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23.
冀西北后沟金矿床交代成因钾长石激光探针40Ar-39Ar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冀西北后沟金矿床是我国典型的钾化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床的形成与叠置于碱性侵入岩之上的钾交代作用有关.采用激光探针40Ar-39Ar微区定年法,测定交代成因钾长石的形成年龄介于176.7Ma至202.6Ma之间,相应的钾交代作用和伴生的金矿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早期;钾交代的脉动周期约为4Ma左右.  相似文献   
24.
北京二十里长山-平谷盆地MT测量与地层含水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东部的顺义二十里长山-平谷盆地进行了75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量.通过应用TE与TM联合模式下的Occam以及Rebocc二维反演方法获得的电性结构模型,揭示了该区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基岩顶部电性分布特征、断裂构造以及含水岩溶发育情况.测量结果表明,测区第四系覆盖层普遍富水,二十里长山断裂两侧为2个差异明显的水文地质单元,断裂构造控制了基岩中含水岩溶的发育;在平谷盆地,含水岩溶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呈现出一种上下相通的"网络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5.
张宝林  蔡新平 《矿床地质》1998,17(Z5):881-884
如何在砂金富集区内进一步寻找岩金矿,是世界各国找矿理论中尚未解决的难题。本文以黑龙江北部为例,建立了砂金富集区内的岩金找矿模式。认为该区丰富的砂金矿主要是近源侵蚀机械富集成因,在岩金找矿中应重视对物源区剥蚀程度及控矿构造的分析,以寻找有利的保存条件为目标。根据新构造运动对物源区造成差异佳剥蚀的特点,提出黑龙江北部应重点寻找与小型侵入体有关的斑岩型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运用该模式在黑河砂金富集区内寻找岩金矿取得突破,发现了3个岩金勘探靶区,其中一处具有大型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26.
将大地电磁测深用于寻找深层地下水,在北京东部平谷盆地实施3条剖面25个测点,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对部分测点实施Mohr圆阻抗张量分解技术;在自动反演过程中,引入Rhoplus和Rebocc反演程序。通过对反演解释结果的分析,认为测区第四系地下水含量丰富,断裂构造及含水岩溶发育。对比3条剖面的电性分布特征,推测存在走向NNE的区域性断裂F1,其所经之处控制基岩中含水岩溶的发育;与F1相交的NW向次级断裂带控制了另一深部含水岩溶发育区,不同方向的含水岩溶发育区因断裂构造相通,呈现“网络”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7.
建立了东天山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成矿格架,将该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分布新划分为7个带,四顶黑山发现寒武纪层状岩体,拓展了找矿空间。确认新近发现的卡拉塔格红山为上金下铜的“紫金山式”铜金矿床,成矿期为中生代,红山矿床氧化带中付针绿矾等7种矿物属国内首次发现。红山矿区中深部具寻找大型斑岩铜金矿的潜力,外围梅岭铜金矿区亦具有大型潜力。查明了白石泉—天宇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期次与产状和空间形态。建立了图拉尔根铜镍矿区的构造格架,确定了含矿岩体的侧伏方向,浅层地震和大地电磁测深探查发现已知含矿岩体向深部变大,在北侧还发现了新的矿致异常。经两万米钻探验证,在预测区见矿厚度达50~260 m, 岩体延深加大(200 m→800 m)、延长变长(600 m→1 300 m),规模已到大型。  相似文献   
28.
豫西洛宁沙坡岭隐伏多金属矿找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宁沙坡岭多金属矿赋存于花山岩体与太华群变质岩的外接触带附近,上宫—小池沟地球化学异常带的东延部分,区内已发现金、铁、铜、钼的矿化,热液活动纷繁复杂,蚀变强烈。本文采用地质观察、伽玛能谱测量、偏提取化探、地面高精度磁测等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初步勘查,结果表明该区存在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9.
以往地表找矿的主要标志是各种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异常 ,而如何建立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的标志 ,则正在探索之中。关于成矿物质沉淀的原因 ,目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其一是成矿元素的化学迁移形式与沉淀条件 ,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分析和实验结果 ;其二是含矿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化学和力学机制 ,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 ,对于含矿流体集中沉淀的原因却涉及较少 ,而这一点正是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研究的核心 ,也是成矿理论能否有效地指导找矿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 ,通过对比研究世界各地典型的石英脉型、隐爆角砾岩型、夕卡岩型、蚀变…  相似文献   
30.
张宝林  蔡新平 《地学前缘》2000,7(B08):231-237
目前流行的岩金矿床分类方案是依据地表已遭受一家剥蚀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理论而建立的,为了有效地开展隐伏岩金矿体定位预测工作,必须重新认识和划分矿床类型,弄清哪些特征真正具有可比性,文中分析了现有分类方案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金矿的“特殖性”,提出应简化矿床类型、将成矿区带作为分类的目标,将成矿系统作为分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