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561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运用电子探针Map图分析技术在碧溪岭石榴石橄榄岩的橄榄石中发现了磁铁矿针状出溶体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即同一岩石样品的橄榄石中针状出溶体既有前人发现的含钛一铬磁铁矿,也有本文发现的含铬钛磁铁矿和磁铁矿两种针状出溶体。研究认为,针状出溶体成分出现的差异可能是由于Ti和Cr在原始的β-橄榄石相中分布不均匀所致,这种出溶体的出现暗示这些橄榄石可能是由地幔特有的尖晶石结构相转变而成,为确定这些橄榄岩的来源深度和大陆俯冲过程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2.
对可可西里带西段卧龙岗二长花岗斑岩岩体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212.5Ma±3.6Ma的岩体结晶年龄.认为黑石北湖-三道河子岩浆岩带经历了晚三叠世同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   总被引:69,自引:9,他引:69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向延伸,由中亚诸国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山系与其间的大型盆地,中国境内北西、北东走向的山系与其间长轴近东西走向的盆地和蒙古西南部的低山戈壁等组成,东西延长近4000km,南北宽逾150km.天山山脉与两侧的盆地多以逆冲断层为界,盆地的基底下插于天山山脉之下.天山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主要由前震旦纪古陆碎块、古生代陆缘岩系和洋岩石圈残片等组成.从构造方面看,该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可以划分为15个单元.大致以东经90°线为界,以西地区南侧的南天山碰撞带为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北侧的古陆碎块和其间的碰撞带呈北西走向斜列展布,构成巨型帚状构造;以东地区为相间排列的近东西走向的古活动陆缘或岛弧及其间的碰撞带.天山山脉形成于古生代晚期古洋盆关闭以后,现今山脉的地貌特征则是新生代晚期地壳变动的产物.天山山脉形成以后的地质演化可以划分为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同碰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阶段、二叠纪早-中期幔源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和二叠纪晚期以来的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94.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大量天气实况和有关物理量格点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了2004年5月15日富宁特大洪灾的物理成因,揭示了其产生的环流场特征。  相似文献   
995.
将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的原理结合,对BP网络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收敛速度,并防止陷入局部极小。应用改进后的BP算法,建立了针对测井解释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定量计算了宝北区块的多口井的渗透率值,其解释结果及精度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6.
周春华 《地质学刊》2004,28(2):102-102
为了解江苏地勘单位实际情况,为省委、省政府管理和决策地勘工作服务,2 0 0 4年4月30日下午,省政府副秘书长陈蒙蒙一行在省地勘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胜海和局党组成员戴春潮等同志陪同下,来到江苏地质一队进行调研考察。在一队测试中心,陈蒙蒙副秘书长详细了解了测试中心的生产、经营、管理、测试过程及成果质量等情况,当听说一队测试中心是全局最大,在省内同类实验室中测试能力也属领先的时候,陈蒙蒙副秘书长十分高兴,勉励一队要不断加强科技进步,依靠科技释放出更多的生产力。考察中,陈蒙蒙副秘书长充分肯定了一队近几年来改革和发展所取得…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地球物理数据的特点,在标准EGA/VGA及TVGA图形卡上实现了地球物理数据的显示、分页保存及分页的快速显示技术。列出了源程序,对其使用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98.
朱铭  廖永胜 《岩石学报》1993,9(4):342-362
利用浅表土壤气中的He组分及Ar同位素进行油气田地球化学勘探,发现He不仅是油气藏的原始指示剂,而且是油气田通导的反映;Ar从气藏向地表迁移过程能发生同位素分馏,这吓分馏不仅对确定油气田的异常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反映了油气藏盖层的渗漏能力的大小。Ar是He,Ar,烃三参数的扭带,以以此建立了八种He,Ar,烃组合模型,提高了对油气藏的地球化学勘探的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999.
评估高温灾害的危险性变化,能够为区域高温灾害风险管理和制定减灾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选取高温日数、最高温度和平均高温强度3个指标,基于1961—2020年中国2517个气象站点日最高温数据和CMIP6情景模式比较计划中SSP2-4.5情景下12个气候模式提供的2031—2099年未来气候预测数据集,用核密度概率估计方法计算了4个重现期(即5、10、20和50年)下3个指标的取值,对中国未来高温危险性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 在SSP2.4-5情景下,中国的高温日数呈现出4个危险中心,分别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部、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交汇区域、西南地区中部和华南地区南部,并且高温日数从这4个中心向外逐渐减少;最高温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北部大于南部,东部大于西部。平均高温强度的分布则呈现出从华北地区南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西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向我国除青藏高原地区外的其它地区减少的趋势; ② 在SSP2.4-5情景下,随着重现期年限的增长,中国地区3个高温指标均呈增长趋势且增幅较大,并且高值范围也在不断扩大;③ 3个高温指标变化值均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聚集性,3个指标共同显示的热点区域包括西南地区北部和南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部和华北、华中地区的少部分区域,这些地区发生高温灾害的可能最大,同时根据高温日数变化和最高温度变化,东部地区西部发生高温灾害可能也较大,3个指标共同显示的冷点区域包括青藏高原地区东南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西部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几乎不会发生高温危险。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中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点区域,区内地震、滑坡泥石流、冰湖溃决、雪灾等灾种广泛发育,其灾害分布较广,灾损及其影响巨大,已成为高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高原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地震、滑坡泥石流、冰湖溃决灾害高危区位于高原南部和东部边缘大片区域,该区域也是高原多灾种频发地带,许多路网和管网均处于该频发地段,其潜在危害巨大。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空间异质性较强、冰冻圈发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广布,经济条件较差,这些因素形成了多灾种自然灾害发育的主要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高原受多致灾因子共同影响,各灾种承灾体多有重叠之处,亟须加强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管控研究。综合风险管控主导思路是决策者利用多灾种成灾机理研究结果,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以及各部门联防联控理念,全过程防范、减缓或规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具体综合风险管控策略如实时监测/观测、信息共享、部委会商、群测群防、防灾教育培训、保险承担、灾前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