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7 毫秒
41.
基于CMIP5模式鄱阳湖流域未来参考作物蒸散量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测未来气候情境下鄱阳湖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的时空分布可为流域水资源的优化管理,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利用鄱阳湖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历史ET0;基于同期美国环境中心(NCEP)再分析数据及2006-2100年CMIP5中CNRM-CM5模式在RCP4. 5和RCP8. 5情景下的预测数据,经统计降尺度模型(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SDSM)模拟和偏差校正,预测流域未来ET0;通过Mann-Kendall检验、普通克里金插值和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了流域1961-2100年ET0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NCEP再分析资料与流域ET0建立的逐步回归降尺度模型模拟效果较好,CNRMCM5模式降尺度模拟结果经偏差校正后,精度明显提高,适宜流域未来ET0的预估.鄱阳湖流域在基准期1961-2010年ET0整体上呈减小趋势,空间分布上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RCP4.5、RCP8.5情景下未来3个时期鄱阳湖流域ET0较基准期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局地略有突出;无论是在基准期或是未来情景下的3个时期,ET0均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在RCP8.5情景下,鄱阳湖1961-2100年干旱指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流域的干旱状况随时间加剧,2011-2100年间流域绝大部分地区由湿润区转为半湿润区,干旱指数自南向北递减,赣江流域将是鄱阳湖流域未来干旱风险的重点防范区.  相似文献   
42.
1654年7月21日甘肃省礼县8级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复杂的构造几何特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和一系列北东向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为一条北东东向的左旋走滑活动断裂,错断了含有仰韶文化红色陶瓷片的一级阶地堆积物,阶地面上断层陡坎高约1.5m.沿断裂带发现冲沟的左旋位错量为3~10m,晚更新世黄土中残留的断层陡坎高4.5~8m.其中两条冲沟中发现裂点,高3.5~3.9m,距断层陡坎的距离为16m.礼县—盐关—罗家堡—天水镇一带发育大量的滑坡,长轴走向与礼县—罗家堡断裂一致,滑坡体后缘、侧壁陡峭,出露晚第四纪黄土,鲜有植被覆盖.礼县—罗家堡断裂为1654年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综合分析认为,受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被西秦岭北缘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和岷县—宕昌断裂围限的礼县次级地块向南东滑动可能导致了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生.断裂北、南两侧地壳电性结构的差异为强震的孕育提供了深部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43.
选取2007年至2010年ML≥3.0的49个地震,重点研究该时间段内山西发生的5次ML4.0以上的地震,通过snoke方法的计算结果,与仅用振幅比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noke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利用逐日平均气温和24小时累积降水量资料研究了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极端天气事件的特征。还利用TIGGE(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资料中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以及中国气象局(CMA)提供的集合预报资料进行多模式集成预报试验。结果表明,2008年初中国南方1/3以上测站的降水偏多达50年一遇,50年一遇的低温还出现在贵州和湖南西部。利用滑动训练期消除偏差集合平均(R-BREM)方法对地面气温做24~216 h预报,发现其预报技巧明显高于单个模式预报和其它多模式集成方法的预报技巧。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地面气温96 h预报的均方根误差作为标准,R-BREM方法能将中国东南部地区的气温预报时效延长到192 h。R-BREM方法还能有效地提高降水预报的准确率,24~192 h小雨预报的TS评分明显高于单个模式预报及其它多模式集成预报的评分,但72 h预报例外。对于24~192 h中雨预报,R-BREM方法也较单个模式及其它多模式集成预报方法的预报技巧高。   相似文献   
45.
运用CUM-AIC方法处理泰安地震台水平摆观测资料,发现其2011年10月13日河南省范县和山东省鄄城交界发生的4.3级地震前存在异常信号,分析显示该方法能较好地提取潮汐形变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46.
选取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不同震级,不同地点的地震事件,按照中国地震局的编目要求对波形进行WA仿真处理,对比仿真前后的震级大小,找出其中存在的偏差,为地震资料的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д????????ò???????????????????????????ε??????????????????????????????????????????????????????????????????????????????????????????????????????????????????????????????????????硢??????????????????Ч??????????????????????????????????????????С??  相似文献   
48.
广西栗木花岗岩是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含锡、钨、钽、铌矿的稀有金属花岗岩,发育一些紧密共生但结构有明显差异的岩石。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热动力学原理对这些特殊地质现象进行成因分析以了解相应的岩浆演化过程,得出的结论构成了岩浆演化的动态证据链并相互印证,且与热动力学方程检验结论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气—液分异是稀有金属花岗岩最重要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机制。当富水岩浆上升侵位时,岩浆发生大规模的气—液分异作用,形成新的熔体相和大量夹带气相的气泡。新的熔体相因饱和水压尸(H_2O)的突然降低而过冷却结晶形成斑状结构岩石,气泡则上升迁移至不同部位,随后破裂再次发生气—液分异形成残余气流体和残余熔体相。残余气流体进一步交代先结晶的斑状结构岩石形成蚀变带花岗岩,或者结晶形成伟晶岩。残余气流体还是金属成矿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岩体内带的蚀变花岗岩型锡铌钽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残余气流体对花岗岩的自交代作用有关,而岩体顶上带的岩脉型钨锡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残余气流体在围岩裂隙中的结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9.
利用2012-12~2014-02获取的13景高分辨率TerraSAR-X影像,采用PSI时序分析技术监测唐山矿地面沉降。该技术以短时空基线为准则生成47幅差分干涉图,选择强度稳定性和频谱相干性较高的相干目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基于最小二乘法获取唐山矿区域相干目标的地面下沉速率和沉降时间序列。结果表明,唐山矿有两个地面沉降中心,分别位于矿区东北和西部方向,最大沉降速率达58.2 mm/a;2013-06~09矿区出现回弹现象,而在其他时间段内地面呈近似线性下沉。通过对比高程误差改正前后的直方图可以发现,本文采用的两次回归分析方法对降低地形残余误差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0.
张蕙  梁向军  董春丽  张玲 《山西地震》2010,(4):17-26,39
选取山西地震台网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产出的数据,运用“十五”和“九五”两种定位系统的的定位软件进行处理,对比定位参数之间的差异。初步认为,山西台网“十五”期间的定位结果是可信的,与“九五”的定位结果差异不大。JOPENS系统的单纯型法是比较优的定位方法,适用于网内、网缘和网外的近震;HYP2000法适用于网内近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