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南天山及塔里木北缘构造带西段地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勤俭  丁国瑜  郝平 《地震地质》2006,28(2):213-223
南天山及塔里木北缘构造带位于帕米尔地区东北侧,地震活动强烈。文中通过地质构造剖面、深部探测资料和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综合研究了该区的地震构造模型。结果认为,该区的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天山地块逆冲于塔里木地块之上。天山构造系统包括迈丹断裂及其前缘推覆构造;塔里木构造系统包括深部的塔里木北缘断裂、基底共轭断层和浅部的推覆构造。塔里木北缘断裂是发育于塔里木地壳内部的高角度断裂,其形成原因在于塔里木和天山构造变形方向的差异。塔里木北缘断裂为研究区大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天山推覆构造和塔里木基底断裂系统均具有不同性质的中强地震发震能力  相似文献   
42.
王辉  曹建玲  田勤俭 《地震》2021,41(2):14-28
新疆于田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相交会的地方,强震频发.2008年以来,该地区陆续发生的4次M6以上强震都位于阿尔金断裂带南分支的龙木错 郭扎错断裂带附近.这些地震的发生为研究于田地区中强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提供了很好的实例.首先,利用小震目录对区域地震活动进行分析,给出了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的空间分...  相似文献   
43.
地震勘探资料揭示郑州老鸦陈断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断层活动性的探测研究是城市地震预测和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查明郑州老鸦陈断层的位置、性质及其活动性,2006年底,在郑州市北郊横跨老鸦陈断层进行了不同探测深度的浅层地震勘探,通过采用爆破震源和可控震源相结合、不同观测系统参数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获得了探测深度30—6000m范围内的地下结构与构造图像。结果表明,老鸦陈断层为一条倾向NE、走向NW的正断层,该断层错断了新第三纪(N)以前的地层,在Q N地层内部没有发现断层引起的地层错断现象。  相似文献   
44.
45.
根据“郑州市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二期)”综合目标区断层最大潜在地震判定结果,郑州市近东西向断裂有老鸦陈断裂和上街断裂等。老鸦陈断裂第四纪不活动,上街断裂等可能具有发生5—5.5级地震的能力。为了得到最大地震的发震概率,划分了统计区及潜在震源区,得到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及空间分布函数。最终得出了郑州市断裂未来50年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6%,未来100年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11%。  相似文献   
46.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填图,获得了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热水断裂段的断错地貌,其水系右旋断错量为140~940m.沿断裂带的探槽开挖,揭示距今9645±220 a B.P,热水段曾发生一次古地震事件;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热水断裂段上古地震复发间隔约3365 a,全新世以来的倾滑速率为0.03 mm/a.热水-日月山断裂带上已揭露出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为9865±40 a B.P~9425±35 aB.P,6280±120 a B.P和2220±360 a B.P,复发间隔为3500 a左右,由于该断裂段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距今已接近2220年,与其复发间隔3365 a年相比尚有一段时间,但考虑到古地震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年代样品的误差,初步推断热水-日月山断裂带热水段的地震危险性不大,但不排除有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7.
云南龙蟠—乔后断裂剑川段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龙蟠—乔后断裂带剑川段晚第四纪以来长期活动,横跨断裂的水系左旋断错量可分为40m、140m、550m、1040m四个等级。经详细考察后选择后菁拉分盆地开挖探槽。探槽揭示了两次M6.5古地震事件:一次发生在10010±40a B.P.之前;另一次发生在6130±40aB.P.和6320±40aB.P.之间。结合前人研究,分析得出剑川盆地全新世以来发生了3次M6.5的地震,发生时间分别为1751年、6230±130aB.P.和10737±468aB.P.,其重复间隔约为5300a。由于1751年剑川6级地震相对于前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偏小,而且其离逝时间较前一次要明显长一些,故本段的地震危险性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8.
汤勇  胡朝忠  田勤俭  王林  杨攀新  熊仁伟 《地震》2014,34(3):117-124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龙蟠乔后断裂带剑川段晚第四纪以来长期活动,横跨断裂的水系左旋断错量可分为40 m、140m、550 m、1040m四个等级。经详细考察.后选择后菁拉分盆地开挖探槽。探槽揭示了两次M>6.5古地震事件:一次发生在10010±40aB.P.之前;另一次发生在6130±40a B. P.和6320±40a B.P. 之间。结合前人研究,分析得出剑川盆地全新世以来发生了3次M>6.5的地震,发生时间分别为1751 年、6230士130a B. P.和10737±468aB.P.,其重复间隔约为5300a。由于1751年剑川6¾级地震相对于前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偏小,而且其离逝时间较前一次要明显长一些,故本段的地震危险性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9.
本文努力探索地震活动性定量化前兆的检测方法,针对Region-Time-Length(RTL)算法在空间异常分析中的不足,根据新提出的综合衡量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物理参数——RTL面积分(I_(RTL)),定量分析了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变化,并与2012年彝良M_S5.7、5.6地震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地震前都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彝良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主要分布在则木河断裂和昭通—莲峰断裂带西段的交汇区,鲁甸地震前异常主要分布在昭通—莲峰断裂带、马边断裂带及周边地区.以上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区的I_(RTL)随时间呈现由小变大,至峰值后回落的特征.彝良地震和鲁甸地震均发生于I_(RTL)峰值后数月,这表明I_(RTL)峰值对地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鲁甸地震后,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跟踪研究检测到地震活动增强现象,且自2015年I_(RTL)呈上升趋势,目前I_(RTL)值已超过鲁甸地震前的峰值水平,也许更强的地震正在孕育,所以川滇交界东边界中部仍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以上研究为我们认识鲁甸地震的孕震过程和地震前兆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0.
河流阶地面是一种时间性、连续性非常高的层状地貌面,利用跨断层地区的河流阶地变形可以定量地判别一个地区的断层活动性。青衣江横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是一条区域性大河,由于龙门山南段构造活动强烈且河流阶地被侵蚀程度严重,为了在室内更好、更快地解译青衣江河流阶地,使野外调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在龙门山南段青衣江流域小关子至飞仙村一段,采用航测遥感技术制作的2m分辨率DEM和1/5万数字高程模型,基于Arc GIS和MATLAB平台进行了阶地面提取和聚类分析,以模拟野外测量阶地的流程,试图通过计算机提取,快速获取该地区更多的残余地貌面,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河流阶地纵剖面。研究结果表明:野外测量数据与计算机自动提取结果相似度较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完整的阶地剖面中发现了芦山盆地内部阶地具有疑似拱曲现象;在大川-双石断裂附近阶地有翘起现象,推测芦山盆地西缘阶地拱曲是由大川-双石断裂东侧的一条未知断层引起的,大川-双石断裂附近阶地的翘起现象可能是在断层逆冲推覆过程中形成的,同时结合区域年代历史数据,推测该地区(芦山盆地至大川-双石断裂)至少在晚更新世曾发生过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