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暗色微粒包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包体矿物学、显微结构和岩石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体演化与熔渣演化的关系模型,证实包体的前身是捕虏体,后者代表从盖层落入岩浆中的岩块,包体则是岩块部分熔融后的残余物。不同类型、不同形态、不同基性度的包体,代表了岩石原地熔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富云包体反映了熔渣演化的最后阶段,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熔融即与寄主岩浆混成一体,完成了从岩石到岩浆的整个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矿物组成及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自华南多个花岗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组成和微结构研究,发现包体中不管是造岩矿物还是副矿物,均存在新、老两个不同世代;包体的微结构大部分情况下也不是“火成结构”,而是以熔融结构为主,并且常多种结构共存,揭示包体是岩石部分熔融的残余物而并非来自岩浆的结晶。不同包体或同一包体从中心到边缘的矿物组成与微结构的差异,反映原岩部分熔融程度的不同,揭示其处于不同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3.
粤西云开地区基底变质岩系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粤西云开地区元古代变质岩系中存在拉伸体制下的顺层韧性剪切作用,形成顺层掩卧褶皱及相关的面理、线理构造,并遭受后期变形的叠加,其中褶皱至少有两期。由于横向置换作用强烈发育,使得这套层状变质岩系成为总体有序、局部无序的构造地层单位系统。  相似文献   
24.
珠江三角洲北部晚第四纪构造运动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的广州和佛山之间的西淋岗,近来发现了被抬升、掀斜及断裂切割的晚第四纪地层,经初步考察,地层由老到新分A、B、C三层:A层下为白色中细砂,向上过渡为灰黑色粘土,总厚约50 cm,其下花岗岩已深度网纹红土化;B层为灰黑~褐红色砂与粘土互层,总厚约4 m;C层为浅桔红色粗砂~棱角状砾石层,层理不发育。A、B、C三层总厚大于10 m,其中A、B二层均向南倾斜,前者倾角约30°;后者倾角4°左右,B层不整合地覆盖在A层之上,两者沉积间断清楚;C层则嵌入A、B层中。A、B、C三层构成顶面拔河约22 m基座阶堆积。若与区域网纹红土及临近的西、北江阶地对比,B层很可能属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B层明显被NNE向广从断裂东支断层以正断层方式错断53 cm,错断进入了C层。断层上方的氡气测量值高出背景值近3倍。西淋岗南面的珠江三角洲平原见全新世泥炭层(D层),厚约2 m,含大量水松古木,覆盖在棕红色~灰白色薄层砂层之上,再下为深度网纹红土化风化壳。上述现象不仅包含了珠江三角洲断裂活动的信息,也留下了新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和古环境变化的记录,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5.
广东从化高围拉辉煌斑岩产于广州-新丰断裂带内,含花岗岩、片岩、柳辉岩等多种类型包体。拉辉煌斑岩中的石榴石属镁铝榴石-铁铝榴石系列,为榴辉岩型石榴石。其中镁铝榴石含微量Na2O,为幔源榴辉岩型石榴石;而铁铝榴石属阿尔卑斯型变质作用榴辉岩型石石,可能暗示了古老基底曾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26.
广东梅县地区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南段之莲花山断裂带中。通过开展1:5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研究表明,广东梅县地区存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剥离断层和2个不同层次的剥离层组成,结合火山岩、侵入岩、沉积地层接触关系及高精度测年数据,讨论了该体系的形成时限,认为其形成和主导作用时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60 ~135 Ma),最大伸展期在145 Ma左右; 前人认为莲花山断裂为早古生代俯冲带,但研究表明,其构造属性为晚侏罗世形成的剥离断层。因此,政和—大埔断裂一带很可能也存在晚中生代的伸展构造体系,说明华南主要构造形迹奠定于中生代,这为华南主要热液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27.
"广东1∶5万厚街圩、小榄镇、容奇镇、太平镇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区内,第四系浅覆盖区面积占71%。在充分利用前人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地表路线调查、物探、遥感、钻探和钻孔第四系精细研究等方法开展工作。通过3 a的调查与研究,建立了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始自128 ka)5阶段(MIS5)海洋氧同位素海侵层序及地层格架;根据钻孔沉积物样品磁化率变化进行了地层对比及沉积旋回划分,为珠江三角洲第四纪研究奠定了基础;查明了测区NE、NW向隐伏主干断裂的空间展布及其活动性,为工程建设及防震减灾提供了基础资料;通过花岗岩类锆石SHRIMP U-Pb精确定年,提出了二长花岗岩存在于印支期花岗岩带并形成于晚侏罗世陆壳伸展构造环境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8.
广州萝岗花岗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形成于三叠纪的萝岗花岗岩类岩石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组成,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属“Ⅰ”型花岗岩类;但δ^18O(‰)值为+9.71 ̄+10.9,ISr为0.7111,又属高δ^18O花岗岩类和中等锶花岗岩范围。Nd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其成岩物质极可能源自古老的华夏古陆基底;SiO2-K2O图解和副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萝岗花岗岩类属深源岩浆侵入形成。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初步认  相似文献   
29.
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基本特征与成岩构造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粤中地区的印支期花岗岩类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等,各岩体沿近东西向区域性佛冈-丰良断裂带和高要-惠来断裂带分布,成岩年龄在(198~233)×106a之间,且总体上自南而北表现为成岩时代变新、岩石由偏酸性向中性变化的特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应属Ⅰ型花岗岩.锶初始值为0.7111~0.7181,Nd、Sr同位素特征的一致性,说明其成岩物质来源相似.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形成于印支运动碰撞造山之后,成岩物质均源自具中等锶初始值和地壳成熟度较低的早元古代华夏古陆基底.  相似文献   
30.
广州-佛冈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州-佛冈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类岩体ISr为0.7016 ̄0.7391,Nd同位素T2DM值在1.17 ̄2.27Ga之间。广佛地区极可能具有统一的属华夏古陆一部分的元古代基底,其Nd同位素T2DM值为2.11 ̄2.27Ga。具低T2DM值(1.17 ̄1.35Ga)的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的存在,表明广佛地区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有一定的地壳增长,相应花岗岩岩体的成岩物质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其中燕山晚期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