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531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系统地考察中国大陆地区强震之后的早期余震概率预测效能及制约因素,以期开展适合板内地震活跃地区的“可操作”强余震概率预测,服务震后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等工作,本文采用充分利用震后早期小震信息的Omi-R-J模型对中国大陆的86个强震序列进行系统性的预测效能评估.通过连续分段滑动、拟合和余震发生率预测,对地震序列的早期模型参数、余震预测限度及其制约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利用N-test检验方法开展了分级分段分档预测结果的效能评估.通过对比1天和30天数据拟合参数的相关性发现,b、k、c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差别较小,而p值的相关性较弱,这或许和p值表示余震活动在长期内的衰减特性有关,Omi-R-J模型可在震后早期记录相对不完整的阶段更早的获得较为稳定的序列参数;利用Omi-R-J模型对中国大陆强震序列的预测结果显示,Omi-R-J模型对中国大陆早期的强余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总的预测有效率为81.16%,平均预测有效率为83.82%,预测过少的比例大于预测过多的比例,早期序列发育较差或监测能力有限的区域,其预测效果受到很大制约;地震序列参数k是影响地震数目的关键因素,而地震序列发育程度可能是影响震...  相似文献   
992.
协同主动学习和半监督方法的海冰图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冰遥感光谱影像分类中标签样本难以获取,导致海冰分类精度难以提高,但是大量包含丰富信息的未标签样本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协同主动学习和半监督学习方法用于海冰遥感图像分类。在主动学习部分,结合最优标号和次优标号、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以及增强的聚类多样性算法来选择兼具不确定性和差异性的样本参与训练;在半监督学习部分,利用直推式支持向量机,并且融合主动学习思想从大量未标签样本中选取相对可靠且包含一定信息量的样本进行迭代训练;然后协同主动学习分类结果和半监督分类结果,通过一致性验证保证所加入伪标签样本的正确性。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分别采用巴芬湾地区30 m分辨率的Hyperion高光谱数据(验证数据为15 m分辨率的Landsat-8数据)和辽东湾地区15 m分辨率的Landsat-8数据(验证数据为4.77 m分辨率的Google Earth数据)进行海冰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其他传统方法,该协同分类方法可以在只有少量标签样本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大量未标签样本中包含的信息,实现快速收敛,并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两个实验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0.003%和93.288%),适用于海冰遥感图像分类。  相似文献   
993.
994.
海南岛南部海区非线性内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在南海海南岛南部海域进行了内波观测实验,实验中使用了3条温度链组成链阵,来估计内波在该海区传播的方向和速度。实验中发现了非线性内波群的活动。对潮汐的测量表明,非线性内波群出现在海区的涨潮时刻。计算得到实验海区内波(非线性波群)速度约为0.54m/s。测量有效数据从29日10:00~30日14:00,只发现了一组非线性内波群,说明该海区的非线性内波群不同于别的海区所观测到具有半日潮周期的非线性内波。对非线性内波波形分析可以看出,KdV(Korteweg-de Vries)方程的dn2(x,t)解能比较好的描述得到的内波波形。数据表明非线性内波群在爬坡传播过程中随波包范围的不断扩张,波峰间距离有减小的趋势。对高频线性内波(非线性内波出现前后)的分析表明,高频线性内波中周期为15min~12min的波动成份的能量比较突出,这与非线性内波群中单个波包周期基本吻合,说明非线性内波群在传播扩张过程中其衰落的尾迹分散到了两个非线性波包之间的水体中。  相似文献   
995.
冲绳海槽中南部广泛分布一套浮岩类岩石,其中以灰白色酸性浮岩为主,化学组成相当于英安流纹岩,深灰色中基性浮岩零星出露,化学组成与玄武安山岩相当.研究表明本区浮岩属造山带地区火山岩,形成于强烈构造活动构造背景,稀土元素标准化模式相似,均表现为负铕异常,表明它们之间的同源性,并经历过不同程度不同的斜长石分异作用.除Sr和中部浮岩的Yb有明显亏损以外,其它微量元素均表现为明显富集,尤其是Ba、Rb、Th、La和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现为显著富集.  相似文献   
996.
依据2006年8月对渤海的大面调查和2005年7月对莱州湾的现场实测得到的渤海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夏季渤海表层海水pCO2的分布特征,并讨论了CO2的源/汇影响机制.调查结果表明:夏季渤海水-气界面pCO2在313~1 118 μatm之间,平均值为537 μatm,在渤海中西部沿岸区域(119°E~120.5°E,38.5°N~40°N)和辽东湾外东部沿岸(120.7°E~121.2°E,39.9°N~40.1°N)存在大气CO2的汇区,其面积大约占渤海面积的1/5,而渤海整体表现为大气CO2的源.河流等陆源输入支持了源区pCO2高值,而部分海域内水质较好,透明度高,浮游植物的生物活动是形成汇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海洋放射性原位监测相比于传统采样回实验室分析可以实现连续、实时、自动化监测。文中研究了基于大浮标的海洋放射性原位监测系统,使用放射性测量传感器测量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数据,使用GPS确定所测环境坐标,通过北斗通讯的方式将所测得放射性数据、位置信息等发送给岸站,岸站收到数据后计算并显示放射性测量传感器所测周围环境放射性数据能谱;研究设计了一种分包发送数据,数据丢包补发机制,解决海洋放射性数据量大、传输时间长、数据不全会造成解谱不准确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室长期实验验证,长期数据平均接收率达到98%以上,能够利用海洋放射性原位监测系统实现准确可靠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8.
西南极冰盖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是极地研究的重点之一.冰盖数值模式的模拟可以在缺乏观测数据的情况下获得研究区域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已经成为研究南极的一种重要手段.西南极玛丽伯德地靠近福特山脉和罗斯冰架,本文使用Elmer/Ice模拟了玛丽伯德地西部区域的冰流速场、温度场和应力场...  相似文献   
999.
对区内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濮深8 井原油母质来源于混源有机质,属在还原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高成熟原油。同时指出了沙三段下部的高成熟泥岩为其油源岩,油藏属于自生自储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00.
液态CO2播撒催化技术在河南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液态CO2的催化原理和催化技术,并根据催化后的雷达回波强度和雨量变化,分析了利用液态CO2催化技术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结果表明:对0~-5 ℃云层实施液态CO2作业后,影响区雷达回波增强,地面雨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