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2篇
  免费   2997篇
  国内免费   3213篇
测绘学   1887篇
大气科学   2288篇
地球物理   2442篇
地质学   8997篇
海洋学   2440篇
天文学   296篇
综合类   1197篇
自然地理   2005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399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493篇
  2019年   641篇
  2018年   641篇
  2017年   400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703篇
  2011年   714篇
  2010年   776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702篇
  2005年   639篇
  2004年   614篇
  2003年   528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509篇
  1999年   594篇
  1998年   609篇
  1997年   610篇
  1996年   630篇
  1995年   558篇
  1994年   521篇
  1993年   496篇
  1992年   516篇
  1991年   436篇
  1990年   375篇
  1989年   269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163篇
  1986年   123篇
  1985年   166篇
  1984年   108篇
  1983年   126篇
  1982年   119篇
  1981年   84篇
  1980年   71篇
  1979年   40篇
  1978年   23篇
  1959年   29篇
  1958年   48篇
  1957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不同季节底梄生物数量的动态由其组成种的种群特点所决定。在一些生命周期短(一年左右)、生长速度快(新生个体当年可以长成)的种处于优势的情况下,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就比较显著;而生命周期长、其种群由多个年龄组的个体构成的种占优势的情况下,一年之中种群数量就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底栖生物数量的急剧改变又决定于经济种的捕食活动和优势种的生物学过程。台湾海峡系经济鱼、虾类的集中分布区,尤以上升流区范围内的集群最密集。为了便于深入研究上升流与经济鱼、虾类资源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上升流范围内底栖生物数量的动态特点。  相似文献   
122.
123.
台湾海峡1999年8月表层温盐的走航式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年8月台湾海峡的调查资料中走航式温盐仪的资料,对该海区的表层温盐分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该海区存在多处上升流和冲淡水。台湾海峡调查海区的上升流区大致可分为两类:(1)海峡西部沿岸上升流区:平潭上升流区、东山上升流区和南澳上升流区;92)台湾浅滩附近的上升流区。冲淡水主要有九龙江冲淡水、珠江冲淡水和闽江冲淡水,此外还有粤东沿岸水。  相似文献   
124.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乃是20世纪末的技术奇迹,仅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三个海域就有钻井平台1000多座,目前钻探深度可达到12km,能够沉入海底或水中的钻井平台已经投入使用,80年代海上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总投资已达7500亿美元,海上石油开采总量已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总开采量的1/3。重要的是海上石油开采比陆上石油开采更经济,可为人们提供更廉的石油,但是海上石油设施增多,钻井平台,油井等造成的石油泛  相似文献   
125.
长江三角洲北翼全新统底界和“硬粘土层”的讨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以钻孔资料为依据,通过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14)C测年分析,认为应以第一海相层底板作为Q_4/Q_(1-3)界线,而不能机械地划在“硬粘土层”顶板;上更新统顶部属河漫、湖沼相沉积,后经暴露、脱水局部层段硬化而成为所谓的杂色“硬粘土层”;本区晚更新世末古地形呈由东、东南向西、西北逐渐抬升的掀斜状,并控制着全新世的海侵方向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6.
台湾海峡中北部夏季溶解氧饱和度分布与上升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据台湾海峡中北部1983年5月至1984年5月、1987年7,8月和1988年5~7月调查资料,讨论了该海域夏季溶解氧饱和度分布特征及其与上升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区夏季上升流的中心位置经常出现于海坛岛北侧至湄洲岛一带海域,西南季风是该区上升流产生的主要动力因子,该区上升流平均流速为4.4×10~(-3)cm/s。  相似文献   
127.
九龙江口硬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8.
本工作研究了36.5米和50米氮氧饱和暴露对人体二氧化碳通气反应的影响。用重复呼吸法测定了两组共13名健康男性受试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反应。氮氧饱和条件下的氧分压维持在0.30绝对压左右,而测定通气反应时的吸入气中的氧分压是0.98绝对压,二氧化碳分压是0.07绝对压,其余为氮气。此外,还测定了受试者的终末潮气二氧化碳分压。实验结果表明:1.二氧化碳通气反应随压力升高而下降。2.二氧化碳通气反应曲线的截距在不同深度均未见有明显的变化。3.在高压条件下,静息状态的终末潮气二氧化碳分压比常压对照值有明显的增加。高压下的二氧化碳通气反应的下降和终末潮气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在减压返回海平面后均能恢复到常压水平。高压下的这些变化,可能是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敏感性的改变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呼吸阻力增加引起的呼吸功增加所致,或是两个因素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9.
山东半岛海岸的风成沙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我国的风积地貌,不仅分布面积大,且形态多样;从内陆的巨大山间盆地或高原上的内陆盆地中(主要集中在东经75-125度,北纬35-50度之间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那里有丰富的第四纪松散砂土层物质,加之我国北方内陆干燥的气候条件,在强劲的风力作用下就形成各种沙丘地貌),一直到地处海洋性气候条件、景色秀丽的滨岸地带都有风成沙丘.  相似文献   
130.
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对太平洋西部和中部进行了海底沉积物孢粉分析并取得了一些成果.1983年5月我国在中太平洋北部进行了锰结核调查,在水深4000-5500米处采集了海底沉积物样品,本文是这些样品的孢粉分析结果.共计做了十二个表层样和一个柱状岩芯的二十八个样品,柱状岩芯长3.91米,样品的分离与处理基本上采用格里丘克法进行.表层沉积物取干样100克,柱状沉积物取干样50克,镉重液比重为2.2-2.3,样品加酸处理后,又加入分散剂偏磷酸钠(NaH_2PO_4),然后开始重液浮选离心.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沉积物中含有孢粉,但含量不够丰富,不同类型沉积物中,孢粉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