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西缘的同1井(TX1)在寒武系之下钻遇一套火山岩,本文对该套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这套火山岩可分为上下两段,分别为杏仁状辉石安山岩和角闪石英安岩,属于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安山岩锆石U-Pb年龄(747±12Ma)表明该岩浆弧发育时代为新元古代。同1井钻揭的火山岩与卡塔克隆起上塔参1井(TC1)钻揭的闪长岩(744.0±9.3Ma~790.0±22.1Ma)和花岗闪长岩(757.4±6.2Ma)成岩时代一致、形成环境相同,表明横亘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古隆起带(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古城虚隆起)起源于一条新元古代陆缘岩浆弧,塔里木盆地的基底是由新元古代造山作用拼合的基底。以中央隆起带为界,南、北塔里木的基底性质和成盆演化过程可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2.
针对我国现在城镇用地规划管理部门分析决策的现实和发展趋势,基于当前GIS在该领域研究的成果,已经构建了城镇用地的多目标优化规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需求目标分析、系统结构设计以及模块的功能界定,在此基础上开发基于GIS的用地规划分析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33.
利用1988年、2002年、2005年的武汉地区TM遥感影像,选取通用性较强的普适单通道法进行地温反演,得到3个时期的地表温度图、地表均温和标准差的变化情况。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得到不同时期武汉地区的土地利用图。围绕这3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地表温度反演结果,探索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与温度分布的关系,并对武汉地区热岛状况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4.
提要:利用2013年春季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拐子湖地区的沙尘暴加强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该地区典型流动沙面晴天、扬沙和沙尘暴三种天气背景下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差异,同时对沙尘暴过程中近地层风沙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风速增加沙尘天气强度逐步提升且沙尘天气来临前风速、风向均表现出明显的调整现象,此后爆发过程中风速、风向相对稳定。随沙尘天气强度的增加气温逐渐减小且沙尘天气过程中地面呈利于沙尘起动的暖干状态,同时地面气压不断升高。悬浮的沙尘会导致拐子湖流动沙地各层地温有减小趋势,但减小程度相对较弱,使沙尘天气下各层地温仍保持良好的梯度变化和正弦型日变化趋势。拐子湖流沙地春季起沙风速为6.5m/s,输沙通量垂直分布状况在20cm左右具有明显的分段现象。地表100cm内总输沙量的50%和90%分别集中在地表20cm和56cm高度以内。观测期间整个5月地表0~100cm高度内的输沙通量为420.96kg/m。  相似文献   
135.
一种适用于深海长基线定位的自适应分层声线跟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海定位中,声线传播距离长,声速剖面层数多,采用分层等梯度怕线跟踪法运算量大,会明显降低定位的计算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分层声线跟踪法,根据声速梯度的变化情况对声速剖面数据进行自适应分层,保留主要声速层以减少运行时间。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36.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自然资源全域管理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潍坊市北部盐碱地保护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经过实践检验的盐碱地保护利用成功路径、方法、模式,包括扩大农业生产空间、营造绿色生态空间、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拓展产业项目用地空间等,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复垦耕地,合理进行项目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7.
中风压钻进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煤矿井下沿煤层瓦斯抽采(放)钻孔中风压压风钻进工艺及设备的发展情况,介绍了中风压钻进工艺和配套设备的选择、研制以及在丁集矿和成庄矿的钻进工艺试验,证明在松软突出煤层的沿煤层瓦斯抽采(放)孔钻进施工中,中风压钻进工艺较为理想、是值得推广的钻进工艺。   相似文献   
138.
王毅  鞠鹏  张盾 《海洋科学》2018,42(10):125-136
生物污损是海洋工程材料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新型防污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可见光催化防污技术绿色、广谱、高效,在海洋防污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可见光催化防污材料和作用机理的角度,阐述了近年来在钒酸盐半导体材料体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污材料,基于钒酸盐的可见光催化防污技术有望在海洋防污领域中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9.
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区和变形样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经历了晚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多期构造变形叠加复合使盆地内构造变形复杂多样。由于各期构造运动影响的范围、应力作用方式不尽相同,因而盆地不同地区的构造变形样式、圈闭类型和分布特征各不相同。西北部构造区( 带) 发育“鱼鳞”状冲断推覆构造;东北部构造区( 带) 以雁列状展布的冲断构造为主;东、西部构造区( 带) 发育近直线状冲断构造;南部构造区(带) 发育“瓦垅”状推覆构造;中央构造区变形较弱,以隆坳变形为主,发育少量正断层和逆断层。各构造区(带) 发育了特征不同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140.
丽水-椒江凹陷断裂构造运动学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毅  姜亮  杨伟利 《地质科学》2000,35(4):441-448
丽水-椒江凹陷是晚白垩世以来发展起来的大陆边缘裂陷盆地.本文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计算了丽水-椒江凹陷不同构造部位各裂陷伸展期的盆地伸展量、伸展系数和伸展率.研究表明:研究区晚白垩世至古新世裂陷作用具有"幕式"渐进发展的特征,可划分为三个裂陷伸展期:早期(晚白垩世)的断陷主要由相对分散、独立的小断陷组成,控制半地堑凹陷的主断层主要以书斜式(domino-style)为主;中、晚期(古新世)的断陷由相互连通的半地堑凹陷组成,其主干断层以犁状(listric)或坡坪状(ramp-flat)正断层为特征.研究区不同构造部位其水平伸展率不同,表现为水平伸展量由南西向北东由大变小的特征,最大伸展期亦表现为由南西向北东变晚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