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1.
12.
基于能值分析的新疆阜康市绿洲系统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栖息地,其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对绿洲系统经济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估与分析是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天山北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为例,深入探讨了绿洲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年际变化;并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建立了基于能值分析的阜康市绿洲种植业结构优化配置方案。研究发现,阜康绿洲系统的发展受土地、气候和水资源等限制,属于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模式。1996-2006年间,绿洲系统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另外,通过生态经济学的绿洲作物结构比较优势分析发现:不同的生态经济目标,其种植业结构也随之变化。当追求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时,种植业结构由能值密度决定;当追求水资源限制下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时,种植业结构由单位灌溉水量的能值产出决定。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段是典型的盐湖相沉积,也是本区重要的烃源灶和天然气产层。为了研究不同盐类物质与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的相互作用,采用高压釜封闭体系模拟了东营凹陷盐湖相烃源岩的天然气生成过程。结果表明: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盐对烃源岩热解生成天然气有强催化作用,同烃源岩热解相比,550℃时气态烃产率分别增加了35%、77%和46%。在4组热模拟气的气态烃组成及热模拟气与民丰地区天然气的轻烃组分比较中发现,上述蒸发盐类不仅改变了气态烃产物中各单组分化合物的生成路径,影响了气态烃产物的组成,而且在盐类物质参与作用下,烃源岩热解的气态烃组成与民丰地区天然气更接近。  相似文献   
14.
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温度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验模分解方法分析了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温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平均温度在1976-1986年以平均每年0.124 ℃的速度下降,而在1987-1998年以每年0.144 ℃的速度上升.与南方涛动指数的年代际时间尺度分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海面气压场的变化对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温度的年代际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数值表征——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 ,以中国西部地区各县市级行政单元为例 ,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 ,主要因子在表征土地利用集约性上的物理意义 ,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数值表征方法。利用 GIS的空间分析技术 ,展示了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值极为丰富的结构性信息 ,并分析了这些信息在宏观分类、分区中的作用。最后 ,结合土地利用率与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 ,探讨了综合数值方法在分析土地利用问题以及防治土地退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甘肃省正宁县1995,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耕地统计数据为分析依据,以ENVI,ArcGIS和Fragstats主要工作平台,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为了避免了评价指标选取的主观性,在景观水平上针对土地利用斑块数量、形状和蔓延度等特点选取了相应的景观指数,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数。为了研究生态风险的空间变化和验证生态退耕政策实施的效果,本文引入了生态风险质心迁移模型和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模型,定量描述了甘肃正宁县实施生态退耕工程前后生态风险的相对大小和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生态退耕工程的实施使得正宁县东、中、西部的生态风险均减小,减小幅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东部为生态风险防范管理的最重要地区;(2)正宁县生态退耕前后生态风险质心向西南方向迁移了4288m,东部和西部景观破碎度的大幅度变化对县域生态风险质心的迁移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研究结果提示:为了进一步加强正宁县生态安全管理,东部地区应以林地和草地生态保护为主,中部地区应保证耕地的质量并强化对新增建设用地的规划和控制,而西部地区则需构建水土保持型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西部地区由于其严重的生态退化、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而倍受广泛的关注。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该地区注入大量经济援助和许多项目资助。许多研究论文强调了西部生态恢复对中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少有研究论文关注影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冲突分析。本文分析了在目标和利益驱动下的主要冲突类型,这些冲突相互作用而且极易被忽视。为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建议多方位的冲突管理必须实施。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日益受到重视。土地竞租曲线是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完善和深化对土地竞租曲线形态及其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土地利用变化内在机理的认识,为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土地竞租曲线形态研究的两种基本模式,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文章力图将理论推导和数学推导这两种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土地竞租曲线的形态及其变化进行解释,分析土地竞租曲线中关键参数的变化及其现实意义,以加深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解。通过分析,文章得出了以下结论:①O’Sullivan提出的灵活/不灵活经济人假说存在诸多不足,不宜用于解释土地竞租曲线的形态及其变化;②技术进步是影响土地竞租曲线形态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驱动力;③土地集约度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加深对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及其影响的认识,对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划与布局研究有重要意义。最后,文章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改进环流模式中的Boussinesq近似与静压近似是当前海洋环流模式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虽然目前已提出一些在模式中包含非Boussinesq效应和静压效应的方法,但是仍有很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系统地回顾了改进这2个基本近似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式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数值分析结果,并分析了这些方法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指出了开展进一步研究需要首先分析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