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重庆东南部重晶石-萤石矿床主要赋存于早奥陶世碳酸盐岩地层中,层控特征明显,NW向断裂为主要的含矿控矿构造。为了探讨重庆东南部重晶石-萤石矿的成矿机理、成矿物质来源与演化,本文选取了彭水地区冯家、朗溪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重晶石-萤石矿床,对其地质特征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均显示,重晶石-萤石矿床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在成矿物质来源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稀土元素分析结果则表明,重庆东南部重晶石-萤石成矿带上的矿床(点)为同期形成的;矿石的δEu、δCe异常证明成矿环境是高氧逸度的开放体系,Tb/Ca-Tb/La关系图与La/Yb-?REE关系图显示,研究区重晶石-萤石矿床为热液成因,且与岩浆活动无直接成因上的联系,成矿物质来自沉积岩地层。封存的地层水及大气降水通过水/岩反应将成矿物质汇聚于热流体场中,构造运动和地层温压梯度致使成矿热液沿构造带上涌至早奥陶世碳酸盐岩地层中成矿,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成因-断裂带充填交代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32.
深水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力流和底流是深水环境下的两大基本流动体制,对二者交互作用的研究是当前沉积学研究的前缘和薄弱环节.底流及底流改造沉积物在岩芯上具有上部侵蚀面、双泥层、牵引流成因的各种层理等识别标志;底流成因的漂积体在剖面上呈现透镜状单元、迁移性特征及波状发射等地震反射特征.本文通过综述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认为依据某段地质时期内深水盆地中主导沉积机制的不同,将重力流与底流的交互作用分为以下4种表现形式:①底流对前期重力流沉积进行改造;②重力流对前期底流沉积进行改造;③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主导同一地区的沉积以及④底流与重力流同时作用于沉积物.相对海平面变化、气候(冰期~间冰期)变化、构造活动、地形地貌等因素,主要通过影响重力流与底流机制的相对强度大小,控制深水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进行.中国南海具有重力流与底流交互沉积的优越地质条件,发育有单向迁移水道、沉积物波等特色沉积记录.加强现今海流观测,对于南海底流循环格架的建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3.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早中新世东部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白云凹陷东部钻井、岩芯和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及钻井岩芯分析,证实了白云凹陷在23.8~21 Ma之间除存在北部物源外还存在来自东沙隆起的东部物源体系,从而扩大了白云凹陷深水碎屑岩沉积研究领域。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和沉积相分析,建立了东部沉积体系沉积及演化模式:该体系在低位域形成海底扇沉积;水进域形成碳酸盐岩和硅质碎屑岩混合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高位三角洲沉积,其主要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控制。  相似文献   
34.
本文基于对覆盖全区的二维地震资料研究,在珠江口盆地识别出了大型的陆架坡折及多种小型坡折带,包括侵蚀坡折带、沉积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不同的构造背景发育了不同的坡折带类型。自30Ma年以来,坡折带总体呈向北迁移的趋势。古近纪一早中新世中期以各种小型坡折带为主,主要控制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等浅水沉积的展布;早中新世中期至今,由于陆架一陆坡体系已形成,坡折带以陆架坡折为主,控制了陆架边缘三角洲及海底扇等较深水沉积的发育。  相似文献   
35.
管道工程的实施以海底土体为依托,预先查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是管道设计、施工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影响着管道的安全.利用东海气田群海底管道路由区所获取的振动样品、钻孔样品和室内测试资料及原位海洋静力触探(CPT)资料,分析了浅层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定量估判了地震作用下土体液化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工程地质评价要...  相似文献   
36.
根据杭州湾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和地球物理探测所获得的资料,将杭州湾常见的地质灾害分为活动性地质灾害和限制性地质灾害.对杭州湾常见的地质灾害因素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特别是潮流冲刷槽、古河道、软土、滑坡、砂土液化、浅层气等与海洋工程密切相关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危害性等,为本区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提供基础资...  相似文献   
37.
南海晚中新世-上新世红河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河沉积体系为南海西北部近期新发现的大型远源沉积体系,其主要发育于南海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重点利用大量二维地震剖面资料,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对晚中新世-上新世红河沉积体系的识别特征以及平面展布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红河沉积体系在晚中新世-上新世演化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地震反射特征的分析,可以识别出三角洲、水下下切水道、海底峡谷、水道堤岸复合体以及海底扇朵体等沉积;依据红河沉积体系的平面组合和展布特征,可将晚中新世至上新世的红河沉积体系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0.5~5.5 Ma(SQ1、SQ2)为红河海底扇发育阶段,以发育大型“三角洲-水下下切水道-海底扇”为特征;5.5~3.6 Ma(SQ3、SQ4)为限制性海底扇-中央峡谷发育阶段,以先发育限制性海底扇,后发育大型海底峡谷为特征;3.6~1.8 Ma(SQ5、SQ6)为红河沉积体系衰弱阶段,在研究区内以红河沉积体系主体不发育,海南岛陆坡发育为特征。红河沉积体系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产物,研究红河沉积体系除有利于制定油气勘探方向外,还有助于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恢复、红河袭夺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海洋三维温盐流数值模拟研究的有关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海洋三维温盐流数值模拟使用的海洋模式和数据同化方法、在中尺度数值预报和再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所需支撑条件三方面,简述了国内外研究有关进展和问题。表述了开展大范围分辨中尺度乃至次中尺度涡的高分辨率海洋三维温盐流数值模拟正在研究的有关问题,扼要说明提供相匹配的高性能计算机模拟平台的必要性。初步探讨制约该研究快速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9.
李华  王英民  徐强  唐武  李冬 《古地理学报》2013,15(5):741-750
以地震资料为基础, 对南海北部第四系深层等深流沉积进行了研究。南海北部水深约1200~3000m范围内发育大型长条状漂积体、限制型漂积体、陆坡席状漂积体及沉积物波。大型长条状漂积体外形为丘状, 水道在靠陆一侧发育。限制型漂积体主要沉积于地形突起之间的地势相对低洼处, 外形多平坦, 水道较为发育。陆坡席状漂积体外形为席状。沉积物波面积较大, 部分与漂积体伴生。深层等深流在自北东向南西沿南海陆架运动过程中, 在中上陆坡由于地形变化相对较大及科氏力作用影响形成螺旋型等深流, 进而产生次生环流, 形成大型长条状漂积体及限制型漂积体。在中下陆坡因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等深流为层状水流, 多形成陆坡席状漂积体。本研究不仅能提高对南海深层等深流沉积的认识, 还能为油气勘探服务。  相似文献   
40.
从分潮数目选择、调和常数稳定性优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选择11个主要分潮用于潮位推算,并利用邻近长期站对中短期验潮站调和常数做差比订正,显著提高了中短期验潮站的潮位推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