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我国沙尘的来源、移动路径及对东部海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micaps天气资料,通过对2000—2002年发生的42次沙尘天气个例的分析,重点研究了沙尘的源地、移动路径、入海地点及对不同海域的影响概率。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有70%起源于蒙古国,在经过境内沙漠地区时得以加强。沙尘粒子的移动和入海途径主要有3条:一是从内蒙古东部入侵的沙尘天气经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后进入渤海和黄海;二是从内蒙古西部入侵的沙尘天气经内蒙古西部沙地和黄土高原后进入渤海、黄海和东海;三是从青海东部扬起的沙尘长距离输运进入黄海、东海及西北太平洋。2000—2002年,63.9%的沙尘天气会影响到海洋,其中,影响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概率分别为27.4%、30.9%和12.3%,影响朝鲜海峡和日本海的概率为20.2%和9.2%。  相似文献   
22.
2000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明星所长和日本气象研究所中山嵩所长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日沙尘合作研究《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项目》的实施细则协议。 2000年春季我国华北地区多次遭遇沙尘天气,其频数之多,强度之大,为十多年来少见。它给当及广大下游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交通运输、人民的工作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再次引起了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政府部门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2000年 10月 16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科学技术厅关于…  相似文献   
23.
第七届全国气溶胶学术会议于1999年9月6~10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西安306项目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气溶胶、环境、气候。  相似文献   
24.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继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的第2颗探月卫星,其上搭载的伽玛射线谱仪(Gamma-Ray Spectrometer,GRS)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月表O、Si、Fe、Ti、U、Th、K、Mg、Al、Ca等主量元素.相比嫦娥一号伽玛射线谱仪,嫦娥二号的能量分辨率和探测效率都大大提高.描述了嫦娥二号伽玛射线谱仪的设计和性能测试结果以及在轨飞行的初步探测成果.  相似文献   
25.
PM2.5 aerosols were sampled in urban Chengdu from April 2009 to January 2010, and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for elements, water soluble inorganic ions, and carbonaceous matter. The annual average of PM2.5 was 165g m-3, which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measurements in other Chinese cities, suggesting serious particulate pollution issues in the city. Water soluble ions contributed 43.5% to the annual total PM2.5 mass, carbonaceous aerosols including elemental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contributed 32.0%, and trace elements contributed 13.8%. Distinct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its components, reflect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ources. Weakly acidic to neutral particles were found for PM2.5. Major sources of PM2.5 identified from source apportionment analysis included coal combustion, traffic exhaust, biomass burning, soil dust, and construction dust emissions. The low nitrate: sulfate ratio suggested that stationary emissions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vehicle emissions. The reconstructed masses of ammonium sulfate, ammonium nitrate, particulate carbonaceous matter, and fine soil accounted for 79% of the total measured PM2.5 mass; they also accounted for 92% of the total measured particle scattering.  相似文献   
26.
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因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8年1月1~31日和2月6~24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一个PM2.5样品,对样品进行有机碳、元素碳及水溶性离子分析,利用美国IMPROVE能见度方程计算得到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结果发现:冬季PM2.5 日均值质量浓度为89.0±53.4/μg·m~(-3),OC(Organics Carban)质量浓度为16.9±11.9μg·m~(-3),EC(Element Carbon)质量浓度为5.9±3.4 μg·m~(-3),水溶性离子总浓度为43.9±23.5μg·m~(-3).冬季大气消光系数均值为342±185 Mm~(-1).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主要贡献者为(NH_4)_2SO_4、NH_4NO_3、POM(Par-ticular organic matter)、EC和NO_2,对消光系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6.3%、14.5%、26.6%、17.4%和5.2%.  相似文献   
27.
北京秋季气溶胶化学成分的高分辨率观测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9月30日~10月6日在北京北三环和北四环之间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塔院内使用步进采样仪对气溶胶进行了高分辨率连续采样(每2h采集1个样品),并对样品用PIXE方法进行了元素分析,得到20种元素的浓度。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各元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日变化特征显著,早晚出现峰值。降雨期间Ti、Si、Fe等元素浓度急剧下降。S、Pb、Cl、Zn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气溶胶元素的富集因子很高。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秋季大气气溶胶主要源于土壤尘、燃煤尘、工业源和汽车尾气排放等。  相似文献   
28.
应用初步建立的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对工业革命以来甲烷的长期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将CH4、CO和NOx排放源方案进行了参数化。在考虑了CH4排放源以及对OH浓度有重要影响的CO和NOx排放源的长期变化的基础上,模拟了CH4和OH浓度自1840年到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工业革命前的大气甲烷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760×10-9和280Tg,1991年大气甲烷的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611.9×10-9和533.9Tg。而对流层中OH的数密度则由1840年的7.17×105cm-3变化到1991年的5.79×105cm-3,下降了19%。如果CH4、CO及NOx这三种排放源继续按给定的方案增长,那么到2020年大气甲烷的体积分数和年排放总量将增加为2090.7×10-9和966.2Tg,而OH的数密度将为5.47×105cm-3,比1840年降低24%。  相似文献   
29.
"实践八号"乳胶室探测器是我国首次用于空间观测高能电子及伽玛射线的乳胶 室探测器.介绍"实践八号"乳胶室探测器的设计原理、数据分析方法、设计过程和初步 观测结果等."实践八号"乳胶室探测器空间观测时间为15天,可探测的粒子能量范围为 100GeV~5TeV.  相似文献   
30.
2000~2002年青岛地区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象台沙尘天气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天气图资料,借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分析了影响青岛市的沙尘来源、移动路径,以及沙尘粒子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青岛市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一天中出现沙尘频率最高时刻是14时.影响青岛的沙尘暴天气主要爆发于蒙古国,在境内的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以及蒙晋冀长城沿线得到加强后到达青岛.影响青岛的沙尘天气移动路径主要是偏西和偏北两条路径,偏西路径是爆发于蒙古国的沙尘暴由内蒙古中部入侵,沿着山西北部-河北-山东-青岛的路径到达青岛;偏北路径是爆发于蒙古国的沙尘暴由内蒙古东部入侵,经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或科尔沁沙地至河北北部,再沿京津地区-山东-青岛的路径到达青岛.每年由青岛入黄海的沙尘粒子干沉降通量为51.3 g m-2a-1,春季的干沉降通量为o.20 g m-2d-1,整个黄海每天的总干沉降量为7.58×10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