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钌的测定常采用二元络合物的分光光度法。然而具有抗磁形式结构的钌(Ⅱ)离子,与适当的试剂能够形成强发光的化合物,因此文献曾报导过钌(Ⅱ)的荧光测定。但是,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钌(Ⅱ)和8—羟基喹啉的反应产物在水相进行荧光分析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22.
23.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基础之上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标志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4.
从贻贝斧足肌中提取了多酚氧化酶和芳基硫酸酯酶,前者能作用于邻苯二酚和邻苯三酚,但不作用于对苯二酚;后者能作用于底物硝基邻苯二酚硫酸酯(P-NitrocatecholSulphate)。应用硫脲和NaHSO_3及KH_2PO_4和Na_2SO_3,均能抑制幼贝和成贝分泌足丝进行附着,抑制浓度分别是10—15mmol硫脲,2—4‰NaHSO_3;1—5mmol KH_2PO_4,1—3mmolNa_2SO_3,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贻贝足丝的形成过程是足丝酚蛋白的单宁化过程,同多酚氧化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5.
罗启后 《沉积学报》1983,1(3):59-68
四川盆地中西部(图1)上三叠统(即原“香溪群”)几个主要砂层的沉积环境,经与许多古今沉积对比,发现它们与现代河口地区的水(海)进河床充填砂体(简称水进河床砂体或水进河床沉积,下同)颇为相似,于是将其定为此种微相类型。所谓水进河床充填砂体,是水进期间沉积物填充河湖(或海)交汇地带的河道所形成。这种沉积体,近年来先后在我国长江口、珠江口、滦河口的现代沉积中被发现。据报导,非洲的尼日尔,美国的密西西比与拉瓦卡等河的河口附近亦有此类砂体存在。从许多古代沉积的实际资料看,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水进期的河道充填砂体更常见。  相似文献   
26.
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岩石成因——对岩石圈拆沉作用的约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造山后脉岩组合是在寄主岩基冷却之后形成的,可能是造山带应力场转换的标志。昆仑造山带早中生代末期以及太行山-燕山造山带晚中生代花岗质岩基中广泛出露这种类型的脉岩,可划分为煌斑岩质,玄武质,闪长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和富硅花岗质等5组。主元素和痕量元素分析表明它们是不同的原生岩浆固结的产物,相互之间不存在重要的分离结晶,同化混染和岩浆混合作用的关系,因而要求软流圈/岩石圈系统不同圈层的源区岩石同时达到部分熔融的条件。结合已有的高温高压实验,区域岩石圈结构和地质事件序列的分析,认为岩石圈拆沉作用是造山后脉岩组合形成的最合理触发机制。简单热模拟表明,软流圈窗顶界埋深达到一定深度时(例如昆仑造山带为82km),可以满足处于不同深度位置的中性麻粒岩,基性榴辉岩和地幔橄榄岩同时发生部分熔融。这时,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可以有6~8个产生岩浆的位置。热的软流圈物质快速涌入软流圈窗,不仅触发地幔岩的减压熔融,也可能导致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挤压转换为伸展,为岩浆的快速侵位创造了条件。所提供的岩石成因模型可以更合理地解释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地质特征,主元素和痕量元素特征,也可以满足同位素体系变异所要求的条件。  相似文献   
27.
利用准地转涡度方程导出包括外源和摩擦耗散的强迫广义KdV-Burgers方程,分析表明,外源和耗散的存在是孤波质量和能量变化的原因,耗散使孤波质量和能量随时间呈指数减小。数值计算结果指出,移动性孤波和外源的相互作用,使孤波移速减小,振幅增大;在无耗散情况下,失谐参数α较小时,由于孤波迅速离开外源强迫区,因此不利于阻塞的形成;小耗散的存在,迫使相互作用过程中孤波在外源强迫区附近来回振荡传播,大大增加相互作用时间,可能是造成外源区附近局地阻塞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8.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复杂。甘肃省水化学分析工作始于1956年,最长的连续系列有25年,一般为10年多。全省有86个水质站(部分己撤销),布设在59条大小河流上,站网密度为5280公里~2/站,基本上能控制水中离子的变化。笔者通过对大量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回归,得到了当地电导率和离子总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中风病良方大全》中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方剂成方规律。方法:搜集《中风病良方大全》一书中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方剂,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统计中药频次,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决策树分析,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得到有效方剂355首,涉及中药267味,核心药物为当归、红花、川芎、桃仁,常用药物功效分别为活血化瘀(22.49%)、平肝息风(17.31%)、补虚(14.72%)、清热(11.77%)、化痰止咳平喘(7.65%),药性主要涉及寒(40.36%)、温(32.24%)、平(22.30%),药味主要涉及苦(32.03%)、甘(28.68%)、辛(23.25%),归经主要为肝(23.56%)、心(14.56%)、脾(14.26%)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个药组,聚类分析得到8个药组,因子分析提取15个公因子,大黄为因变量的决策树筛选出大黄、三七两味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全面探究出中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成方规律大多是以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补虚清热、化痰开窍为配伍原则,有助于开发相关药物和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0.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具有模糊性,简单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结果存在不足,笔者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进行地下水质评价与分区的复合模型,并以MATLAB为平台开发了模型计算的常用函数。尝试将模型应用于抚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