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德兴斑岩铜矿田内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伊利石:一是特征的热液蚀变矿物,它是在热液流体 作用过程中斜长石、云母类矿物通过伊利石化过程形成的,其结晶度(IC)和膨胀层含量受携 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控制;二是浅变质作用自身的产物,其结晶度远较小于前者,具2M1 多型,且不含膨胀层,是原始蒙皂石完全伊利石化形成的。作者发现,在斑岩体和接触带内 ,伊利石结晶度小的部位,蚀变程度强,矿化品位也高。  相似文献   
52.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拉脊山南坡一黄土剖面(P - 22)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古土壤层和现代土壤层的发育特征,讨论了其环境指示意义以及作为土壤母质的黄土的可能来源.初步结果显示:(1)与黄土高原、青海湖周边以及附近盆地的黄土相比,拉脊山南坡的黄土具有粘粒含量偏高、CaCO3含量偏低的特点.(2)P -22剖面古土壤层的母质为...  相似文献   
53.
在Mg/Ca比值为6的Lagoa Vermelha改良培养基中,对分离自青海湖湖底沉积物的梭菌(Clostridiumsp.)进行了为期100 d的碳酸盐矿物培养实验,同时还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矿物成分和形态进行了测定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培养实验的沉淀物数量始终多于无菌对照实验;在梭菌SN-1菌株作用下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合的变化趋势是方解石→方解石+单水碳钙石→单水碳钙石+方解石→单水碳钙石,而无菌对照实验产物中矿物的演化方向是单水碳钙石+方解石→方解石+单水碳钙石;在综合分析SEM和XRD观测结果的基础上,推测哑铃状矿物可能是高镁方解石,而球状矿物可能是单水碳钙石。  相似文献   
54.
本文主要探讨对中楚科奇金矿的分布规律及其标型特征,区内已探明金;锡矿的潜力极大,是俄罗斯主要的金,锡矿区,近些年来还发现了金-稀有金属矿床。中楚科奇金矿床矿化可划分为4种主要建造类型:层控金-石英脉型,金-银型,金-硫化物浸染型和金-稀有金属型。本区成矿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造-岩浆活化作用。中生代地层的金矿远景与金矿床的矿化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5.
穆龙套金矿田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福春 《贵金属地质》1996,5(3):228-233
本文介绍了穆龙套金矿的矿田构造,矿田地层,岩浆岩,变质作用,矿化特征,矿床成因等问题,特别指出,矿化与碳质关系不大,含碳量高的地段金品位不一定高,相反,含碳量低的地段金品位也可能很高。这一点与以前报道的穆龙套金矿与碳质关系密切的观点不同。  相似文献   
56.
宁镇地区的下蜀黄土记录了古气候变化的丰富信息,作为中国北方风尘堆积的南部边缘相,下蜀黄土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0cm间距系统分析了老虎山剖面的Rb、Sr含量和频率磁化率。结果显示,磁化率和Rb含量可以较好地指示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Rb/Sr比可以作为下蜀黄土化学风化强度的替代性指标;剖面的Rb/Sr比由下至上升高是南京地区12万年以来化学风化作用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关于广西龙头山金矿矿质来源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福春  朱桂田  朱金初 《矿床地质》1998,17(Z2):335-338
龙头山金矿为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以电气石化普遍发育而有别于其它陆相火山岩型金矿。通过对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配分和电气石化特征等的研究和讨论,认为龙头山金矿矿质具有多来源特征,Au、S、REE主要来自深部岩浆,PI,、B主要来自上地壳,成矿热液中的水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同生水的混合水。  相似文献   
58.
李福春 《世界地质》1998,17(2):12-13
岩浆熔体中硫的浓度李福春编译译稿收到日期19980104本文对已发表的有关岩浆硅酸盐熔体中主要挥发分(H2O、CO2、Cl)浓度方面的资料进图1岩浆熔体中S浓度分布直方图a.各类岩浆的总图;b.基性岩浆直方图;c.中性岩浆直方图;d.酸性岩浆直方图行...  相似文献   
59.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过程的氧、锶、钕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成矿热液流体的来源、作用范围、时空演化及Cu在热液流体中的行为和迁移方向等重要问题,对采集于该矿床南部不同蚀变程度的岩石进行了氧、锶、钕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与铜三斑岩铜矿成矿过程有关的热液流体至少有3种,包括高温岩浆流体、来自深部围岩的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岩浆流体,钕、锶同位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表明,在成矿流体形成及演化过程中,锶同位素值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有规律地升高(0.705→0.711),指示了矿床是因热液流体将成矿元素从岩体内部迁移到接触带附近富集而成的,它符合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模式,而钕同位素则相对稳定,可作为蚀变侵入体岩浆起源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60.
花岗质熔体中SnO2含量与结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锡石在花岗质熔体中的溶解度,是阐明花岗岩全岩型锡矿成因的关键。文章设计了以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为参数的两组熔化-结晶实验。试图模拟锡石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在花岗岩-HF-H2O体系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基础上,讨论花岗岩质熔体中SnO2含量与结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在岩浆条件下可以形成锡石;(2)随着结晶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加长,熔体中SnO2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表明其经历了由不饱和到过饱和,进而结晶出锡石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