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龚缨晏 《地图》2009,(2):134-137
16世纪初,在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圣迪耶(Saint-Dié,今属法国)有一所学校,聚集了一群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翻译托勒密的《地理学》,并且根据欧洲人在海外探险中所获得的地理新知识来绘制新的世界地图。  相似文献   
102.
龚缨晏 《地图》2009,(4):144-147
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是人类的天性。当人们把周边的环境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后,就有了地图。人类绘制地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史前时代,但表示整个世界(包括已知和未知的)的“世界地图”,则是文明时代的产物。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现今所知最早的“世界地图”也发现于此。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龚缨晏 《地图》2008,(4):124-127
《卡维里奥世界地图》是19世纪在巴黎的一批海事档案中发现的,绘在羊皮纸上,大小为:115厘米×225厘米,现藏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此地图没有绘制时间,但有一段用葡萄牙文所写的说明:“这是热那亚人尼古拉·卡维里奥绘制的”。它绘成的时间很可能是在1505年。  相似文献   
106.
龚缨晏 《地图》2008,(6):122-125
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托勒密的杰作《地理学》在古代西欧失传后,却被阿拉伯人继承下来了。文艺复兴时期,托勒密的《地理学》重新被介绍到西欧,并形成了多种版本。到了16世纪,一些根据全新的地理知识而绘制出来的世界图,也被附在托勒密的《地理学》一书中。  相似文献   
107.
利用覆盖常州市武进区2007—2011年共21景的ALOS/PALSAR影像,通过InSAR影像短基线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地面沉降监测,获取形变时间序列和平均沉降速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搜集的武进区19个水准点数据对SBAS结果进行验证,对比两者结果,吻合度高,最大与最小偏差为10.6mm和0.3mm,验证了短基线方法在武进这种平原地区进行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8.
针对节理化岩体的自身特点,提出沿岩体层面产生的应力集中以及层面与节理之间的残余完整岩桥破坏,将可能导致岩体产生复合式滑移破坏。在室内利用岩石三轴刚性伺服机,通过模型试验对岩体的层面和一组与层面正交的节理的情况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结构面性状和围压对复合式滑移破坏的影响,给出了在贯通性结构面(层面)倾角、非贯通性结构面的以及围压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节理化岩体发生复合式滑移破坏的条件以及破坏面特征。最后在与前人的试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可靠的结论,期望为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正确评估节理化岩体的破坏模式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9.
晏鄂川  王明华  余子华 《岩土力学》2006,27(Z1):643-647
三峡库区某岩质滑坡的变形失稳涉及到地质、环境、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针对该滑坡的变形破坏规律和诱发机制,拟采用削坡、抗滑桩、排水系统等加固措施,以确保滑坡整体和局部稳定,其中加固方案的长期有效性将是整个治理工程的关键。通过对大变形数值方法以及滑坡治理工程措施特点的分析,认为在研究滑坡治理工程大变形问题时采用非线性大变形数值方法更加合理,加固方案的优化设计采用了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分析(FLAC3D)法,通过对滑坡区位移场以及破坏区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将各项加固措施及其组合工况的治理效果进行对比优选,最后确定出以抗滑桩和削坡为主、排水为辅的最优加固方案。该方案的治理效果已被实践资料所证实,其中的部分方法和结论对三峡库区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罗红明  唐辉明  晏鄂川 《岩土力学》2006,27(Z1):844-848
由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及参数选取的问题,基于固结理论的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大差异,沉降预测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灰色系统理论成功地解决了许多信息不完全的预测问题,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灰色模型的建立,是以等时距原始数据作为前提条件的。由于在实际应用时所获取的数据往往不是等时距的,难以建立其预测模型。为了克服灰色模型以上缺点,对灰色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不等时矩的预测模型。将不等时距灰色预测模型应用于武汉阳逻电厂烟囱基础沉降中,并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对烟囱基础沉降全过程数值模拟,通过跟踪关键监测点的位移与实际监测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等时距灰色预测模型精度较好,可以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