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梭菌对含镁方解石形态的控制及其可能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Mg/Ca 摩尔比为 4∶1 的 Lagoa Vermelha 培养基中对一株分离自青海湖底沉积物的梭菌 SN-1(Clostridium sp.)进行了为期 55 d 的碳酸盐矿物培养实验,同时还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沉淀物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用 X- 射线衍射仪对沉淀物的矿物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SN-1 可以促进特殊形态含镁方解石的形成,而无菌对照实验产物中仅见不规则状的碳酸盐矿物;(2)特殊形态的含镁方解石可能是在细菌表面成核和生长的结果,它们的演化趋势是(杆状)→哑铃形→花菜状→球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梭菌两端的带负电基团比菌体中间丰富,易聚集更多的 Ca2+和 Mg2+,Ca2+和 Mg2+离子作为“阳离子桥”吸引 CO32-,其结果是两端的晶体生长相对较快、中间生长相对较慢,进而形成哑铃形含镁方解石;“哑铃”继续生长,其两端会长成两个“花菜”或半球;若两个半球相接并闭合则发展为球状矿物。  相似文献   
92.
闵茂中 《中国岩溶》1997,16(2):155-160
对比华南古岩溶角砾岩中铀矿床与著名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在成矿地质背景、矿化角砾岩成因、与火成岩关系、矿物组合、围岩蚀变、成矿热源、矿化流体性质和成矿年龄等方面存在的异同,进而得出该两类矿床大多属与(古)岩溶有关矿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3.
在Mg/Ca比值为6的Lagoa Vermelha改良培养基中,对分离自青海湖湖底沉积物的梭菌(Clostridiumsp.)进行了为期100 d的碳酸盐矿物培养实验,同时还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矿物成分和形态进行了测定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培养实验的沉淀物数量始终多于无菌对照实验;在梭菌SN-1菌株作用下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合的变化趋势是方解石→方解石+单水碳钙石→单水碳钙石+方解石→单水碳钙石,而无菌对照实验产物中矿物的演化方向是单水碳钙石+方解石→方解石+单水碳钙石;在综合分析SEM和XRD观测结果的基础上,推测哑铃状矿物可能是高镁方解石,而球状矿物可能是单水碳钙石。  相似文献   
94.
95.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研究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可分为代谢性和非代谢性两类。前与代谢产生的酶、化学配位体、排泄物对铀酰的络合、还原有关;后是由细胞的负电位与带正电荷的UO2^2 间产生生理-化学作用,导致铀的生物吸附、吸收、离子交换和沉淀。它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力无关。综述了厌氧菌、喜氧菌富集铀的实验结果、富集机制和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6.
王金平 《铀矿地质》1998,14(1):20-25
产于红色碎屑岩中的红井铀矿床是潜育型砂岩铀矿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本文通过对红井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该类铀矿化的成因机理,并提出了“红层-断裂-油气-铀原”“四位一体”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97.
闵茂中 《中国科学D辑》2004,34(2):125-129
报道在中国首次模拟新疆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主要物理化学条件(35℃, Eh≈-0.1 V, pH = 7.0 ~ 7.4, 与现代成矿流体化学成分相近的实验溶液), 采用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厌氧菌Shewcenella putrefaciens实验还原U(Ⅵ), 迅速地(7昼夜)在该菌胞外壁生成纳米级晶质铀矿(沥青铀矿)沉淀. 发现该类沥青铀矿中的大量纳米级(2 ~ 4 nm)晶质铀矿单晶, 以其排列的完全无序性, 区别于有序排列的天然沥青铀矿.最后探讨了该矿床中微生物富集铀的可能机制.本实验结果还可望为核污染水环境的修复和砂岩型铀矿的地浸开采提供生物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98.
广西六陈花岗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陈花岗岩体是中国唯一产有铀矿床的海西期花岗岩体。笔者首次测得该岩石的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83.32±14.2Ma,~(87)Sr/~(86)Sr初始值为0.716;δ~(18)O=9.9‰—11.2‰(平均值10.6‰),δ~(34)S=8.7‰—13.1‰(平均值11.2‰);~(206)Pb/~(204)Pb=18.58—22.33(平均值19.74),~(207)Pb/~(204)Pb=15.22—16.14(平均值15.66),~(208)Pb/~(204)Pb=37.93—38.94(平均值38.49)。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对同位素的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
我国苏州花岗岩-伟晶岩接触带岩石中,与高放废物内某些长寿命超铀锕系元素和裂变产物化学性质相似的微量元素,同位素迁移行为天然类比研究表明,伟晶岩脉中的、Li,Sr,Be,Mo,Nb,Er,Y和&234U,^238U在该岩脉形成后约130Ma期间,在水-岩反应作用下,仅向花岗岩中迁移10-30cm,而Th,Pb,^206Pb,^208Pb,^87Rb,^87Sr,^876Sr则未发生明显迁移。这一研究  相似文献   
100.
3701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701铀矿床赋存于L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泥盆系灰岩中.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及喜山期.根据铀-铅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以及硫、氧、碳同位素组成资料表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是多源的,它们来自成矿围岩及花岗岩;矿液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成矿过程经历了围岩成岩阶段铀的预富集、花岗岩侵入时地层中铀的活化转移和增值,围岩吸咐从花岗岩中淋出的铀.以及与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有关的热水溶液改造成矿作用.因此,它属多源、热液改造的层控铀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