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533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北淮阳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北淮阳 (大别山北缘) 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带西起河南信阳东至安徽舒城,早期为偏中性和偏碱性的火山碎屑岩、熔岩及相应侵入岩,晚期出现酸性火山岩及相应侵入岩。关于该带的年代学工作前人已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所用方法仅局限于全岩KAr法和单矿物40Ar39Ar法。本文以全岩及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法为主,辅以单矿物40Ar39Ar法和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较系统地测定了该带火山—侵入岩的时代,结果表明主期活动在130~140 Ma,晚期酸性活动在117 Ma左右,基本上均属于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72.
菜田施肥(化肥)对地下水氮污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悦安  沈照理  钟佐 《地球科学》1999,24(1):101-104
为研究菜田施肥(化肥)对地下水氮污染的影响,进行了2个土柱模拟菜田施肥(化肥)残存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土柱中化肥残存量的72.08%和47.44%从渗出水中流出.依据实验数据将实验过程分为3个可能阶段:第1阶段,化肥中的NH+4被土壤吸附,并交换出土壤中的K++Na+,Ca2+和Mg2+,使之进入渗出水中;第2阶段,为硝化作用增强的阶段,表现为土柱渗出水中NO-3的质量浓度比注入水有大幅度增加;第3阶段,为硝化作用强度减弱的阶段,表现为渗出水中NO-3的质量浓度比注入水增加的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73.
用1988~1996年在东海南部黑潮区共5个航次的春季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温、盐度垂直分布类型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春季温、盐度逆转现象的形成原因。这主要是春季季风已转变为南风,在南风的驱动下,迫使表层水离岸向东向外海扩张,台湾暖流向北伸展,黑潮次表层水的向岸入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4.
通过对张仲景所述灸法、温针、烧针、熏法、熨法五种火疗法进行分析,探讨火疗法的运用。火疗法具有温热性质,宜用于阴证与寒证。其禁忌有三,一为太阳表证慎用火疗法,以防邪气郁闭不得出;二为阳明热证不可用火疗法,以防“两阳相劫”加重热证或伤津出现变证;三为阴虚不足不可用火疗法,以防火热之性灼伤津液,迫津外泄,阴损及阳。若误用火疗法则会出现烦躁、谵语等变证。了解其运用和禁忌,可指导临床合理地、正确地使用火疗法。  相似文献   
175.
沈莎莎  陈爽  高群  张殷俊 《湖泊科学》2013,25(2):309-316
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剧饮用水危机,整合研究水源地、供水、用水、排污处理和技术5个方面对于支撑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适应能力,对揭示饮用水供需关系、存在问题、部门协调与综合决策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构建5个子系统适应能力指标体系为主线,通过分指数与综合指数评价的运算,得出研究地区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等级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针对各子系统存在问题,提出维护和提升适应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适应能力较强的地区占总面积29.1%,其5个子系统适应能力均较强.适应能力中等地区占41.2%,一类是各子系统适应能力基本均等,另一类是排污处理子系统适应能力较强,但用水子系统得分较低.适应能力较差地区占29.7%,主要是技术子系统分值低,其它子系统适应能力处于中等偏下.因此需加大对各子系统适应能力的调控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6.
湿地植物演替对土壤微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土壤理化环境下的植物演替对湿地土壤微生物量影响的具体差异还不清楚。以鄱阳湖土壤理化性质不同的4个碟形子湖(包括相对肥沃的东湖和白沙湖以及相对贫瘠的蚌湖和大湖池)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泥滩带、湿生植被带(苔草)和挺水植被带(南荻或芦苇)采集0~10 cm表层土壤,分析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条件下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采用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熵(qMB)指示土壤微生物量。蚌湖、大湖池、东湖和白沙湖洲滩湿地表层土壤MBC的平均值分别为1077.27、888.29、942.45和1162.46 mg/kg,土壤qMB的平均值分别为6.07%、6.17%、3.60%和3.79%。在泥滩—苔草—南荻植物演替洲滩,土壤MBC先增加后减少;但是在泥滩—苔草—芦苇植物演替洲滩,土壤MBC持续增加。植物演替没有显著改变土壤qMB。尽管植物的生长会增加所有洲滩湿地的土壤MBC,但增加的幅度在相对贫瘠的蚌湖和大湖池明显强于相对肥沃的东湖和白沙湖。蚌湖和大湖池的土壤qMB也显著高于东湖和白沙湖。在植被演替梯度上,洲滩湿地土壤MBC和...  相似文献   
177.
178.
沈天元  马细霞  郭良  张李川 《水文》2018,38(6):37-41
临界雨量是山洪灾害预警的重要指标,为分析小流域雨型对临界雨量的影响,首先对流域降雨过程按照雨峰出现位置的不同进行归类和划分,定性分析流域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雨型;在此基础上,采用PilgrimCordery法定量确定流域各种典型雨型的时程分配,并通过试算法计算其相应的临界雨量;利用流域近期发生的成灾洪水,采用临界雨量偏离度指标进一步分析论证雨型对临界雨量的影响。以河南省新县裴河典型小流域为实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雨型不能完全代表该流域的降雨类型,其属于雨峰偏后式雨型,由此确定的临界雨量与该流域常出现的雨峰偏前式雨型临界雨量相差33%,与多峰雨型临界雨量差异较大,相差43%。实时预警时,根据实时雨型类型,采用相应的临界雨量,可以提高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79.
目前针对环境样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由于气相色谱法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从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GC-MS法的定性效果好,但检测灵敏度相对偏低。本文研究了2018年土壤详查江苏地区样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的残留状况,结果显示,即使经过多次净化仍有20%的样品存在假阳性或基质干扰现象。为了提高定性准确度,同时保证检测灵敏度,实验建立了复杂基质土壤中20种有机氯农药和4种拟除虫菊酯的全二维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方法,最终选择中等极性的TG-35MS为第一色谱柱,非极性的(DB-1)为第二色谱柱,将鲜样与无水硫酸钠混合均匀后,以正己烷-丙酮(1:1,V/V)为提取剂进行索氏提取,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各物质的质量浓度均在1.0~500μg/L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0.02~0.17μg/kg。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实验,测得回收率为80.7%~103.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84%~10.12%。本方法将高灵敏度检测器与全二维色谱相结合,在保证检测灵敏度的同时增加了峰容量,有效去除了基质干扰。相比2018年土壤详查参考方法HJ 835—2017的检出限0.02~0.09mg/kg(全扫模式),本方法检出限显著降低,且操作简单,可为复杂基质样品中的痕量超痕量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0.
为克服传统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在评价含水层富水性中多采用单一主、客观赋权的不足,以徐庄煤矿为例,在充分考虑影响7煤顶板(即山西组7煤至下石盒子组底界之间的层段)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各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断裂分维、平面变形系数、断层强度、砂岩含水层厚度、砂泥比、岩芯采取率、钻孔冲洗液消耗量、井下涌(突)水点涌水量作为影响其富水性的8大主控因素;采用AHP法和独立性权系数法分别计算了各主控因素的主、客观权重,通过乘法合成归一法得到综合权重,结果表明:褶皱平面变形系数、断裂分维对7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影响大,钻孔冲洗液消耗量、岩芯采取率、砂泥比对其富水性影响小;建立了基于AHP与独立性权系数法综合确权的含水层富水性指数法评价模型,通过ArcGIS得到了研究区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并通过已知突水点的分布,对该评价模型进行识别与检验,验证了该模型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圈定了顶板防治水的重点靶区。本研究成果为预测矿井含水层富水性强弱、防治顶板水害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