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文章对内蒙古锡林浩特探空站的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在换型前后相对湿度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站在换型后比换型前相对湿度偏小,同时存在相对湿度值小于2.5%偏多的现象,该结果是对文献研究结论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32.
王英 《北京测绘》2014,(3):141-146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开发工具的日趋成熟,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瓶颈已不再是以技术为主的问题,而更多的是以人为主的风险管理问题。本文主要从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应对与监控、风险回顾与改进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经验,证实了准确识别和评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并进行有效应对和监控,是提高项目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3.
珠江口盆地重要不整合界面与珠江沉积体系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凤  李冬  王英民  徐强 《沉积学报》2015,33(3):587-594
以珠江口盆地区域二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为基础, 结合南海扩张演化历史, 重点研究了盆地内部重要不整合面、盆地演化以及对珠江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作用, 旨在为南海北部珠江沉积体系深水油气勘探提供支持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除基底外, 发育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 即破裂不整合、陆坡跃迁不整合和陆坡坡度突变不整合;据此将珠江口盆地珠江沉积体系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裂陷期主要发育河流、湖泊相沉积;断陷陆坡期主要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前积层较陡);拗陷缓陆坡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前积层较缓);拗陷陡陆坡期主要为三角洲-海底峡谷-海底扇沉积。断陷陆坡期与拗陷缓坡期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勘探, 应沿陆架坡折横向去勘探;而拗陷陡陆坡期三角洲-海底峡谷-海底扇, 应采取纵向勘探的思路, 垂直于陆架坡折方向寻找油气。  相似文献   
34.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对断块型潜山的形成及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渤海湾叠合盆地各构造作用之间普遍存在的沉积间断为潜山的大规模发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位于渤海湾东南部的济阳坳陷发育了大量的断块型潜山。断块型潜山的形成与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古生代的构造演化为潜山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印支期的构造运动是潜山形成的重要条件,燕山期的断块作用使断块型潜山初具雏形,新生代是断块型潜山形成的重要时期。按照断块型潜山发育的构造位置不同可分为断阶断块型、断脊断块型和残丘断块型3种类型。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决定了潜山油气的类型、储集条件及油气田形成的规模。  相似文献   
35.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和各种物理量场等对2009年11月11—12日菏泽市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水汽、充足的水汽来源和中低层水汽辐合作用是暴雪天气发生的必不可少条件,影响这次暴雪有两个水汽来源,一个是700hPa的西南气流对水汽的输送,一个是850hPa的偏东风对水汽的输送,两个水汽输送带的辐合中心在菏泽交汇,造成此次暴雪天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是造成这次暴雪的垂直环流机制;数值预报对于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落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层序地层学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颇为关注的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碎屑岩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源于海相盆地,是在被动大陆边缘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上凝练而来的,至今已经历了约50年的发展历程.本文梳理了深海碎屑岩层序过去5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进展(包括1970—2000年的经典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2000—20...  相似文献   
37.
总结分析了建筑工程肥槽回填土质量不良引发的常见工程问题,以及肥槽回填土不易施工密实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总结提出了各种肥槽回填土处理方法,以及它们主要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38.
与火山—潜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金(铜银)矿床可以分为低硫型和高硫型两个亚类,所对应的流体成矿系统分别为贵金属(地热)成矿系统和火山热液成矿系统。由于成矿位置和流体成矿过程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矿元素组合、围岩蚀变特征和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39.
河道体系是侵蚀和沉积物搬运的重要通道,控制了大陆边缘源汇体系中砂体总体的输送和分布格局,并可有效指示古代构造活动、物源供给、气候变迁和海平面变化等丰富地质信息。研究基于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钻测井资料,结合层序划分方法和地震沉积学综合分析手段,揭示了南海北部珠一坳陷早—中中新世古珠江分流河道体系的类型和展布特征,并且以典型层序为例精细揭示了海平面变化控制下河道类型由辫状向曲流的转换。同时,在研究区地震剖面上识别到多处异常下切现象,经研究可解释为辫状河道内的汇流冲刷,其典型特征为:(1)下切深度局部增大;(2)平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3)内部为砂质充填。虽然汇流冲刷结构在地震剖面特征上与“传统”意义的下切谷极易混淆,但在沉积特征和成因上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它的识别有助于避免层序界面的错误判别,并且其后期充填的河道砂体具有局限分布的特点,易于在后期海侵泥岩的覆盖下形成潜在的岩性圈闭新类型。  相似文献   
40.
运用分形理论,通过建立不同的相空间,计算了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的铁、锰元素的时间序列在各相空间中的关联分维,并与其在沉积物岩心中的关联分维进行了对比.通过研究发现,多金属结核中铁、锰元素和沉积物中Fe2O3及MnO在分形演化过程中均存在分维吸引子,认为沉积物中的Fe2O3和MnO可以用3个变量来描述,它们可能代表了火山、生物和陆地的三种来源,而描述结核中的铁、锰元素却需要14个变量,反映多金属结核中铁、锰元素的来源和/或赋存非常复杂,至少有14个因素在起作用,可能暗示了结核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为多金属结核的生物成因提供了间接的数学证据,同时也合理解释了结核生长结构所具有的自相似韵律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