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91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平流层臭氧纬向分布季节变化和行星波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郑彬  陈月娟  施春华 《高原气象》2006,25(3):366-374
通过分析1992—2001年的HALOE卫星资料,给出了各纬度带平流层的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结构,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的特征,同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平流层行星波的结构及其与臭氧纬向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季节差异较大,在两半球的夏季平流层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较均匀,其它季节在中高纬的臭氧混合比高值区有一些扰动,并且随着纬度的增大其扰动加强,其中冬季它的扰动最强,这些都与平流层的行星波有相同的特点。对这两种资料进行波谱分析发现,在冬半球臭氧混合比在中高纬的纬向扰动有明显的1波信号,并且与位势高度的1波扰动有相同的位相,因此认为臭氧纬向扰动主要是由行星波引起的,并且在中高纬主要是1波的影响;而低纬地区由于不满足行星波上传的条件,所以臭氧纬向分布不受行星波的影响。分析行星波扰动对臭氧的输送作用也表明,行星波的扰动确实引起臭氧在经向上的输送,从而造成臭氧纬向分布的不对称,并且由于基本气流的输送作用,使得臭氧纬向扰动与行星波造成的原始扰动有一个位相差。  相似文献   
22.
应用MICAPS客观物理量资料,对丽江市2006—2011年82次强对流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水汽大多处于高湿或中等湿度状态,一般暴雨时700hPa比湿大于等于9g/kg,冰雹时大于等于6g/kg,或700hPa相对湿度暴雨时大于等于80%,冰雹时大于等于60%;热力状况大多处于高温、高热、高能和对流不稳定状态,部分在川滇间有明显的能量锋存在,特别是暴雨,一般沙氏指数SI小于等于0℃、K指数大于等于35℃、丽江假相当位温θse大于等于68℃,丽江与西昌或成都间的θse差大于等于10℃;动力条件则大多表现为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有利配置,部分中高层有明显的冷平流,特别是冰雹时,一般700hPa涡度大于等于0×10-5s-1,300hPa以上任一层涡度小于等于-30×10-5s-1,或700hPa层以上任一层温度平流小于等于-1×10-5℃·s-1。  相似文献   
23.
基于ArcEngine的数字高程模型更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M技术,以ARCENGINE所提供的类库和凸包算法,实现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更新的边界检测和利用矢量地形数据采集更新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方法。保证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精度,可以满足数字高程模型的现势性需求。  相似文献   
24.
无人船是海洋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目前已在海洋调测和防务领域广泛应用.本文从无人船系统的组成、应用领域和发展现状出发,归纳总结无人船的关键技术,并研究其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水面机动载体,无人船关键技术包括特型平台设计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3个方面,其核心是围绕任务内容、载荷原理、使用环境特点,以应用设计、功能开发为主体的系统集成和应用.现阶段无人船主要作为传统海上工作方法的补充,在遵守、参照现有各种法规、技术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搭载已成型的船用任务载荷,按照载人船舶的作业模式、施工惯例投入各种应用.未来随着材料技术、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健全,无人船将逐步成为一种独立的技术手段,形成一系列新的作业模式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5.
南通海岸线长206千米,毗邻海域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15米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55.3万平方公顷,其中-2米以上滩涂面积9.3万平方公顷、0米以上辐射沙洲面积7万余平方公顷、潮间带滩涂的宽度3~11千米。养殖用海是南通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中面积最大、涉及面最广的用海类型。2002年《海域法》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养殖用海  相似文献   
26.
枯竭型油气藏储气库一般采用套管射孔完井方式,注、采气需要“缓进大出”,要求储层与井筒良好沟通.针对枯竭型油气藏储气库射孔完井工艺复杂、要求高、地层保护难度大等特点,阐述了射孔方式及工艺优选、射孔参数优化、射孔压实带改造技术、多级负压起爆技术等内容.该项射孔完井技术在中石化文96储气库13口井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借助MITgcm模式使用二维非静力近似在水平方向采用不等间距网格,模拟了陆坡非旋转重力羽状流的流动。模拟显示陆坡上的重力羽状流的运动比较复杂。通过数值实验,发现改变地形或调整冷源强度都会影响沿陆坡下沉的低温高密度水的羽状流形态,潮汐亦会对重力羽状流有一定的影响。经计算发现在陆坡处,Richardson数小于1/4,宜发生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并由卷挟导致环境流体与高密度流体混合,沿着斜坡加速下滑。  相似文献   
28.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氮、磷、硅)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2个航次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群岛深海盆沉积物的孔隙度?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2个航次的沉积物间隙水的NO2-N,NO3-N ,NH4-N,PO4-P ,SiO3-Si含量,1997年冬季航次平均为4.68,43.84,115.68 ,6.85,425.71μmol·L-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平均为2.72,36.86,31.40,10.10μmol·L-1;平均扩散通量,1997年冬季航次为0.03,-14.07,121.70,0.25,72.54μmol·m-2·d -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为0.10,-11.74,40.47,-0.56μmol·m-2·d -1?NH 4和H4SiO4 是扩散量最大的2种组分,而HPO2-4 和NO-2的扩散量极小?  相似文献   
29.
渤、黄、东海夏季环流的三维斜压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拉格朗日时均观点描述环流,建立起潮流与准定常流共同占优势系统中的陆浅海环流模型,并诊断计算了夏季渤、黄、东海的三维环流图。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渤、黄、东海主要流系的特征。对照冬季结果,对渤、黄、东海环流的季节变化做了阐述。从环流垂向分量的分布图上,可发现渐闽近海、长江口外存在较明显的上升流区。另外,对夏季渤、黄、东海的热盐环流和潮致余流分别进行了模拟,发现它们均能在黄海构成一逆时针向的五流系统,这对形成和维持夏季黄海冷水团的存在有重要作用。热盐环流的模拟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环流含有“热成流”的成分;通过Lagrange余流的计算发现环绕黄河冷水团的环流还含有“潮成流”的成分。  相似文献   
30.
河口有孔虫的搬运作用及其古环境意义(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五、河口有孔虫群的搬运与潮汐作用其实,在强烈水动力条件下,底栖有孔虫可以呈悬移状态搬运的事实,早已见诸文献.英国在英吉利海峡一带(Murray 1965;Murray et al.,1982),美国在加里福尼亚岸外(Lidz,1968;Loose,1970)等处,都报道了浮游样品中有底栖有孔虫出现.长江口与易北河口类似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这种搬运作用在河口有孔虫埋葬群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潮汐河口的潮流可以使一定大小的有孔虫空壳泛起,甚至使固着不牢的小个体活有孔虫脱离基底、卷入潮流,然后搬运到水动力弱的地区与较细粒沉积物同时沉降堆积.相反,在河流或潮流强盛的粗粒沉积区,细小的壳体与细粒沉积物一起被冲刷而去,留下比较粗大的壳体.当然,下一次强烈的潮汛或者风暴,还可以将细粒沉积物中的壳体连同矿物颗粒一起重新掀起,发生再悬移作用,直到最终埋葬为止.上述长江口内洪水期与枯水期底质中有孔虫丰度与壳径的重大差异,肯定与这种再悬移作用造成的粒度再分配有关.但是无论如何,总是壳体与矿物颗粒一起发生分选,有孔虫壳径与沉积物粒径相应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