴潮漫滩模型,对天津近岸区域台风影响下的风暴潮漫滩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选取7203,8509,9216,9711号典型台风过程,计算了风暴潮漫滩水位变化,通过与塘沽站点实测数据的比较,计算的增水曲线过程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基本能够真实反映天津近岸的风暴潮水位变化情况及漫滩范围。研究结果验证了改进POM模式为动边界数值模型并应用于浅海区域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886.
褐点石斑鱼不同组织4种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褐点石斑鱼7种组织(眼睛、肌肉、心脏、肝脏、肾脏、尾鳍、脾脏)的4种同工酶(EST、SOD、LDH、MDH)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褐点石斑鱼的4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由4个基因位点编码,具有多态性现象;肌肉SOD与其它组织SOD有明显差异;眼睛LDH酶谱酶带最多;MDH具有线粒体型(m-MDH)和上清液型(s-MDH)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887.
利用中国地震局的“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华北地区东部”(简称科学台阵3.2期)项目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地区26个流动台站连续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其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及1~20 Hz频段速度均方根值,研究西拉木伦断裂带东沿地区背景噪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频段背景噪声时空分布差异性显著,噪声源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微震频段背景噪声主要来自海洋活动,其中高频微震频段背景噪声没有时空分布差异;低频微震频段背景噪声有一定的时空分布差异,白天差异性相比夜间更突出,这主要因温度变化和观测井微变形引起;低频段,白天三分向噪声水平大于夜间,且水平向噪声水平和动态范围大于垂直向,主要因白天环境温度变化和地倾斜影响大于夜间,且水平向对温度和地倾斜比垂直向更敏感导致。  相似文献   
888.
为完成新疆天山中段重点预警区预警结果质量评估,对各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率、预警时效性、震级偏差、震中偏差进行统计分析。以2022年1月1日至8月31日新疆天山中段重点预警区内的24条人工正式速报地震事件为基础,对新疆地震预警工程中EEW系统、JEEW系统预警首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通过决策系统融合EEW与JEEW产出结果后进行发布,预警时效性小于10 s的预警地震事件7条,占比46.7%,震级偏差0~0.7,平均0.4,震级偏差全部小于1.0的地震事件占比100%,震中偏差小于10 km的地震事件14条,占比93.3%。综合分析,新疆两套地震预警系统对重点预警区内MS3.0以上地震事件基本都能产出预警结果,决策系统发布结果在准确性方面基本满足预警要求,预警时效性方面有待改进与加强。  相似文献   
889.
890.
针对利用数字照相天顶望远镜(DZT)测量地球自转参数中确定测站的瞬时天文坐标和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下的精确坐标问题,该文利用国家授时中心2017—2021年在丽江等多个台站的观测样机的长期测量数据,通过对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测站的数据解算,分析了不同测站的坐标测量精度及对UT1测量的精度影响。基于2017—2021年的观测数据,进行DZT测量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几个测站的长期测量精度相近,天文经度长期测量标准差约为0.05 as,纬度方向为0.03 as,对UT1测量影响小于3.5 ms,该结果可为DZT测量ERP提供精确的初始坐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