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207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738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前研究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尚不能精确确定海平面变化,对记录海平面变化的沉积体或层序物质组成及结构特点的研究尚显薄弱。在分析层序不对称性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基础,提出层序不对称系数S0,认为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浅水沉积区影响显著,其结果必然造成层序S0的增加;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沉水沉积区影响不大,层序S0较为恒定。对进行详细研究中扬子区S0分布特点,运用S0曲线计算了中扬子区海平面变化特点,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认为可以用S0判断水体相对深浅,分析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2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按基准面旋回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C2b)、太原组(P1t)、山西组(P1s)和下石盒子组(P1xs)划分为3个超长期、8个长期、19个中期和62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级别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沉积演化序列;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层序的地层格架;并讨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二阶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用的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建立了框架部分、支撑部分的二阶动力分析模型。用等效线性方法对结构进行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结合工程算例,论述不同场地土、不同层数、不同支撑情况下,二阶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统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沙坡头人工植被固沙区天然降水的入渗和分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土壤、植被冠层与大气界面间(SVAT)物质传输过程日益成为水文学研究最感兴趣的领域,降水量的迁移与转换是非灌溉区SVAT主要的物质传输过程.干旱半干旱区稀疏灌丛蒸散量占降水量的90%以上,因此对降水入渗与水分在土壤内植物根际区再分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试验于2001年8月17日至9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试验站进行,主要观测人工植被荒漠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灌丛固定沙丘降水入渗与再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在7次不连续降水过程中,土壤入渗深度与降水强度呈简单线性相关关系,土壤入渗速率约为降水强度的10倍.当次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小于0.46 mmh-1时,土壤入渗速率约为0 cm*h-1,此时的降水对沙区土壤基本上没有水分补给作用.受荒漠灌木柠条根系吸水作用的影响,其根系密集剖面深度40~140 cm内降水水分入渗积累不明显.降水入渗速率及入渗深度受土壤剖面初始含水率多寡而变化,干燥土壤剖面有助于提高瞬时入渗速率.降水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固沙区微环境内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适宜,柠条生长进入相对旺盛阶段,其根系密集层140 cm深度处土壤含水率在总体上下降的过程中,表现出昼消夜长的趋势,试验期间翌日 8:00时土壤含水率值略高于前一日20:00时水分值 0.1%~0.3%.  相似文献   
25.
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种群异速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4 a的连续观测,我们得到对于一年生植物来讲水分竞争是个体分异的根本原因,种群中个体间的竞争主要是对有限水分的争夺.随着水分梯度的变化,小画眉草种群从一开始的没有竞争到为有限水分而发生的根系竞争.水分条件的暂时好转,个体又把大量能量用于建造茎杆、枝叶等支持组织,光竞争能力随之加强.发育出较多浅层须根系用于在降雨季节迅速吸收降水是一年生植物非常有利的一个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26.
中扬子区寒武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建立了中扬子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中扬子区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特点,分析了中扬子区层序样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共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寒武系下统划分了1个二级层序(SS3)、6个三级层序(SQ1—SQ6),平均延时约5.0Ma;体系域颜色普遍较深,泥质含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烃源岩。寒武系中上统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SS4)、8个三级层序(SQ7—SQ14),平均延时约2.9Ma;体系域颜色普遍较浅,云质含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储集层。总体上H型样式为主,T型样式和TH型样式数量相当,反映寒武纪水体中等。二级层序体系域和三级层序体系域都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向差异性。  相似文献   
27.
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垂向分带及油气藏流体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古岩溶形成的基本条件出发,提出可溶性岩石和具溶蚀性的流动水是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古岩溶与古风化壳常共生.受储层结构的非均质性、构造圈闭分割性、流体分布不完善性及高地温场等因素影响,流体在古潜山奥陶系储层的分布很复杂,孔、洞、缝发育程度及搭配好坏是决定油气产量的核心,圈闭条件与流体分布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8.
为正确区分腐泥煤与腐植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山东淄博煤田10个地质勘探钻孔中共生的腐温煤与腐植煤样品的水分、硫含量、发热量、灰产率及灰成分、微量元素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与共生的腐植煤相比,大部分腐泥煤具有低硫、高灰、高密度、富含微量元素等特点。二者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明显差异是因为其成煤物质基础不同。  相似文献   
29.
用雷达观测资料改进MM5初始场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同时调整热力学和动力学变量,并考虑湿度与温度的变化相协调的初始化方法,引进雷达资料改善MM5模式的初始场。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处理的初始场,显著提高了模式对降水特别是甚短时(0~6h)降水的落区和量的预报准确率。其中调整热力学变量对改进降水落区预报比动力学变量的调整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0.
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误差和资料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用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进行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方位定位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利用概率分布法订正配对的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的方法。以2001年973“中国暴雨”外场试验期间获取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为例,比较了合肥、马鞍山和宜昌、荆州的两对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和方位的改变对观测数据对比的影响;分析了这两对双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测量误差引起的风场反演的误差。结果表明:两对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的空间位置和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合肥与马鞍山雷达的回波强度有一定差异,径向速度也有1~2 m/s的差异。风场反演的误差与风场的方向、大小、空间位置等有关。在两个径向速度夹角在40°~140°范围内,共面上的风场的反演误差在1~2倍的雷达探测径向速度的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