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锂铍金属是世界关键金属资源,矿床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发生在大陆地壳。但大陆地壳中锂铍元素的迁移-循环规律及不同锂铍矿床间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本文系统地总结与梳理了大陆地壳结构与物质循环特征和不同类型锂铍金属矿床间的成因联系,提出大陆地壳锂铍循环-成矿系统的概念与模型,并将大陆地壳锂铍的迁移与循环划分为四个过程:变质过程、深熔过程、花岗岩浆过程、花岗质岩浆岩风化、淋滤与蚀变的浅-表生过程。沉积岩中锂铍元素在变质过程中可富集到一些变质矿物中,一些富锂铍黏土矿物也在变质过程转变成新的富锂铍变质矿物(如绿泥石、云母与堇青石);地壳深熔过程使得锂铍元素从变质矿物中释放出来并聚集在花岗岩浆中,麻粒岩相深熔(如黑云母脱水熔融与堇青石分解熔融)可能是锂铍大规模成矿的主要熔融方式;绝大多数锂铍矿床与花岗岩浆及其岩浆岩有关,是花岗岩浆与花岗质岩浆岩在不同演化阶段与不同方式富集成矿的结果;浅-表生过程对锂铍花岗岩-伟晶岩和流纹岩与流纹质凝灰岩的物理化学改造,可形成盐湖卤水型锂矿床、黏土型锂矿床以及各种次生锂铍矿床。变质过程中锂铍的迁移与富集机制,大型-超大型花岗岩-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形成条件与关键控制因素等问题,是亟待研究与思考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东准噶尔琼河坝桑德乌兰斑岩铜钼矿区含矿花岗斑岩透长石、石英斑晶粒内破裂构造发育,锆石普遍发育具核内破裂构造或碎裂状的核。破碎的锆石核与透长石、石英斑晶可能形成于深部岩浆房。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破碎变形的锆石核年龄为442.2±3.5Ma,锆石环带的年龄为412.7±3.3Ma,前者代表破碎变形锆石的形成时间,后者代表斑岩侵位与结晶的时间。Hf同位素结果显示,破碎的有核锆石与其外环带具一致的εHf(t)初始值与tDM2模式年龄,它们可能为同一岩浆或成因相同的岩浆不同阶段结晶的产物。这意味着琼河坝地区在早古生代(至少在442Ma)就开始有弧岩浆活动。幔源特征的εHf(t)值(10.3~15.1)与较老的模式年龄(tDM2=469~761Ma)显示形成研究区花岗斑岩的岩浆可能源于晚元古代-奥陶纪玄武质地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23.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成矿阶段及成矿元素统计分析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西斑岩铜钼矿位于东准噶尔北塔山-纸房-琼河坝岛弧带东段琼河坝地区,属形成于断裂背景下的斑岩型矿床.脉状矿化是该矿床主要矿化类型,不同脉体有一定生成顺序.早期钾化阶段形成磁铁矿钾长石石英脉、硫化物钾长石石英脉、及高温阶段磁铁矿碳酸盐脉.进入硅化作用阶段后,形成磁铁矿石英脉、辉钼矿石英脉、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黄铁矿石英脉及少硫化物石英脉.成矿作用后期形成不含或少含硫化物的石英脉、碳酸盐脉.结合矿化蚀变带内地化元素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特征,初步将蒙西铜钼矿成矿作用分为早期构造挤压作用成矿期和岩浆热液作用成矿期.岩浆热液成矿期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时期,可细分为高温成矿阶段和中低温成矿阶段,分别对应形成Mo,Cu的富集矿化.  相似文献   
24.
冀西北后沟金矿床交代成因钾长石激光探针40Ar-39Ar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冀西北后沟金矿床是我国典型的钾化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床的形成与叠置于碱性侵入岩之上的钾交代作用有关.采用激光探针40Ar-39Ar微区定年法,测定交代成因钾长石的形成年龄介于176.7Ma至202.6Ma之间,相应的钾交代作用和伴生的金矿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早期;钾交代的脉动周期约为4Ma左右.  相似文献   
25.
云南北衙表生金矿形成与保存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云南北衙地区表生金矿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等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其特殊的形成与保存条件。认为北衙地区的表生金矿是“古砂矿”,它的巨大蕴藏量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形成与保存条件:丰富的原生金矿为其提供充足的成矿物质,特别发育的古喀斯特洞穴为“古砂矿”提供了特殊的储存空间,强烈的气液爆破作用形成的热水角砾盖层为其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26.
北京二十里长山-平谷盆地MT测量与地层含水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东部的顺义二十里长山-平谷盆地进行了75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量.通过应用TE与TM联合模式下的Occam以及Rebocc二维反演方法获得的电性结构模型,揭示了该区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基岩顶部电性分布特征、断裂构造以及含水岩溶发育情况.测量结果表明,测区第四系覆盖层普遍富水,二十里长山断裂两侧为2个差异明显的水文地质单元,断裂构造控制了基岩中含水岩溶的发育;在平谷盆地,含水岩溶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呈现出一种上下相通的"网络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7.
徐兴旺  张学勤 《地质科学》1998,33(2):147-157
新疆觉罗塔格韧性挤压带发育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石炭系东西向火山-沉积建造中,由一组走向东西、产状陡立的透入性片理组成。眼球状结构、平行带状结构和菱形网状结构是韧性挤压带不同构造区亚带的排布格式,它们相对变形带主界面而言具有很好的对称性。片理构造、拉伸线理构造、同生褶皱构造、布丁构造、压力影构造、碎斑构造、粒内面理构造、位错构造和矿物光轴优选定向等韧性构造形迹发育,这些不同尺度的韧性变形构造形迹的组构都具以片理面为对称面而呈现出对称的特征。韧性挤压带横分为3个亚带,3个亚带岩石形变相变和应力应变等方面都呈横向对称状分布。“奶油饼”结构是韧性挤压带的应变结构。该韧性挤压带成因于南北两侧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的南北向水平共轴挤压作用,形成于255Ma至280Ma(早二叠世),压扁机制是该韧性变形带的变形机制,它的力学性质表明该韧性变形带不应属于南北两大板块之间的俯冲-剪切带,其成因可能与板块孤后盆地的对称开合有关。  相似文献   
28.
新疆哈密黄山韧性挤压带变形砾石具超塑性拉伸的特征,变形砾石平均棉球体长短轴比(X/Z)大于10.变形砾石的微观构造、超微观构造、石英组构、及变形砾石拉伸量与砾内石英颗粒轴比(X/Z)和砾内面理间隔(D)关系等的综合研究表明,挤压及其所导致的砾内矿物的细粒化和拉伸及砾内面理间隔的减小是砾石超塑性拉伸的重要变形机制。变形砾石粒度大小和岩性对砾石拉伸变形具一定的敏感性。另外,随着拉伸应变量的增大,硅质岩砾石石英组构有从V型极密、小圆环带、交叉环带向Ⅷ型极富和Ⅰ型极密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9.
将大地电磁测深用于寻找深层地下水,在北京东部平谷盆地实施3条剖面25个测点,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对部分测点实施Mohr圆阻抗张量分解技术;在自动反演过程中,引入Rhoplus和Rebocc反演程序。通过对反演解释结果的分析,认为测区第四系地下水含量丰富,断裂构造及含水岩溶发育。对比3条剖面的电性分布特征,推测存在走向NNE的区域性断裂F1,其所经之处控制基岩中含水岩溶的发育;与F1相交的NW向次级断裂带控制了另一深部含水岩溶发育区,不同方向的含水岩溶发育区因断裂构造相通,呈现“网络”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0.
建立了东天山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成矿格架,将该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分布新划分为7个带,四顶黑山发现寒武纪层状岩体,拓展了找矿空间。确认新近发现的卡拉塔格红山为上金下铜的“紫金山式”铜金矿床,成矿期为中生代,红山矿床氧化带中付针绿矾等7种矿物属国内首次发现。红山矿区中深部具寻找大型斑岩铜金矿的潜力,外围梅岭铜金矿区亦具有大型潜力。查明了白石泉—天宇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期次与产状和空间形态。建立了图拉尔根铜镍矿区的构造格架,确定了含矿岩体的侧伏方向,浅层地震和大地电磁测深探查发现已知含矿岩体向深部变大,在北侧还发现了新的矿致异常。经两万米钻探验证,在预测区见矿厚度达50~260 m, 岩体延深加大(200 m→800 m)、延长变长(600 m→1 300 m),规模已到大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