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1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揭示循化盆地沉积物对古气候及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指示作用,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方法对循化盆地中新世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成、微观形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为主, 绿泥石、高岭石和坡缕石含量较低; 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及伊利石结晶度变化特征指示, 在23.1~21.2 Ma期间, 古气候以温暖潮湿为主; 21.2~14.3 Ma期间古气候以冷干为主, 出现短暂的相对暖湿时段; 14.3~10.6 Ma期间, 古气候以相对暖湿为主; 10.6~9.3 Ma时期, 气候以冷干为主; 9.3~5.2 Ma期间, 气候虽有冷干与暖湿波动, 但总体上以暖湿为主.在21.2 Ma和5.8 Ma时期发生的明显强降温事件, 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82.
造山带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造山期和成山期。造山期地质调查一直是我国区调工作的重点,调查的内容以区内基础地质特征研究为主。而成山期地质调查过去一直被忽视,这也正是当前“扩大区调服务领域”所要探讨的问题。造山带成山期区域地质调查重点是:①造山带隆升的过程与特点;②山脉隆升的环境效应;③造山带现代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笔者结合东昆仑造山带1∶25万冬给措纳湖幅和兴海县幅区调,对成山运动和环境变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3.
唐古拉山地区广泛出露早新生代陆相红层, 确定这些红层的时代对认识青藏高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沱沱河组上部的孢粉化石组合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 且主要为三沟和三孔沟类, 包括栎粉属 (尤其是小栎粉和小亨氏栎粉) 、楝粉属、坡氏粉属和三孔沟粉属等, 具孔类花粉很少, 大部分属种为古近纪常见分子;组合中出现少量鸡爪勒粉属、唇形三沟粉属、山萝卜粉属、管花菊粉属等草本植物花粉;并含有零星古老类型的成分, 如克拉梭粉属、五边粉属和江汉粉属;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低, 蕨类植物孢子零星.基于孢粉组合特征分析, 认为沱沱河组上部的地质时代为始新世中晚期, 为进一步完善了该区新生代地层系统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秦祁昆接合部二叠纪沉积建造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秦祁昆结合部及邻区.二叠纪时, 研究区以南祁连构造地层带为界, 呈现北陆南海对峙格局: 北部的中祁连、北祁连和阿拉善主要为一套砾岩、砂岩和泥岩为主的河湖相沉积; 南祁连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灰岩沉积; 南部西秦岭和东昆仑主要是以半深海-深海浊积岩、玄武岩和海山碳酸岩盐为主的多岛洋沉积.本次1∶25万临夏市幅和定西市幅地质填图中, 笔者在西秦岭与南祁连结合部位的甘肃夏河县甘加一带, 发现一套早-中二叠世小洋盆玄武岩和碳酸盐岩海山建造, 与秦昆结合部布青山-花石峡-兴海一带的早-中二叠世多岛洋沉积建造可以对比.晚二叠世, 北部的秦祁结合部仍为半深海-深海浊积岩沉积, 而南部秦昆结合部则转换为前陆-磨拉石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85.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层型及点(“金钉子”)定位我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极大地推动了PTB及二叠
系和三叠系研究进展。在简要介绍地层单位与全球界线层型与点建立的相关概念、术语和有关规定、地层划分的主要种类及其地
层单位术语的基础上,以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中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为研究实例,综述了该金钉子剖面牙
形石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研究现状。煤山D剖面构建了目前全球最完整的PTB地层牙形石带序列,为研究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生
物残存和复苏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坐标系,也为相关的地质事件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6.
为了揭示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早更新世的气候环境演化,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古地磁对位于东昆仑山系东段的阿拉克湖断陷盆地早更新世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的成分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含有少量的高岭石.伊利石结晶度在0.280~0.513°之间,反映伊利石结晶度存在明显的差别.古地磁分析结果显示,磁化率介干14.85×10-6~214.20×10-6SI之间,平均为68.41×10-6SI,也存在着明显的变化.ω(Kao)/ω(I Ch)比值在0.11~0.22之间,反映不同时期沉积物中高岭石与伊利石、绿泥石之间相对含量的变化.ω(Kao)/ω(I Ch)比值、伊利石结晶度以及古地磁分析结果的变化特征,均反映了东昆仑阿拉克湖的古气候经过了从冷干到温湿的气候变化,而沉积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以及相对较高的伊利石结晶度和偏低的磁化率值则说明早更新世阿拉克湖地区的气候总体以冷干为主.  相似文献   
87.
旋回地层学:地层学解读时间的第三里程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围绕对地质时间的认识,地层学取得了从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3次里程碑性的重大进展.以生物地层学为基础并与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技术相结合建立的、以百万年为计时单位的地质年代表既创造了地层学的辉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学对精确数字定年的不懈追求和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功能.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简要回顾了地层学解读时间的漫长过程,阐述了旋回地层学概念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旋回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在科学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以广西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海相碳酸盐地层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了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在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基础上构建高分辨率,并能与人类社会时间接轨的地质时间坐标的广阔前景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8.
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划分、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与揭示陆块区和造山系(带)的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的功能。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长期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的实践经验,在前人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和详细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总结了这些大地构造相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别标志,不仅丰富了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内容,而且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资源预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大地构造相的鉴别也是厘定大地构造单元属性、划分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9.
东昆仑巴颜喀拉浊积盆地二叠纪火山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昆仑巴颜喀拉浊积盆地内沿扎拉依-哥琼尼洼断裂带及约古宗列断裂带的断夹块内出露有一套二叠纪马尔争组火山岩, 火山岩呈构造岩片形式产出, 扎拉依-哥琼尼洼断裂带火山岩岩石组合主要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 少量玄武岩具枕状构造, 岩石SiO2含量均匀, TiO2的含量较高, ALK的含量较低, 为拉斑系列的玄武岩, 玄武岩稀土总量较高, 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型, 与洋岛型火山岩的稀土配分曲线相一致, 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较富集, 高场强元素及重稀土元素较平坦,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较富集的洋岛环境, 少数为洋中脊的构造环境.约古宗列断裂带火山岩岩石组合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 岩石SiO2含量较高, TiO2含量较低, 均 < 1%, 为钙碱性系列火山岩, 玄武安山岩的稀土配分曲线与扎拉依-哥琼尼洼断裂带一致, 而英安岩的轻稀土富集程度高, 与岛弧高钾安山岩的稀土配分曲线相吻合, 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根据扎拉依-哥琼尼洼断裂带两侧火山岩成分的差异以及断裂带两侧巴颜喀拉群碎屑物成分的差异, 可以把巴颜喀拉山三叠纪浊积盆地进一步划分为北亚带和南亚带.   相似文献   
90.
大地构造相在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不同的造山带是由不同的大地构造相单元组合而成, 大地构造相的划分揭示了造山带的基本框架和形成演化的规律.在对东昆仑造山带1∶2 5万冬给措纳湖幅地质填图中, 以时间演化和大地构造背景为主线, 根据不同演化阶段、不同部位出现的构造古地理单元、盆地类型和物质建造类型, 对填图区大地构造相进行了较精细深入划分, 共划分出七大相类、2 1种相, 如扩张洋脊相、分支(扩张) 海槽相、碳酸盐岩海山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深海平原相、大陆碎块相、前陆盆地相和磨拉石盆地相等, 编制了1∶2 5万冬给措纳湖幅大地构造相图和造山作用过程与大地构造相演变图.大地构造相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化了造山带填图中的地层单元空间配置关系和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的研究, 较全面细致地揭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造山带形成、物质组成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