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467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报道了粤北梅州地区霞岚杂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花岗岩(196±2)Ma,辉长岩(195±1)Ma,为中国东南部缺少200~180Ma期间的岩浆岩报道增添了新资料,又表明了滨太平洋构造域至少在195Ma左右已经开始作用于中国东南部.野外揭露的新鲜露头上,辉长岩与花岗岩之间有岩浆部分混合作用现象.辉长岩局部发育20~30cm的细粒边,从辉长岩往花岗岩方向逐渐变细;花岗岩中发育大量暗色细粒-微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边部有暗色矿物集中现象,部分界线呈截然、模糊或过渡关系;包体中出现针状磷灰石;辉长岩类与花岗质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式基本一致,其微量元素特征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二者年龄十分接近,且基性岩略晚于花岗岩形成.这些特征均表明,早侏罗世基性岩浆注入引起了深部陆壳物质的熔融,并形成了酸性岩浆,然后二者发生混合产生了霞岚杂岩.  相似文献   
172.
目前,砂土液化问题仍是岩土工程界重要的研究方向.鉴于砂土液化评价的复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集和贴近度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与专家打分法所获权重的组合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有效地避免了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该模型以一种新的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势的评价,并且结合实例应用,通过与现场标贯试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简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173.
论浙江平水群的划分和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测的浙江省浦江县蒙山剖面,建立二个地层单位层型:蒙山组和陈塘坞组,二组归并为平水群。平水群为岩石地层清理前所用的地层名称,本研究予以恢复并修订了它的含义。平水群下部为蒙山组细碧角斑岩建造,上部为陈塘坞组海相砂泥岩建造,与上覆地层双溪坞群为整合关系;它代表浙江省西北部最古老的基底。通过对层型剖面微古植物化石和同位素年龄的研究对比,提出平水群地质时代归属中-新元古代。   相似文献   
174.
雷暴大风落区的天气学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1 2008年山东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天气系统配置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分为四种类型:槽前型、槽后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边缘型和横槽型。春季和秋季以槽前型为主,6月和8月槽后型较多,副高边缘型只出现在7月。副高边缘型的对流不稳定能量最高,0~6 km风垂直切变最小;槽后型风垂直切变最大,对流不稳定能量也较大;槽前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大;横槽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小。在鲁西北和鲁中地区槽前型最多,鲁南地区槽后型最多,横槽型主要影响山东北部和半岛地区,副高边缘型主要影响鲁西北和鲁中地区。在内陆地区,春季大气湿度小,不稳定能量低、上下层温差大、0~6km风垂直切变大,大风指数大;夏季低层大气暖湿,对流不稳定能量高、风垂直切变小,大风指数小。鲁南地区产生雷暴大风的温湿条件比鲁西北和鲁中地区高。在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低层大气湿度大、温度低,对流不稳定能量小,大风指数较小,但是K指数、θse上下层之差和0~6 km风垂直切变较大,低层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月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75.
河南地区Pi2地磁脉动观测结果分析d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9月我们在河南信阳——汤阴布设了由6个测点组成的测线,对Pi2地磁脉动进行了同时观测,并对该南北测线上Pi2地磁脉动出现的同时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指出,Pi2地磁脉动首先出现在测线最南端的信阳测点,越往北同一变化出现的时间越晚.该区域地表的南北向似传播速度约为140km/s.基于Pi2地磁脉动随时间变化的不稳定性,以及基子波的可延伸性与局部化特性,我们选择合适的基子波形式,利用子波变换分析了Pi2脉动所含主要的周期变化成分的周期和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指出其周期和振幅都随时间有复杂的变化形式.   相似文献   
176.
海原断裂带内第三纪老龙湾拉分盆地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原断裂带内部发现一个第三纪拉分盆地 ,命名为老龙湾拉分盆地。根据卫片解译结果和野外地质调查 ,对该盆地内的地层沉积序列、地层分布、相关断裂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老龙湾拉分盆地发育于海原断裂内的最大斜列部位 ,盆地沉积受边界断裂控制 ;盆地内部沉积了巨砾岩、杂砾岩及紫红色 -灰绿色泥岩、桔红色角砾岩等地层 ,最大沉积厚度约 4 6 0 0m。老龙湾盆地内部地层不整合于不同的外围地层之上 ,根据对盆地内部沉积序列及外围第三系的区域对比 ,认为盆地沉积开始于中新世中期。由以上特征确定老龙湾盆地为海原断裂带内的第三纪拉分盆地。它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第三纪的走滑断层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177.
大青山山前断裂是呼包断陷盆地的主要控制断裂,西起包头市昭君坟,沿大青山山前向东延伸至呼和浩特以东的奎素一带,总体呈NEE走向,主断面向盆地倾斜,具有典型的正断层活动特点(图1)。自第三纪渐新世以来,断裂活动以北升南降的垂直差异运动为主,大青山峰顶与盆地面的高差最大达1300m。断裂北侧的大青山间歇性掀斜抬升遭受剥蚀,而呼包盆地长期沉降接受巨厚的沉积,新生界最大厚度达7600m(鄂尔多斯课题组,1988)。  相似文献   
178.
我们利用北京天文台太阳磁场望远镜在1983年投入试观测期间取得的资料,对该年6月份的一群黑子的磁场以及耀斑作了综合分析,得到一些结论。以光球纵场为边界条件,计算了常α无力场。根据挤压无力场耀斑模式,我们认为耀斑爆发的能量,来自异极性黑子的相互靠近。磁中性线的扭曲程度,反映了无力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9.
王先起 《地质论评》1985,31(6):195-501
1979—1981年,沙业学、刘福平、张兴荣及笔者等四人,利用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同位素年龄和相分析等手段,对蒙阴盆地的中生界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本文仅以我们采到的化石为基础,对各组的地质时代作些粗浅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0.
太阳耀斑的光球磁场和色球速度场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磁场望远镜安装了CCD图象接收处理系统后,得到许多精细结构的两维、实时磁场、速度场图。本文对其中观测的两群黑子,做耀斑磁场、速度场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异极性磁区相互渗透是普遍存在的,耀斑亮核均发生在异极性磁区相互挤压的前锋。这就为挤压无力场耀斑模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发现,在耀斑发生的区域,流场的方向是向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