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9 毫秒
51.
月山矿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夕卡岩-热液脉型铁、铜、金多金属矿田.月山岩体与金属矿床成因密切相关.通过对月山岩体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月山岩体是在区域拉张环境下,由亏损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的硅酸不饱和高钾碱性玄武岩浆经AFC机制形成的.  相似文献   
52.
由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改进及表面热离子质谱(TIMS)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应用,近年来氧化还原敏感元素(Se、Cr、Mo)同位素地球化学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地学领域的一个前沿。Se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变化最大,δ82/76SeNIST为-12.77‰~3.04‰;Cr和Mo同位素变化较小,δ53/52CrNIST值为-0.07‰~0.37‰,δ97/95MoJMC值为-0.27‰~2.65‰。自然界中各种无机过程(氧化还原)和生物有机过程均能使Se、Cr、Mo产生同位素分馏。因此,这些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同位素可以示踪环境污染源、矿床流体来源;解释古海洋与现代海洋中元素的自身循环,从而示踪古氧化还原环境的演化;解释地外撞击事件及宇宙行星演化;甚至在生物学等领域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们将可能成为地球科学中有巨大应用前景的一种新兴的地球化学工具。  相似文献   
53.
马卡铅锌钨矿床地处云南省马关县与麻栗坡县的南温河交界处,位于燕山晚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北缘。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矿床主要发育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铅锌矿化和萤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化,但它们的形成机制仍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闪锌矿Rb-Sr、锡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和硫化物原位S、Pb同位素分析,厘定了马卡矿床不同类型铅锌矿化年龄,并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机制。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铅锌矿石中闪锌矿分别获得了88.9±1.9Ma(MSWD=4.5)和85.18±0.72Ma(MSWD=1.2)的Rb-Sr等时线年龄,同时获得石英脉型铅锌矿石中锡石LA-ICP-MS U-Pb年龄为84.3±4.7Ma(MSWD=0.66)。结果指示锌、锡矿化时代为晚白垩世,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铅锌矿化分别与该区广泛出露的老君山花岗岩(-90Ma)和花岗斑岩年龄(80-86Ma)一致。矿石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34S值范围为2.53‰-9.65‰,均值为4.7‰,与老君山花岗岩中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4.07‰)相似,表明硫主要来源于老君山花岗岩,少部分源自沉积地层;原位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也表明矿石铅主要源自老君山花岗岩。综合研究认为,老君山花岗岩体南北缘地区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马卡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燕山晚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有关,可能经历了与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化和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热液充填、交代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54.
贵州交犁-拉峨汞矿床方解石Sm-Nd同位素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丹汞矿带位于贵州省南部,是继湘黔汞矿带之外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内发现的又一重要汞矿带。因此,阐明带内汞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等问题,对深入探讨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形成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热液方解石是带内汞矿床的主要脉石矿物之一,作者尝试对三丹汞矿带中段交犁-拉峨汞矿床中的热液方解石进行Sm-Nd同位素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29±20)Ma,MSWD=0.21,εNd=-12.9,说明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晚期。该年龄的报道为深入探讨汞矿床以及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西南低温成矿作用主要存在两期,早期为145~155 Ma的Sb成矿作用,晚期为120~135 Ma的Sb、Au、Hg、As成矿作用。围岩下奥陶统锅塘组灰岩样品的εNd值为-12.6,与方解石εNd值极为接近,指示该矿床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奥陶系赋矿海相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55.
镉元素在火成岩中的含量多为100×10-9级别,由于基体效应、同质异位素和离子团等的干扰,精确测定火成岩中镉含量一直存在挑战。本研究选取2个国际常用的火成岩标准(BCR-2,玄武岩;OU-3,花岗岩),通过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测定其中的镉含量,包括常规法、树脂分离法和双稀释剂法。结果显示,常规微量方法获得的2个标样的镉含量高于推荐值或报道值2~3倍,但经树脂分离后的测试值与推荐值基本一致。由于树脂分离过程可能存在镉的丢失,双稀释剂法能校正树脂分离过程中造成的镉同位素分馏,校正后的镉含量比树脂分离法获得的镉含量更高,进一步验证了树脂分离过程对镉含量的影响。相较于ICP-MS,由于MC-ICP-MS具有更高的测试精度和准确度,因此,我们推荐BCR-2和OU-3的镉含量分别为195 ng/g和260 ng/g,其中本研究获得OU-3的镉含量比推荐值低(推荐值为380ng/g),而BCR-2与多数文献报道值接近。本研究对调查火成岩样品中镉及其同位素组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广西平果地区上二叠统合山组铝土矿中富集关键金属铌(Nb),全岩w(Nb2O5)为0.025%~0.04%,平均0.035%,超过风化壳沉积型铌矿的最低工业品位,资源潜力巨大。之前的研究认为锐钛矿可能是Nb的主要载体矿物。然而,锐钛矿在铝土矿中含量较低(平均4.55%),其能否提供足够的Nb来源尚未明确。此外,是否所有锐钛矿均富Nb、是否有其他富Nb矿物存在等问题也未解决,阻碍了对该类型Nb资源的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对典型样品进行富Nb矿物鉴定和Nb含量分析,以期评估锐钛矿对全岩Nb的贡献,查明Nb的赋存状态,并探讨Nb的来源。研究显示,铝土矿中含丰富的锐钛矿,电子探针分析获得锐钛矿w(Nb2O5)为0.28%~0.73%(平均0.45%),结合锐钛矿总量进行计算,获得全岩w(Nb2O5)为0.012%~0.032%,平均0.02%,接近但低于全岩ICP-MS分析结果(0.036%),表明铝土矿中Nb主要赋存于锐钛矿中,其余少部...  相似文献   
57.
滇东南地区处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交汇处,该区地质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分布有个旧岩体、薄竹山岩体、老君山岩体,并伴随形成了以个旧锡矿床、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都龙锡锌矿床为代表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构成了我国重要的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带。马卡钨铍多金属矿床分布于老君山岩体北缘,位于重要的滇东南成矿带上,该矿床与区内的马卡花岗岩成因上具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马卡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开展了系统研究,探讨了该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物质来源等。结果显示,马卡花岗岩年龄位于400~415 Ma之间,表明其形成于加里东期,应归属于加里东期的南温河系列花岗岩系列,而不是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的组成部分。马卡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2)=72.47%~74.63%)、高碱(w(Na2O+K2O)=7.02%~7.79%)、高钾(w(K2O)>w(Na2O))、强过铝质(IA/ICNK>1.11)等特征,Y、Th与Rb演...  相似文献   
58.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测试分析,对贵州黔东镇远金堡铅锌矿床开展碳、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研究,方解石和白云石碳同位素在-5.7‰~-6.9‰,落在典型的火成碳酸岩区域(-5‰~-7‰);氧同位素在11.2‰~12.2‰之间,略高于火成碳酸岩,预示火成碳酸岩物质经过低温蚀变造成氧同位素偏高。闪锌矿硫同位素分布较为集中,在11.5‰~14.2‰之间,结合该区域的碳同位素,暗示成矿物质来自于深部地幔或岩浆作用。通过碳-氧稳定同位素示踪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金堡铅锌矿成矿热液与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9.
安庆铜铁矿床磁铁矿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庆铜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中一典型的铜铁共生矿床,总结前人的稀土元素、同位素年龄、熔融包裹体测温资料和模拟实验成果,综合分析与矿床有关的侵入岩浆特征、矿床的空间分带、矿物共生组合以及全铁含量在矿床中的空间分带变化特征,发现矿床中的磁铁矿带在产状上和成因方面均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提出早期的磁铁矿可能是岩浆结晶分异形成的,指出矿床早期形成的大规模磁铁矿带可能对后期的成矿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0.
闽东南基性岩脉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闽东南沿海地处长乐-南澳构造带内,发育晚中生代以来的基性岩脉(岩群),其几何形态和产状记录着区域应力场活动。通过对漳浦赤湖和东山海边基性岩脉的几何形态和产状的分析,推测长乐-南澳带在白垩纪为左旋韧性剪切带,古新世转变成左行脆性剪切带。长乐-南澳带的左旋走滑活动,是由古太平洋板块朝NW斜向俯冲引起的。晚白垩世以来,闽东南应力场性质为剪切与拉张相互变换,指示地壳拉张不是连续的,而是分期次;晚白垩世以来大洋板块属于低应力型俯冲,拉张是东南部主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