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农业需水量评价我国的干旱状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国160个站点1951~1990年40年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历年逐月(季、年)的农业需水量、湿润指数和积分湿度指标,并对我国农业水分满足程度和四季干旱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2.
本文使用矿物的红外光谱图,对西华山花岗岩中石榴石进行了单种定名。主要根据是其红外谱带频率位置,谱带数目,带宽及相对强度,并结合矿物的X射线分析、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进行讨论。且分析了谱带的归属,均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土壤侵蚀治理范式与生态学理论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土壤侵蚀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 土壤侵蚀治理范式是近年水土保持研 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探讨了“范式”在科学研究中的变迁过程以及对土壤侵蚀防治的重要意义, 并且讨论了土壤侵蚀防治范式与生态学范式之间的耦合关系, 指出生态学思想对土壤侵蚀科学 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强调在进行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因子。土壤侵蚀过程和 生态过程是相互渗透在一起, 它们之间所表现的是相辅相成的耦合关系, 生态学中的自然均衡思 想、系统非平衡态理论、等级缀块动态理论都深刻的影响着土壤侵蚀科学的发展并且都得到不同 程度的应用。在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平衡思想。  相似文献   
24.
930505特大沙尘暴沙尘在甘肃沉降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16,他引:9  
对发生在河西走廊东部的 930 5 0 5特大沙尘暴在甘肃省境内的降尘分布、降尘状况、降尘量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此次沙尘暴造成的大气环境的污染范围和有关报道的特强沙尘暴天气影响范围作了比较。前者的影响范围为 35 .5× 10 4 km2 ,后者为 7.0× 10 4 km2 。此次特大沙尘暴在甘肃 80 .7%的总土地面积上共尘降沙尘暴降尘 12 45 .3× 10 4 t·月 -1。源地周围大量的工业矿粉等有害物质在此次特大沙尘暴中也被输送出  相似文献   
25.
26.
中条裂谷铜矿床的“四代同堂”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7.
陈思继 《贵州气象》1995,19(5):37-47
4新生代以来的海进与海退地球自新生代以来,似乎也曾发生过多次海进与海退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地球自身的变形而引起的。如调整曲率,或可引起轻微的海进与海退。此外,曾与地球相碰后而“溜掉”尾部的那颗残留童星,受其影响,也可能引起海进。因它继续沿原有轨道运行,此间也许与地球相遇,其剩余物质还可能为地球所截获。但由于残留物质的递减,从近期相遇的结果表明,已无多大影响了。而今,由于南半球所剩覆盖不多(仅南极洲),且越来越少,而海洋地壳未见减速,故今后地球并无其它“宇宙来客”相访,海退当是持续的。近…  相似文献   
28.
现代冲积河流的河型空间转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论述了现代冲积河流系统中常见河型的自然分布及转化特征,归纳了河型从上游向下游发生空间转化的 5种主要模式。这些河型转化模式发生的相对频率是不同的,其中从辫状河流向曲流河流转化的发生频率最大。文中通过具体实例总结了这些转化模式分别发生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9.
文章对边坡稳定性优势面分析与评价的专家系统及其推理策略和实现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对在实现过程及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the lateral shift rate variation of river banks in different periods. One of the challenges in this regard is how to obtain the shift rate of river banks, as gauging stations are deficient for the study of river reaches. The present study selected the Yinchuan Plain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 with a length of 196 km as a case study, and searched each point of intersection of 153 cross-sections(interval between two adjacent cross-sections was 1.3 km) and river banks in 1975, 1990, 2010 and 2011, which were plotted according to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those years. Then the shift rates for the points of intersection during 1975–1990, 1990–2010 and 2010–2011 were calculated, as well as the average shift rates for different sections and different peri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ft bank of the river reach shifts mostly to the right, with the average shift rates being 36.5 m/a, 27.8 m/a and 61.5 m/a in the three periods, respectively. Contemporarily, the right bank shifts mostly to the right in the first period, while it shifts to the left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periods, with the average shift rates being 31.7 m/a, 23.1 m/a and 50.8 m/a in the three period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shift rates for the left and right banks during the period 1975–2011 are 22.3 m/a and 14.8 m/a, respectively. The bank shift rates for sections A, B and C are different. The shift rate ratio of the left bank in the three sections is 1:7.6:4.6 for shift to the left and 1:1.7:3.8 for shift to the right, while that of the right bank is 1:1.8:1.2 for shift to the left and 1:5.6:17.7 for shift to the right during the period 1975–2011. Obviously, the average shift rate is the least in section A, while it is maximum in section B for shift to the left and in section C for shift to the right.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shift rate is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while the spatial vari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local difference in bank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