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东南沿海水系及新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研究范围,除中国的东南沿海及邻近诸省(区)外,还包括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红河流域,大致从东经123°至109°,北纬18°至30°(见图8)。在这一地区,我们拟对水系方向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与根据地震断层面解计算出的结果相比较,从而探求  相似文献   
292.
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红外辐射等效黑体温度和欧洲中期天气 1980年到1989年10年间的全球分析资料,研究了西太平洋上大尺度对流活动和风场季节变化。特别说明了7月下旬西太平洋20°N,150°E附近大尺度对流活动突然北多的现象。增强的对流活动正好对应于该地的气旋性环充,气旋的南侧为西风带,北侧为东风带。  相似文献   
293.
在广州海珠区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发现 6 5周年以及遗址发现者吴尚时教授逝世 5 5周年之际 ,著名地理学家 ,82岁高龄的曾昭璇教授 ,带领广州地理研究所、华南师大地理系、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有关科技人员于 2 0 0 2年 10月 16日 ,再次对古海岸遗址进行了考察。羊城晚报记者和海珠区政府为工作人员也参加了考察。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由海蚀崖、海蚀洞和海蚀平台 3部分组成 ,它们是在海浪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是五六十年前广州古海岸存在的有力证据。如今海岸已南移 10 0km以上。遗址印证了广州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 ,具有较高的科学、教育、旅游价…  相似文献   
294.
295.
滇西地区新第三纪孢粉组合特征及环境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绪教  何科昭 《现代地质》1996,10(2):187-201
根据滇西地区7条实测剖面近170个孢粉样品的分析结果,对该地区新第三纪的孢粉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反演了该时期的古植被、古气候及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了滇西地区新第三纪自然环境的变化历史。认为:滇西地区新第三纪的古植被主要经历了由含针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山地针叶林→亚高山阴暗针叶林的变化;古气候由热带、亚热带向亚热带夹暖温带方向变化;地形地貌经历了由开阔的山间盆地与低山丘陵相间→准平原→高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96.
鉴于目前国内外针对能源地下连续墙的热力学行为的研究较少,开展了能源地下连续墙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为了 研究不同换热工况以及约束条件对墙体以及墙土接触面热力学行为的影响,设计了三组对照试验。通过对试验过程中读取 的温度、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了地下连续墙在换热过程中的温度场、墙体内的垂向应变以及接触面法向应力的 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墙内轴向应变以及墙土接触面法向应力数据的差异性,揭示了温升变化和约束变化对这 些参数的影响机制以及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297.
通过用压力计和从波谱中确定卓越周期,在日本纪伊半岛观测28个海湾的水面波动。波谱用汉宁窗口6小时中抽取一分钟样本的时间序列获得。比较1944年东南海海啸和1960年智利海啸在海湾顶部对应最大波高的卓越周期,我们确定海啸的高度取决于卓越周期。而且,海啸的高度比定义为海湾顶部最大海啸波高与开阔海面波高的比值,被绘制作为卓越周期的功能。它们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在1944年东南海海啸和1960年智利海啸分别为12~25min和31~60min,这被归因于海湾共振。在共振时期内,1944年和1960年海啸的高度比分别为2和4,于是得出卓越周期作为基础数据对于预测海湾海啸放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98.
在滇西昌宁—孟连带中,泥盆纪到三叠纪地层呈南北向条带分布。根据岩性在横向分布和纵向上的变化情况,可将泥盆纪到三叠纪的地层序列大致划分成4种类型:①碎屑岩向上在中部夹灰岩透镜体,并在上部变成细粒碎屑岩和硅质岩交互出现;②碎屑岩向上夹灰岩透镜体和少量硅质岩,顶部为二叠纪基性火山岩;③碎屑岩—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及碎屑岩夹层—碳酸岩—碎屑岩;④灰岩、白云质灰岩—灰黑色薄层灰岩、泥质灰岩、泥岩夹硅质泥岩。  相似文献   
299.
300.
Arealtimeprocesingsystemofseismicwavesusingpersonalcomputers—FunctionandcharacteristicsJUNFAN1)(范军)TIANCHANGCHEN1)(陈天长)W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