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欧健  卢昌义 《台湾海峡》2006,25(3):437-444
本文结合前人在生物入侵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厦门市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建立了厦门地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成.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研等手段,以厦门海域主要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例,评价其风险分值为85,入侵风险等级为“不可接受”.此外,本文还选取其他19种外来植物进行了风险评价与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在20种外来植物中风险分值列第三,评价结果与其危害现状相符.  相似文献   
12.
伊齐-小红柳峡位于博格达构造带东段的沙马尔他乌山之北,北邻准噶尔盆地,东与准噶尔造山带相接.由于在博格达造山带中未发现石炭纪洋壳的标志[1],因而被一些研究者称为陆内造山带[2,3],但其构造属性尚存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在裂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9;有的人则认为是岛弧[10~13],通过板块碰撞挤压而造山.  相似文献   
13.
博格达构造带位于北天山,挟持于准噶尔和吐哈盆地之间,东接准噶尔造山带,是研究准噶尔板块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关键区域.前人的研究集中于石炭纪的构造演化过程;构造模式有岛弧[1~4]和裂谷5~12之争,未见有关前石炭纪构造-岩浆演化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以苏北盆地平原区1∶5万灌云县、同兴街幅地质填图为例,在研究区内开展面积性电阻率测深勘探,辅以钻探、测井、地质钻孔联合剖面,浅层地震等方法,与电测深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突出该方法的经济性与有效性。利用电测深法获得了区内浅地表电性特征,为区内盐碱地的脱盐化提供依据;对区内地下水咸化特征进行了刻画,获得了区内咸淡水分布特征并对区域内淡水资源的利用提供指导;对区域基岩面特征及断裂构造特征进行划分,在区域东南角划分NE向淮阴—响水断裂。通过钻孔验证,认为直流电测深法在平原区地质填图中可以有效弥补钻孔密度的不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勘探方法,值得在平原区地质填图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盐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队在省地矿局支持下,完成盐矿勘探井一口,开采井两口,总进尺3360m,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在盐井施工技术力面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运用开发型汽车驾驶模拟器,可在模拟的汽车驾驶环境中,研究人-车-环境闭环系统特性,从而研制出高主动安全性汽车。驾驶员的视觉、听觉、触觉及体感是模拟器的四大模拟要素,直接影响模拟器逼真度。本文提出一种驾驶员体感模拟滤波算法,并建立驾驶员体感评价模型。仿真计算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即可充分发挥体感模拟系统硬件的模拟能力,并获得满意的体感模拟逼真度,又可为研制汽车驾驶模拟器所需体感模拟软件的逼真度评价提供一  相似文献   
17.
苟富刚  李明亮  欧健  顾春生  蔡田露  毛磊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15-2022062015
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以连云港城市规划区为例,探索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一体化评价是一个空间综合决策问题,涉及多个层次多种因素。借鉴经济领域的负面清单模式,基于自然因素的负面清单建立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一体化评价地上和地下评价指标差异性较为明显,地上评价考虑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桩基埋深等11因素,而地下空间评价则不考虑地形坡度、桩基埋深等因素。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系数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GIS平台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进行了工程建设一体化分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设适宜性好区和较好区分布广泛,占比73.94%-93.22%。随着竖向深度增加,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好的区域面积显著增加。地上空间适宜性主要受软土、腐蚀性土及地质灾害影响。浅层(0-15 m)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主要受浅埋厚层软土的影响,地下空间开发面临软土变形的风险。次浅层(15-30 m)与次深层(30-50 m)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主要受砂层涌水量和岩土结合面的影响。从评价结果看,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适宜性优于地上,建议地下空间分为3个竖向分层进行开发,充分开发利用15 m以浅的地下空间,超前规划次浅层与次深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适宜性一般区和差区。适宜性好区和较好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应着重考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以及构造剖面测制工作,根据构造样式和变形特征,将西昆仑塔木一带山前推覆构造带,由南西往北东划分为5个带,变形程度依次降低。通过对卡克巴西阿格孜构造窗的调查,显示本区域至少存在2期推覆构造活动:第一期发生在晚古生代末期,具后展式特征;第二期发生于晚新生代开始,显示出前展式特征。  相似文献   
19.
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以江苏连云港城市规划区为例,探索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一体化评价是一个空间综合决策问题,涉及多个层次多种因素。借鉴经济领域的负面清单模式,基于自然因素的负面清单建立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一体化评价地上和地下评价指标差异性较为明显,地上评价考虑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桩基埋深等11因素,而地下空间评价则不考虑地形坡度、桩基埋深等因素。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系数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GIS平台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进行了工程建设一体化分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设适宜性好区和较好区分布广泛,占比73.94%~93.22%。随着竖向深度增加,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好的区域面积显著增加。地上空间适宜性主要受软土、腐蚀性土及地质灾害影响。浅层(0~15 m)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主要受浅埋厚层软土的影响,地下空间开发面临软土变形的风险。次浅层(15~30 m)与次深层(30~50 m)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主要受砂层涌水量和岩土结合面的影响。从评价结果看,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适宜性优于地上,建议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20.
乌鞘岭蛇绿混杂岩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具有相对完整的蛇绿岩序列,包括:变质地幔橄榄岩单元(蛇纹岩+辉橄岩),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堆晶岩单元(橄辉岩+辉石岩),镁铁质侵入岩单元(辉长岩),及基性火山岩单元(玄武岩)。依照TiO,的含量,本文从乌鞘岭蛇绿混杂岩中分出两类玄武岩,即:低n玄武岩(Ti02=0.55%~0.76%)和高Ti玄武岩(Ti02=1.35%-1.99%)。低Ti玄武岩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波动较大,具明显n负异常,LREE呈略富集的配分模式,整体上具有弧火山岩的特征;高Ti玄武岩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在小范围内变化,未见Nb、Ti负异常,LPtEE呈略亏损的配分模式,具有典型N—MORB的性质。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低n玄武岩和高Ti玄武岩分别落入陆缘弧和大洋中脊环境。高Ti玄武岩是鸟鞘岭蛇绿混杂岩的一部分,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与陆缘弧型低rri玄武岩构造混杂在一起。乌鞘岭蛇绿混杂岩大概于中一晚奥陶世形成于北祁连造山带老虎山一毛毛山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