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是区划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对及时掌握区划实施情况、开展区划调整及修编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GIS在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中的应用,从区划目标完成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海域使用符合性、区划适用性、公众满意度等方面构建了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融合GIS技术和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模型,初步形成了一套综合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深入开展区划中期评估及定期实施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问题是世界各沿海国普遍关注的新问题。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等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当前主要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热点、研究方法及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强度结果,明确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的不足,并根据海洋能管理需求,提出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围填海活动的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拓展城市生存空间,围填海活动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然而,围填海工程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对近岸区域的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为此,文章分析围填海活动对海洋水文动力条件、水体质量、防灾减灾等海洋环境带来的威胁,探讨其对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产生的损害。最后,在完善围填海国家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强化生态修复规划研究、建立围填海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3个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沿海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围填海生态影响研究及相关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途管控是海洋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海洋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工具。文章构建了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2018-2023年)》功能区用途管控清单。首先,综合分析柬埔寨海洋与海岸带发展战略、资源环境条件、开发利用现状、用海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柬埔寨现有及潜在用海活动总清单;其次,根据各海洋功能区主导功能、兼容功能及管理要求确定主导性、兼容性和禁止性用海活动;再次,结合用海活动目的、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程度设置准入条件,形成各功能区的用途管控清单,以实现对柬埔寨海洋空间用途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灰色预测法,选取2001—2016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作为基础数据,建立海洋经济发展预测模型即GM(1,1)模型;运用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对该模型精度进行检验,同时运用该模型对已知年份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较,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对于短期预测具有可信度;在此基础上,运用GM(1,1)模型计算和预测2017—2021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得出我国海洋经济将保持稳步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施效果评价对于总结实施经验、改进区划环境管控目标和完善区划环境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的主要目标、环境保护要求、保障措施等,界定了区划生态环境目标的评估范围。采用基于GIS技术的分析方法,设计了对应关系分析、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现程度分析、环境变化趋势分析及影响关系分析等关键环节,探讨了各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在多个环节、不同情况时的合理性,构建了一套我国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施效果评估方法和流程,为开展各级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界定了区域承载力的内涵,分析了区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集聚的关系,构建复合系统区域承载力计量模型测算区域承载力,并选用区位熵测度各海洋产业的集聚水平,进而运用灰色综合分析和Pearson关联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00-2012年天津区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动态效应。通过研究证实:初级阶段的海洋产业集聚对区域承载力具有抑制效应,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海洋产业集聚对于区域承载力具有刺激效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上新能源用海、油气用海、交通运输用海等需求显著提高,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刚性需求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紧张。尤其是海上风电用海,受国家宏观战略影响,呈现跨越式发展,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大规模海上风电建设对海洋空间资源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既保障海上风电用海需求,又协调海上风电与其他行业的用海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树立自然资源集约利用理念能够良好解决上述问题,集约利用理念既是全面提高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的内在要求以及协调保护与利用显著矛盾的需要,更是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关键。基于此,文章系统分析现有海上风电场外缘边线包络海域面积、确权海域面积等数据,采用集约化的空间资源开发理念,从项目选址与海缆路由、风电场设计与技术要求、用海范围及确权面积控制等方面完善海上风电用海面积控制指标体系,以期提高海上风电项目用海集约水平。  相似文献   
19.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是区划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对及时掌握区划实施情况、开展区划调整及修编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GIS 在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中的应用,从区划目标完成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海域使用符合性、区划适用性、公众满意度等方面构建了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融合GIS 技术和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模型,初步形成了一套综合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深入开展区划中期评估及定期实施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洋空间规划是协调用海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海洋综合治理机制,也是提升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蓝色经济的有效工具。《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2018-2023年)》运用实地调查、综合评价、GIS空间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技术方法,构建了柬埔寨海洋功能区分类体系,划分了9类33个功能区,制定了功能区管理要求、行动计划和用途管控清单,提出了"发展目标+功能分区+用途管控+实施引导+决策系统"的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