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连云港港区60个表层沉积样品的定量分析表明,与港区水动力、底形等沉积环境条件相适应,该区有孔虫埋葬群可分为口门、湾中、湾顶三大群个组合,并可进一步区分出若干六个亚类组合:(A)湾项浅水区——丰度值最低,胶结壳有孔虫含量最高,活体含量高;(B)鸽岛沉积区——与A紧邻,但以丰度值高相区别;(C)西岸码头深水区——水深,丰度高,活体少,浮游个体多;(D)东侧浅水区——水浅,埋葬群特征与C相近;(E)涨潮三角洲区--沉积物粒径小,丰度高,胶结壳含量最低;(F)口门高能区——以沉积物粒径较低区别于E区.  相似文献   
12.
洪湖流域自然农耕条件下营养盐沉积输移演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桂峰  于革  赖格英 《沉积学报》2006,24(3):333-338
选择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分布式流域模型SWAT,从长期演化的角度出发,对流域营养盐输移演化进行模拟。模拟的边界条件设置为自然农耕背景,探讨百年尺度洪湖流域营养盐输移演变规律。对TN、TP的模拟分汛期与非汛期两个时间段,分别进行200年的模拟运算。模拟结果显示模型可以很好的体现流域营养盐沉积输移演变的基本特征。TN、TP浓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特征,随时间变化特征与沉积记录相一致。模拟结果的时间序列分析,TN、TP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流域模型为百年时间尺度上流域营养盐沉积输移演化的自然趋势研究,提供了很好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波束测深的地形定位是水下潜器导航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多波束测深数据的高精度快速重采样是水下地形匹配定位的前提。传统的实时抽稀方法因对多波束测深数据模型的过分简化而效果欠佳。参考Douglas-Peucker算法和点云数据抽稀方法,采用角度-弦高联合准则对多波束每ping数据进行抽稀处理,参考导航地形图对抽稀后的多ping数据基于点云离散度进行二次抽稀处理,从而实现多波束测深数据的高精度快速抽稀处理。典型的数学仿真地形和实测多波束条带数据实验表明:文中提出的抽稀方法数据抽稀率仿真地形在85%以上,实测地形在90%以上,数据抽稀前后点云构成的曲面DEM误差在3%以内,并且算法实时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提高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华天")质量管理水平,中冶华天于2017年4月开展了基于卓越绩效模式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活动,从领导作用、战略定位、顾客与市场、组织架构、管理体制到人力资源等几个维度,在精细化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不少探索。通过开展分级认证,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发挥高层领导作用,持续优化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商业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微差爆破降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士海  燕永峰  戚桂峰  张现坤  张伟 《岩土力学》2011,32(10):3003-3008
依托单段实测爆破振动信号,借助Matlab软件编程,分析了特性各异的子信号在不同微差时间下叠加信号的时频特征,通过引入“降幅率”和“振速比例”的概念,提出了微差爆破叠加信号各特性随微差时间、起爆顺序及子信号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使叠加信号达到一定降幅率的时差并非某一具体时差点,而是多个间断的时差区间,其主频随微差时间的不同呈阶跃锯齿型变化;合理微差时间下,两单段信号的振动特性越相近,干扰降震效果越明显;若装药已定,优先起爆小药量的段别所达到的降震效果更佳。现场试验数据显示,研究结果基本符合微差爆破的现实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16.
利用灰关联聚类法划分并预测流动单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桂峰  马正 《现代地质》1999,13(3):339-344
流动单元是在侧向和垂向上连续的具有相同的影响流体流动特征参数的储层单元。流动单元的确定可以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提供更准确的分层。作者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 选用了可以反映宏观与微观、沉积和成岩特征的8 个参数: 岩性、岩石相、泥质含量、胶结指数、粒度中值、渗透率、孔隙度和参数流动层指示器FZI, 采用灰关联聚类法在大港油田官80 断块预测了未取心井的流动单元类型  相似文献   
17.
太湖流域营养盐沉积200年的历史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革  桂峰 《沉积学报》2006,24(6):849-856
介绍边界条件设置为工业时代以前太湖流域处于自然农耕状况下,对太湖的总氮和总磷沉积反演200年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反映了自然状况占1990s湖泊富营养化观测资料的湖区总氮约7%,占总磷约12%。模拟总氮和总磷浓度与太湖沉积钻孔沉积样推算的水体含量的数量级和变化范围相当,太湖流域的营养盐空间来源模拟也能够与流域自然地理变化吻合,表明模拟能够捕捉到流域营养盐历史变化特征,对湖泊营养物质来源、沉积和空间分布的流域环境历史变化响应具有良好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于革  桂峰  李永飞 《湖泊科学》2012,24(5):651-657
由于受到水文观测资料时间短的限制,目前难以认识百年遇机率的极端洪水.为此,本文根据19世纪末历史文献的洪水灾害记录,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对太湖1889洪水年的流域产流、入湖汇流等水文特征和过程进行模拟.本研究设计了三套模拟实验:首先在现代气候控制实验基础上对1988-2002年时间系列和特大洪水年进行水文模拟和模型率定校验;其次,采用长江下游19世纪末的气候观测资料驱动,对极端年份1889年逐日洪水过程模拟;最后,为减少1 a洪水年模拟的不确定性,还采用蒙特卡罗Bootstrap法模拟了15 a的流域气候场,在5475 d样本下进行特征年份的水文模拟.模拟结果表明,1889年洪水期间产流在当年6月底达到最大,1%频率的径流深达8.6 mm/d,95%CI的误差在-2.94~3.26 mm/d之间.汇入太湖径流同期达到最大,1%频率的洪水流量达到1286.9 m3/s,95%CI的误差在-128.3~165.7 m3/s之间.根据洪水Log-Normal概率分布,计算1889洪水年的重现期为149 a.经Bootstrap法对误差置信区的模拟,95%CI检验在70~175 a间的重现期可信.该研究为延长20世纪洪水序列、拓展对百年时间尺度的特大洪水的认识提供了动力学模拟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舟山本岛城市热岛安全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超  桂峰  赵晟 《海洋科学》2019,43(10):134-141
海岛城市化导致不透水面快速扩展,增加了城市热环境风险。城市热岛安全度评价,在维护海岛城市独特的气候资源禀赋及城市环境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以舟山本岛为例,利用2015年两景Landsat8影像,反演出研究区高温及低温情景中的地表温度,并使用均值—标准差法将地表温度划分冷岛、绿岛、正常区、次热岛及强热岛5个等级。针对舟山本岛城市热岛强度空间差异较大的特征,将城市划分为12个地理子单元。在构建热岛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突变级数法计算了各个子单元的热岛安全度。结果表明:(1)高温情景中强热岛面积比重(17.7%)高于低温情景(12.0%),总热岛面积比重季节差异不大;(2)东港、定海老城、白泉及沈家门受到社会经济因素扰动最大,城市内部热岛安全度最低,展茅、小沙及马岙热岛安全度最高。本研究旨在为岛陆土地资源紧缺的舟山本岛应对城市热环境问题,实现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樊超  桂峰  赵晟 《海洋通报》2019,38(4):447-454
本文以舟山本岛为研究对象,通过7景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获取了1985-2015年7个时期内的5种地物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4个空间分析指标,分析了城镇扩展方位特征、城镇扩展强度及扩展速度特征、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城镇扩展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舟山本岛城镇扩展在空间方位上呈现"串珠状"的非典型蔓延特征,且在本岛第四象限扩展最显著;(2)城镇空间扩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城镇雏形阶段(1985-1995年)、城镇生长阶段(1995-2010年)及城镇成熟阶段(2010-2015年);(3)城镇雏形阶段,城镇"向中部绿心"扩展,岛陆森林面积减少了10.34 km2;城镇生长阶段,城镇"向海"扩展,25.10 km2周边海域经围垦转变为耕地及建设用地;城镇成熟阶段,城镇扩展"向海"与"向中部绿心"并存,对海岛生态系统陆海两侧均造成压力;(4)城镇空间扩展的空间指向主要位于海拔20 m以下,坡度10°以下的山谷、沿岸平原及围垦区。本岛人口数、房地产投入、GDP总量及路网总长等因素与城镇扩展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