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3篇
地质学   18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文章通过对大量前人构造地质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多元信息资料的分析,认为胶东中生代花岗岩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形成于华南-华北克拉通后碰撞挤压和伊泽奈崎板块快速斜冲剪切的双重构造环境及其后的拉张构造环境。胶东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受控于经历了韧-脆性剪切、挤压-拉张复杂变形叠加的大型构造岩带,同时也受控于被断裂叠加的花岗岩接触带。根据铅、硫等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地质构造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以太古宙胶东岩群绿岩和深成岩组成的结晶基底,不排除煌斑岩浆带来部分深源物质;根据流体包裹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判断成矿流体为大气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流体;成矿条件为中低温(380~100℃),低压(86~5.4MPa);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125~100Ma),成矿与燕山晚期拉张环境下的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属环太平洋成矿带中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32.
蒙古国是我国的近邻,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产资源进行了初步总结,较详细介绍了欧玉陶勒盖(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额尔登特(Erdenet)铜钼矿、查干苏布尔加(Tsagaan suvarga)铜钼矿、图木尔廷敖包(Tumurtiin Ovoo)锌矿、乌兰(Ulaan)铅锌矿、博洛(Boroo)金矿、阿斯加特(Asgat)银矿、博尔温都尔(Bor Ondor)萤石矿、布伦汗(Burenkhaan-I)磷矿、库苏古尔(Khovsgol)磷矿、哈尔赞布雷特(Halzan Buregtei)稀土矿、玉古兹尔(Yugodzer)钨(钼)矿、塔旺陶勒盖(Tavan Tolgoi)煤矿和道尔脑德铀矿等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目的是为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3.
采用SHRIMP测年技术对玲珑金矿区成矿后花岗斑岩脉的锆石进行了U Pb年龄测定,获得岩脉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平均年龄为119.4 Ma,同时获得大量的继承锆石年龄,范围从3 114~127 Ma。继承锆石年龄显示,胶北地体前寒武纪经历了中太古代的陆核生成阶段;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地体增生阶段;古元古代孔兹岩系的沉积阶段;新元古代蓬莱群盖层形成阶段。整个古生代,地体处于稳定的隆升受剥蚀状态,没有明显的岩浆活动。三叠纪,华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郯庐断裂带形成。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后碰撞的巨大挤压作用导致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壳增厚,玲珑和蚌埠荆山等花岗岩生成。中晚侏罗世,郯庐断裂带发生了巨大的左行平移,胶北地体从蚌埠—五河的东部推移到现在的位置。早白垩世,郯庐断裂由左旋压扭向右行拉张转化,导致胶北地体上郭家岭岩体生成。中晚白垩世,郯庐断裂发生了大规模的拉张,导致沂沭裂谷、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金矿床形成和隆起区大量脉岩侵入。  相似文献   
34.
五台山区太古宙铁建造型金矿成矿流体性质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区铁建造金矿经历初生成矿作用和叠加成矿作用。初生成矿作用形成于变质峰期之后 ,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矿石富含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 171~ 2 55℃ ,压力 0 .12~ 0 .31GPa。流体成分模式Au -H2 S NaCl-CO2 -H2 O。氢氧同位素具变质水和雨水双重性 ,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热液 ,受雨水混合。叠加成矿作用可能受岩浆活动影响 ,矿石富含CO2 包裹体 ,均一温度 30 6~ 385℃ ,压力 0 .6~ 1.0 5GPa ,流体盐度较高 ,成矿流体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35.
新泰市岳家庄金矿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泰市岳家庄金矿区位于鲁西地区中南部的下港 -化马湾 -蒙山构造岩浆杂岩带内。该杂岩带发育在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中 ,并经受了韧性剪切带和多期次脆性断裂活动的改造。带内分布有燕山期脉岩、火山岩和以金为主的多金属元素组合异常 ,因此是有利的金矿成矿构造带。本文通过对岳家庄金矿区控矿构造体系的详尽分析 ,认为韧性剪切带属中温中部构造层次的压剪性韧性变形。它与雁翎关岩组的复合部位是金富集的有利部位 ,而与北西向脆性断裂叠加部位则是更为重要的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36.
采用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选取16个地层、构造、火成岩及其接触带和化探数据变量。每一种预测方法,抽取了与金矿资源有关的676×16的原始数据矩阵,并且建造了金矿资源和地质环境之间的数学模型以预测区域金矿资源远景。采用的数学模型有:因子空间的欧氏距离、因子分析和特征分析法,其结果绘制在综合成矿预测图上,共圈出8个1级金矿远景区。本区已知的金矿床、矿点均落入了预测区内,并首次圈定了一些新的金矿远景区,有待进一步详细勘查工作的证实。  相似文献   
37.
38.
39.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划分是近年来该区成矿规律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以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中蒙合作完成的该区1∶100万建造-构造图和成矿规律图的基础上,对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区带进行了统一厘定和划分。该区Ⅰ级成矿域隶属于古亚洲成矿域和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可划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南蒙古和塔里木3个成矿省、12个成矿带和21个成矿亚带。滨太平洋成矿域划分出大兴安岭和华北陆块2个成矿省、4个成矿带和15个成矿亚带。研究提出,蒙古的欧玉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嘎大型-超大型斑岩型矿床成矿亚带向西与中国的东天山-北山成矿亚带相连,为该区寻找同类型斑岩型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0.
对蒙古国南戈壁Harshatewula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精确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6.4±1.1Ma,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本次所测岩体年龄是迄今为止该区获得的较为可靠的直接测年数据,为北山构造带、哈尔力克-大南湖岛弧带与蒙古戈壁-天山古生代岛弧岩浆岩带为一条古生代岛弧岩浆岩带的认识提供了年龄依据,对该区构造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